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风流云散了。
②我们第一次见到王老师便喜欢上了她,那甜美的微笑,那轻柔的动作一看便知是隔一团和气的人。
③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④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⑤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⑥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不知有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________,_________”的壮观气势 。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自己命运坎坷,早年遭遇不幸的人生经历。
(3)《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性至孝,善谋略。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③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十姓阿史那车簿啜:人名。后文“乌鹘”“突骑施”均为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B.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C.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D.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称人称名,称己称字。
B. 孤,“幼而无父曰孤”,文中就是此种含义。古代也可做王侯的自称。
C. 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可用指贬谪,如“左迁”。
D. 旬,是时间单位。在文中,“旬”是指十天,和“十旬休假”的“旬”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方翼为子重亲重孝。年幼时,为减轻母亲独支家门的负担,常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 王方翼为人重情重义。曾为被诛杀的友人赵持满处理丧事。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彰显朋友义气,也可维护国君的仁爱形象。
C. 王方翼为将英勇无畏。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甚多,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敌首,西戎归服。
D. 王方翼为官有责有方。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都尽职尽责,帮助老百姓度过灾难,其他治郡的百姓多有前来投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2)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面小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节选)
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十一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
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1.下面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黄侃是中国文人“放诞”传统的典型代表,其放诞怪癖的行为,既彰显自由之态又见率性之真,更能表现专制制度下的无奈。
B. 清廷举行国丧,因为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之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想要开除田桓的学籍,黄侃大怒,闯入学堂,又要痛打杨子绪。
C. 1911年7月,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黄侃设宴洗尘。当晚,他作《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令清廷惊恐,遂被中学解职。
D. 黄侃为人风趣幽默,见解独到深刻,谈及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优劣时用胡适妻亡的例子表达了他的学术态度,其戏谑姿态也是“放诞”性格的体现。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中央大学任教时,黄侃违背学校规定不佩戴校徽,也因此和门卫发生争执,在校长的调节下,门卫道了歉,这才算了事。
B. 黄侃教育学生,中国学问博大精深,难以穷尽,应当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他强调,作为学者每天都要有新的发现。
C. 黄侃与一些新文化学人以学术“新”“旧”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显然有很多相似之处。
D. 本文撷取黄侃先生人生的若干片断,语言含蓄蕴藉,塑造了一个放诞不羁、率性而为而又治学严谨、追求学术独立的学者形象。
3.黄侃的“放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刀 势 画
王 斌
洛阳在清末民初,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洛阳遂成河南省会,军政要员云集,人口猛增。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更让洛阳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
洛阳剪纸就是其一。洛阳剪纸有三种,最好的一种是创作剪,完全出自艺人的自创,随心所欲,一蹴而就,为剪纸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创作剪”技艺最深的,在洛阳数秦百川先生。其作品栩栩如生,涉材广泛,独门绝技更是让人惊叹。
剪纸由中国传入日本,改良之后很快成为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人物是一位叫宫田雅之的人。此人通过刀势表现思想哲学和艺术美学,作品被世人称之为“刀势画”。刀势在纸上所产生的线条配以艳丽的色彩,交相辉映之中,给人一种极大的感染力。
1944年夏,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秀带着儿女和丈夫生前得意弟子来到洛阳。当地友人问起中日剪纸艺术的话题时,宫田夫人说:“中国的剪纸艺术还缺少足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基础,只局限于装饰作用,所以中国的剪纸只能像土特产一样批量销售,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秦百川先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当他听到那些话之后,脸红得发烫,立刻招呼弟子拜访。龙愁秀和秦先生一交谈,知道了自己言语间不慎得罪了人,立刻给秦先生鞠躬致歉。秦先生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也想见识一下您丈夫的‘刀势画’。虽然中日交战,但艺术无疆界。明日9时,在天门广场现场交流一下,也算为两国剪纸艺术做点事吧。”宫田夫人欣然接受了秦先生的请求。
第二天,宫田夫人如约而至。一阵客套之后,比赛正式开始。
那宫田弟子才三十多岁,却技艺了得,四十分钟后作品已完成,悬挂于展厅显要位置。
那是宫田雅之代表作《白桦湖四季》的翻本。作品巧妙利用了光影元素,将七彩玻璃纸刻贴出惟妙惟肖的白桦树、月亮、山峰、氤氲、湖水、鸟儿。在玻璃装裱镜的反射下,画面亦真亦幻,将日本风景名胜白桦湖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宫田弟子作品一完成,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秦先生那里。秦先生早已进入忘我境界,挥剪如飞。时而如走蛇空灵诡异,时而如蜻蜓点水飘逸轻灵。手臂运作间,纸屑扬扬洒下。少顷,额头渗出细汗。良久,秦先生手臂停了下来,抬起头郑重凝视墙上高高悬挂的《白桦湖四季》。少顷,只见秦先生划破长空的一剪之后,突然一口鲜血“噗”地喷出,人慢慢倒地。
赛场大乱。秦先生被送往医院之后,那幅带血作品静静躺在案上,揪着众人的心。作品表现的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血战日军保洛阳。有骏马飞跃嘶鸣,有山河支离破碎,有百姓同仇敌忾……那磅礴宏大的气势,丝丝入扣的表现手法,精妙的造型,勇进悲壮的氛围,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前线战场。
人们正赞叹间,只见秦先生几名弟子红着眼睛返了回来。数米长的剪纸在几个人手中被慢慢撕开。立刻,剪纸变成了对称的两幅作品。突然有人喊到:“剪纸上有字。”众人这才注意到,在错综复杂的线条中,隐藏着偌大的两个字“落阳”。几名弟子把对称的两幅剪纸轻轻移到了屋外。清风吹动下奇迹出现了,只见剪纸上人儿车儿马儿飞快哗哗地动。或疾跑、或跳跃、或厮杀,似有鲜血飞迸,似有硝烟弥漫,似有枪弹嗖嗖飞过。风停时,人儿车儿马儿趋于平静,“落阳”二字又显示出来。
大赛之后,传来秦百川先生去世的消息。
让人们称奇的是,自那一天开始,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快大溃败,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太阳旗从洛阳上空狼狈撤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选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剪纸比赛时,宫田弟子技艺了得,用四十分钟剪出的宫田雅之的代表作《白桦湖四季》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B. 秦百川那幅带血的剪纸作品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内容,造型精妙,表现手法丝丝入扣,气势磅礴宏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 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通过中日之间进行剪纸比赛、挫败日寇阴谋的故事,表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D. 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类共同审美共同欣赏的,小说中无论是宫田弟子的作品还是秦百川的作品,其技艺之高超能得到人们共同的欣赏。
2.小说开头部分对洛阳剪纸作了介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秦百川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