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檄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B. 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C. 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D. 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B. 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C.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D. 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 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 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 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打开APP,你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解锁一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以极低的费用,轻松的骑到目的地。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旺盛的用户需求促使资本与市场活跃起来。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大幅上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千万用户规模,今年以来,共享单车平台已经从最初的17家迅速扩大到27家。
电商网站的发展脉络为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样板,共享单车未来将不再是单纯的运营商,而是一个个数据收集中心。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它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在服务当中又将会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有待梳理和建构,这注定了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电商的发展为共享单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共享单车或许能够找到真正落地的机会。
(摘编自新华网《大数据:共享单车未曾尝试的新未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从总体上看,市民对共享单车所带来的便捷、环保的特性基本认同,但也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表示了担忧。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此次调查数据显示,对共享单车的认知与其使用呈现“倒挂”趋势。年轻人对共享单车的积极评价不如老年市民,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为39.3%,30岁以下仅为21.6%。
这也反映出年轻人更关注共享单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中老年人更关注由共享单车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三:
2015—2019中国单车租赁用户规模及预测
注:左侧纵轴表示用户规模,右侧纵轴表示增长率,“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自行车租赁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材料四:
从7月10日杭州率先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开始,两个月之间,上海、深圳、北京等12个城市,先后宣布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共享单车风口骤起,共享单车教量激增,北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60万辆共享单车。
可是并非所有入局者都会享受市场红利,3Vbike的沉船案例,也再次证明了共享单车市场并不是谁都能玩转的。至于快速“沉船”的原因,3Vbike的负责人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运营中出现了共享单车大量被盗的问题。投入的1000多辆车中,现在我们只找回了几十辆,接近100%的单车消失。车辆丢失的原因,一是用户素质比较低;二是防盗措施方面,考虑到成本问题,没有用智能锁和GPS定位。
(摘编自新浪财经领道《多地对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按下暂停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的共享单车发展模式不会是其发展的终点,这意味着它的盈利模式必将重新梳理和建构。
B.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和中老年市民相比,年轻人对共享单车有着更积极的评价。
C. 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单车租赁市场用户规模预计2019年将继续增长,超过千万,但用户增长速度将减缓。
D.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到2016年,中国单车租货市场用户增长率最高,新增用户人数也最多。
E. 资本疯狂追逐市场热点,共享单车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12城市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已经给市场敲响警钟。
3.如何让“共享单车”获得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桐花开
非鱼
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麦秸垛上有湿润的水汽,草尖上挂着细碎的露珠。偶尔能听见一声绵长的牛叫,或者几声清脆的画眉叫,风箱发出慵赖的“咚——啪——”声。
刚经历过忙碌的秋收秋种,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种带着凉意的闲适和静默中。打破这种宁静的是武他娘。
有人刚端上酸滚水,有人已经吃完上了崖头,蹲在碌碡上吸烟。武他娘忽闪着袄襟从后沟一路出来,一站到场院边那块小高地上,手掌在屁股上一拍,写人的话张嘴就来。
“哪个绝户的你出来,看我不撕起你一家的嘴,打断你家老母猪的腿。”
听了这句,就知道武他娘的咒骂对象并不确定。这样,各家各户的男人女人都放了心,搞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喝完碗里的酸滚水,刷了锅,洗了碗,用洗锅水拌了猪食喂完猪,再给鸡扔一把玉米粒,消消停停地走上崖头,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或站或蹲或坐,勤快的女人手里还纳着鞋底,耳朵不闲,手也不闲,看热闹。
武他娘刚嫁到观头村的时候,还叫桐花,扎着两根瓷实的大辫子,腰肢细软,圆盘大脸,像白蒸馍一样暄腾,谁见了都说是村里的“人样子”。
武他爹叫胜。胜长得膀大腰圆,有一把子力气,干活也不惜力,小日子就过得油和面,滋腻。
武刚满三岁那年,他妹妹酸枣还在桐花的肚子里,胜去县里修水库,在山洼撒尿的时候,一块碗大的石头掉落下来,正好砸在头上,他连喊都没来得反喊一声,就悄没声地走了。
胜走了以后,桐花挺着大肚子去找村里,找公社,找县里,想给胜讨个说法,找来找去,说法没找来,酸枣降生了。等把酸枣养到三四岁,公社和县里领导又换了,关于胜的问题更成了陈年往事,没人管了。
桐花慢慢变成了村里人嘴里的武他娘。她不再是那个雪白暄腾的人样子,像一颗被忘在枝头的红枣,一天天失了水分,瘦巴巴黄蜡腊的。样子变了,脾气性格也变了。以前的桐花性缓,一说一笑,现在的武他娘寡情刻薄,什么都计较,一点亏不吃。刚开始,村里人念起一个寡妇家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都让着她,年龄大的婶子们还劝一劝。后来,她越来越过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骂东骂西,花样不断翻新,也越来越难听,村里人就由了她,当戏看了。
半早上过去了,看热闹的人来来去去,纳鞋底的媳妇绳子用完了,回家取了绳子又来了,有小孩子拱在娘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奶。
这时,铁匠来了。
铁匠刚从山上搬下来不久。媳妇害病死了,一个人领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在后沟找了一眼窑住下,靠打镬头铁锨饭铲子啥的,生产队和村里人给点粮食过活。
铁匠和胜长得像,都是大个紫红脸,都不爱说话,一身力气。
小丫头听见吆喝要看热闲。铁匠不知就里,跟着小丫头,一下就挤到了武他娘跟前。
武他娘正睡沫星子乱飞,一眼看见铁匠,愣了一下。真像胜啊。她心里一哆嗦,嘴里也降了声调。
铁匠看她一眼,出于对这个村里人的礼貌,笑了一下。武他娘心里又哆嗦了一下,胜也是这样憨乎乎地,咧开嘴,笑一下,很短,像笑错了似的,匆匆忙忙收回去。
村里人同时看见铁匠和武他娘,似乎才想起来铁匠是没了媳妇,武他娘没了男人。
没过几天,媒婆五姑先去了铁匠家,后来又去了武家,三两趟跑下来,就成了。
据五姑说,铁匠就说了一句:“没人靠依的女人才自己强出头。”
武他娘也说了一句:“胜不在,我把人过成鬼了”
两家并成了一家,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得高兴,铁匠看着坐在炕边的武地娘,问:“往后,我叫你哈?”
武地娘心里软成了一滩泥,脸上滴着两行泪,“桐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描写了一幅典型的乡村画面,恬淡自然,宁静而美好,而武他娘出杨后的所作所为和这幅画面显得格格不入。
B. 丈夫过世后,武他娘变得泼辣,村里人常常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来看待武他娘的言行,这表现了村里人的冷漠无情。
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武他娘见到铁匠后由“唾沫星子乱飞”到“心里一哆嗦”,很好地表现了武他娘心理微妙的情感变化。
D. 由桐花到武他娘,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女人前后的变化之大,由以前的善良柔顺变成了现在的刻薄计较。
2.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3.小说以“桐花开”作为标题,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嘉乱后,五胡民族纵横中原地区,秦汉国家的乡亭里制度随着华夏帝国的崩溃遭到极大冲击,代之而起的是坞堡壁垒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北部中国,坞壁乃至隋唐村落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古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由此决定坞壁是中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日学者相继对坞壁展开研究。学界研究坞壁的思路及成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就坞壁本身的起源、类型、分布及兴衰进行考察;二是将坞壁作为中国基层社会变迁的重要环节进行探讨,尤其关注从坞壁到村落的社会变迁。坞壁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学者集矢之处,然而学界关于坞壁的经济功能则着墨较少。坞壁作为“小城”的经济模式,它与南方处于常态的庄园制经济存在显著差别。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脱胎于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其产生、发展、演变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伴随着地方豪族与国家权力的力量消长。
两汉之际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地方豪强在国家动乱之际为保护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豪强坞壁,坞壁经济随之产生。王莽天凤年间,北方大饥,兵乱盗贼甚嚣尘上,社会逐渐呈现出混乱动荡的景象,在长安周围以及河北等广大区域分布着形形色色的坞壁。东汉政权建立后,光武帝刘秀遂下令摧毁坞壁,采取“遣其渠帅,皆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业;坏其营垒,无使复聚”的政策,使得坞壁仅残存于边境,坞壁组织一度受到压制。东汉末年,地方主义渐成气候,中原板荡之局更是成为坞壁迅猛发展的土壤。魏晋以降,北部中国进入持续的混战期,没有能力迁徙他地或远距离逃散的下层民众,为规避兵燹和逃脱赋役,纷纷依附于豪强地主,委身坞壁以求自保。坞壁在豪强大族领导下,聚族而居,吸收流民,以宗法血缘为纽带者,如缑氏县的刘聚、北地郡的赵氏坞、陇西的侯坞等;以地缘乡里为纽带者,如济北郡的乌下聚、泰山郡的菟裘聚、洛阳的一泉坞等。深入考察其内部特征,大多数坞壁同时具有宗法血缘和地域乡里的特征,这构成了中古时期北方豪族经济的典型特征。
西晋永嘉丧乱,北方地区的民众更是依靠坞壁以抗击外族的侵扰和掳掠。在持续的战争中,坞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在此经济基础上衍生出呼啸乡里的地方势力。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既有新建的,也有汉晋时期已经存在的。这些坞壁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有强有弱,少数坞壁力量尤为强大。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央权力得以伸张,地方主义色彩浓厚的坞壁有所减少,但并未灭绝,坞壁仍然拥有较强势力。隋唐帝国一统南北,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寄生于地方主义的坞壁经济才宣告衰落。
(摘编自《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坞壁是中古杜会重要的基层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
B. 坞壁是以宗乡关系为纽带而组建起来的,都同时具有血缘和地缘的双重特征。
C. 坞壁经济脱胎于两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制经济,它与南方庄园制经济没有差别。
D. 光武帝刘秀下令摧毁坞壁,坞壁组织一度受到压制,直到东汉末年才得以恢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先总写学界对坞壁的研究现状,然后详写其发展过程,最后略写它的衰落。
B. 与学界研究坞壁的思路及成果的传统不同,本文则重在介绍坞壁的经济功能。
C. 文章以时间为序来写坞壁从秦汉时期举起,到魏晋时期兴盛,直至隋唐衰落的过程。
D. 本文运用引用、举例等方法介绍坞壁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状况,写出了它的突出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嘉乱后出现了强大的地方势力,他们抗击外族侵掳,使得坞壁经济长足发展。
B. 北魏统一北方后,中央权力得以伸张,但坞壁并未灭绝,坞壁仍然拥有较强势力。
C. 坞壁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坞壁的经济生产免于兵灾的破坏,这一点具有积极的意义。
D. 隋唐帝国统一天下,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寄生于地方主义的坞壁经济才宣告衰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于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目。
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秃鹤。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
一次,屠夫丁四见秃鹤眼馋地看他肉案上的肉,就用刀切下足有二斤重的一块,然后高高地举在秃鹤眼前:“让我摸一下你的头,这块肉就归你。”秃鹤用力将那块肉甩到了满是灰土的路上。
夏天到了,秃鹤却戴着一顶薄帽。同桌一把将那顶帽子薅了下来,秃鹤追过去,同桌将帽子甩给另一个同学,秃鹤又去追,那个同学如法炮制……桑桑抢过帽子往自己的头上一戴,将身子挺得笔直,作一个立正举手敬礼的样子。然后,将帽子交给阿恕,对阿恕耳语了几句,阿恕抓了帽子就跑。秃鹤在校园里东一头西一头地找着阿恕,脚步越来越慢,越来越小。
那顶白色的帽子,被阿恕戴在了旗杆顶上那个圆溜溜的木疙瘩上。几乎全校的学生都到了旗杆下,用手遮住阳光仰头看那高高的旗杆顶上的白帽子。秃鹤推开人群,走到旗杆下,想爬上去将帽子摘下。可是连着试了几次,都只爬了两三米,就滑跌在地上,倒引得许多人大笑。秃鹤倚着旗杆,瘫坐着不动了,脑袋歪着,咬着牙,噙着泪。
班主任蒋一轮来了,命令阿恕将帽子摘下还给秃鹤,秃鹤却一把将帽子打落在地:“我不要了! ”说罢脖子一梗,直奔桑桑家。秃鹤仰面朝天,将自己平摆在了院子里。无论怎么劝,秃鹤也不肯起来,泪水分别从两眼的眼角流下来,流到耳根,又一滴一滴落在泥土,把泥土湿了一片。后来,还是从外面回来的校长桑乔才将秃鹤劝走。
星期三上午,这一带的五所小学要在一起汇操。汇操的头一天,蒋一轮将秃鹤叫到办公室,说:“你明天上午就在教室里呆着。”秃鹤低下头朝办公室外边走,出门时,他用脚将门“咚”地狠踢了一下。
第二天早上,秃鹤坚决不让步,一定要参加汇操。蒋一轮只好说:“那你必须戴上帽子。”秃鹤将棉帽戴上,然后讥讽而又带了点恶毒地一笑,站到了已经集合好的队伍里去了。
油麻地小学的表演开始了。一切正常,甚至是超水平发挥。桑乔的笑容已克制不住地流露出来。当表演进行了大约三分之二,一直面孔庄严的秃鹤,突然将头上的帽子摘掉,扔向远处。场外的人,如久闭黑暗之中忽然一下看见了一盏大放光明的灯火,顿时被秃鹤那颗秃头吸引住了。哄笑立即淹没了站在台子上喊口令的那个女孩的口令声,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一下子失去了指挥,动作变得凌乱不堪。秃鹤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全神贯注地做着应该做的动作,只见他像装了弹簧一样,在地上轻盈地弹跳,那颗秃头,在空中一耸一耸。
就这样,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的轻慢与侮辱。
但秃鹤换得的是众人的冷淡,因为他使大家失去了荣誉。秃鹤到处讨好别人,可没人领情。新学年重新编组,没有人愿意与他一组。他走出校园,沿着河边漫无目标地往前走,一直走到那个大砖窑。秃鹤迎着砖窑的热气,一步一步地走过去,完全被笼罩在了热气里,谁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别人。他就这么坐着,让那湿润的热气包裹着他,抚摸着他……
春节即将来临,将举行全乡四十三所中小学的文艺汇演。“今年必须争得小学组第一名!”桑乔把蒋一轮等召到他的办公室,不容商量地说。
蒋一轮去了一趟县文化馆,从他老同学那里取回来一些本子。桑乔看后,选中了《屠桥》。几个主要角色很快分配好了,新四军队长由杜小康扮演,十八岁的姑娘由纸月扮演,伪军连长由柳三下扮演。
一切都很顺利。等到彩排了,蒋一轮才发现:那个伪军连长是个大秃子,许多唱词与道白,甚至剧情都与秃子有关;这个本子具有令人发笑的效果,全在于此。
“让柳三下剃个大光头?”
“也只有这样了。”
柳三下却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头,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只好不演这个本子了。”桑乔说。
“不演,恐怕拿不了第一名,就数这个本子好。”蒋一轮说。
“没办法。”
消息很快在学生中传开了,大家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傍晚,他给蒋一轮写了个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秃鹤从未演过戏,却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夏装打扮的秃鹤不在意,就这么不停地练,额头竟然出汗了。
演出那天,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节选自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桑桑抢过秃鹤的帽子戴在头上,做出滑稽的举动,指使阿恕把帽子戴到旗杆上可以看出他惯于落井下石,缺乏同情心。
B. 汇操比赛前,秃鹤带了点恶毒的一笑,是后文他搅乱汇操比赛的伏笔,显示了他很有心机、城府深的性格特征。
C. 新学年分组没人愿意与秃鹤一组,他内心充满了失落,到砖窑中,让热气包裹着、抚摸着,可见他很孤独,渴望得到温暖。
D. 小说善于捕捉细节,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
E. 小说叙述风格诙谐有趣但有失庄重;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美中不足的是秃鹤自荐演出给人以突兀之感。
2.小说第二段为什么要极力描写主人公的肖像?
3.小说中多次写到秃鹤的哭(画横线处),这两次人物的心境和作用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4.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