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 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 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 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甫一开始: “甫”读作pǔ 意思是“刚刚”
B. 告罄: “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
C. 乏人问津: “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
D. 憨态可掬: “掬”读作jū 意思是“令人喜爱”
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_______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 即使 但 也 倘使
B. 虽然 相反 也 或许
C. 虽然 但 却 倘使
D. 即使 相反 却 或许
《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在文中曾三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作者这样反复强调的目的是
A. 出于对刘和珍君的哀悼和纪念,作者认为“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以此文来抨击当局者的恶劣行径,并希望唤醒民众,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
B. 交代写作本文的真正缘由。
C. 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说明表述上虽有罗嗦之意,但却是行文的必要。
D. 作者反复使用同一词句的目的是用重复的修辞让表达更生动、更合理。
下列各句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B. 是寡人之过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何罪之有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去,往)
B. 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
C.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亡去不义(逃跑)
D. 度我至军中(估计) 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下面各句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君为我呼入 ②君王为人不忍
B. ①会其怒,不敢献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 ①故遣将守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