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几种情境中,小明同学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大家说一句表...

在下面几种情境中,小明同学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大家说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小明说:“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B. 同学去外地上大学,小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人出门在外要保重身体啊!”。

C. 小明的同桌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小明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 小明春游时,看到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感慨:“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交游的人不同于一般人,不是表现读书乐趣。B项,“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指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这里是同学一人外出求学,不合语境。D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塞北冬天的雪景,不是真的梨花,而是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乾隆特展举办期间,有六七十万余人次观展,最高一天达到了大约3.4万人次左右。

B. 相关政府行政及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不必要的审批、请示环节中花费了大量时间。

C. 《舞乐传奇》不仅生动展现了中顷缅两国的友谊,更借古喻今表达了当下两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

D. 网络综艺发展至今,和电视台播出的传统综艺节目已没有严格区别,且反过来影响电视综艺节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一项是

①万达广场的数米雕塑——垦荒牛十分具有动感,尤其向上仰望自然产生一种不翼而飞之灵动之势。

②阅读经典会让我们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悟,对光怪陆离、神奇诡谲的大千世界有更透彻的洞察。

③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中回顾自己的央视工作经历,刚进央视,她写的有些稿件被视为不刊之论,甚至被前辈痛斥为新闻垃圾。

④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归心似箭,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⑤老一代荜路蓝缕,心事未了,新一代忍辱负重,继往开来,在中国两代学人心中,目标遥远但清晰,那里,西域研究风光旖旎。

⑥12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大批一流的建筑师,他们的作品不仅经济,而且坚固、美观,就是现在看来,你也依然会感叹它的巧夺天工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描写了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2)“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一致。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唐]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颔联写诗人深夜独居,听到窗外秋雨滴落,难以入睡的情景。其中“寒”字,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B. 颈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微风时动牖”是动景,“残灯尚留壁”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了孤清、冷寂的意境。

C. 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本诗中“庭树”“阴虫”“寒雨”“微风”“残灯”等都是具有秋季特征的意象。

D. 尾联叙写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本就满腹惆怅,又偏偏碰上寂冷、悲切的秋夜,一“偏”字更增添了诗人的无奈、哀怨。

E. 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如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冷秋夜景图,语言委婉、哀切。

2.首联中叠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习谨愿。年十余,事宣祖左右,及长,善骑射。太宗领兖海节制,太祖以署府中右职,太平兴国初,补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宾妻妒悍,宾不能制,时监军不许挈家至住所,妻擅至亳,宾县白上。太宗召其妻,卫士揪之,杖百。宾仪鸾副使,领内酒坊。

从征太原,又从征范阳,与彰信节度刘遇攻城东面。五年,车驾北巡,副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七年,改洛苑使。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达两司。以宾有心计会,领演州刺史,与儒州刺史许昌裔同掌其事。凡四年,储积增羡,号为称职,俄改右神武将军。

黎阳当舟车交会,禁兵常屯万余,以度支使张逊荐,命宾护黎阳军,兼领黄、御两河发运事,俄领本州团练使。以宾清黎阳建通利军,命就知军事。宾规起公署,邮馆,供帐之器成具。加本军大将军,岁别给钱二百万,俄兼河北水陆路转运使。

贝州兵屯无壁垒,分寓邱肆,宾选隙地筑舍千二百余以处这,优诏褒美,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知扬州兼淮南发运使,徙为通许镇都监。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三,赙赠加等。

宾事宣祖、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为勤旧,故恩宠尤异,前后赐眷数千万,俱奉释氏在黎阳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选自《宋史王宾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B.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C.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D.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除”“擢”“拔”等词语同义。

B. 车驾,原指马驾的车。文中指帝王所乘的马车,也可以借指帝王。

C. 赙赠,指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文中指皇帝送给王宾家人办丧事的财物。

D. 释氏,释迦的略称。也反映佛或佛教。文中指佛寺、寺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宾小心诚实,不徇私情。王宾任亳州监军时,监军不能带家属到任职的地方,王宾的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此事详细地禀告给皇上。

B. 王宾善于征战,为官称职。他曾经与彰信节度刘遇攻打范阳城的东面,立下了赫赫战功;掌管汴河漕运河时,积蓄增多令人羡慕,十分称职。

C. 王宾爱护士兵,深得赏识。王宾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士兵们住,解决了贝州屯兵没有营垒的问题,皇帝特地下诏褒扬他。

D. 王宾侍奉帝王,不慕钱财。王宾侍奉宣祖、太祖、太宗差不多六十年,恩宠不同寻常,得到赏赐的财物有几千万,全部捐献了出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召其妻,俾卫士揪之,杖百。

(2)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