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杜绝游客大量“顺走”免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杜绝游客大量“顺走”免费厕纸的行为,北京天坛公园在公厕内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游客只要摘掉眼镜、帽子,面朝识别屏幕,机器下方就会有适量的厕纸自动滑出,同一个人每隔9分钟才能取一次纸。据悉,“刷脸取纸”后,在游客量较大的南门公厕,厕纸使用量已由过去的每天20卷下降到现在的4卷。

对于北京天坛公园的这一举措,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免费厕纸被过度取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公厕改革成绩斐然,许多地方为了配套公厕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在公厕内提供免费厕纸,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北京天坛公园提供免费厕纸后,却被部分游客“打包”带走,一大卷纸不到一小时就用光了;青岛旅游景区的公厕管理员称,一盘270米长的卫生纸,平均每天用掉八九盘,除了正常使用,很多都被浪费了;江苏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清江浦区免费厕纸,每天浪费近五万张。诸如此类的现象屡屡被曝光, 从免费厕纸的消耗量能看出市民游客的文明程度,薄薄的一张厕纸竟成为了城市文明的试金纸,试出了一些人公共文明意识的缺乏。 消失的免费厕纸到了哪里?除去正常的消耗外,一是被人“中饱私囊”。以北京天坛公园为例,来此的游客一般分为纯游客和当地居民,过度取厕纸的大多是晨练晚游的居民,大多数人把厕纸取走后都是自行使用,这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二是遭遇随意浪费。有些市民在使用免费的厕纸时,存在着“不用白不用”想法,节约意识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洗完手后顺手扯出一长串来擦,甚至有人用来擦鞋擦马桶,各种浪费现象层出不穷。 让便民设施能够长久的服务全民,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思想意识方面抓起,辅以更好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形式加强约束。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金小红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度取纸现象多发生于老人身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代际差异。一些老人去拿纸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自家的“节约”,他们潜意识里的“公家”和当下年轻人所说的“公共”观念存在鸿沟,在这些老人看来,“公家”的卫生纸是可以多拿一些。针对这种现象,公共场合标语的宣传作用显然是收效甚微,但社会舆论作用可能行之有效。这些老年人可能一时间难以改变自己的习惯,但经过媒体曝光后,可以经由他的子女亲属来提醒,这种舆论的氛围一旦形成不单单是对老年人有成效,对整个社会风气也能起到一种良好的带动作用。在技术手段方面我们可以考虑用机械的、电子的设备去控制出纸量,或者是在取纸器的设备上做一些改进,比如一次的出纸量超过一个标准,取纸器就不动了。 别让便民设施上演公地悲剧。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并且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有人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地悲剧”时刻警醒着我们,免费厕纸作为一项便民设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如果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就会造成这种公共资源的枯竭,这种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公共厕所可能不会再提供免费厕纸,那么最后损害的其实还是自己的利益。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材料作文,面对材料考生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含,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1)利用高科技手段督促公民道德自律很有必要。让科技为文明把关,让每个人都被迫恪守规则、欲投机而不能,或者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比如重新取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不文明的行动、举止就会得到遏制,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明的素养。(2)动用高科技设备解决偷取厕纸的问题,是杀鸡用牛刀。高科技设备价格不菲,用于识别人脸发放厕纸实为大材小用;约束带来的道德素养提升只是一时的表象,强制手段治标不治本。对于公共服务产品,技术防护不是万能的,还是要靠市民素质的提升。(3)既要让科技为文明把关,又要有适当的教育、宣传引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2003—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的统计图表,请根据两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____。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_②____,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____,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们相信伪科学和谣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个体的“偷懒”习惯——我们在认知上的“吝啬”,会让我们通过捷径来处理信息。  ① 这种认知捷径会受到先入为主的信息左右,  ②  起初我们接受的信息存在着偏差,  ③  后续改变这种态度和观点的难度就会很大,  ④  我们会用已有的观点来同化后续的信息和观点。  ⑤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要注重科学传播的质量——这不仅包括科学性,  ⑥ 要和公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科学更接地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虽然    但是    /    所以    更

B. /    即便    然而    虽然    因此    而且

C. 而    如果    那么    因为    /    还

D. 然而    因为    所以    因而    其实    /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知名人土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B.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C. 水下滑翔机这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对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范围的水体观测,能够有效扩大海洋环境的空间和时间测量密度。

D. 除了要在食品安全方面继续细化监管,对于如何保证网上订餐平台所掌握的大量用户信息,也是加强网络餐饮监管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的一项是

①这座城市夜景很迷人,华灯初上时,万家灯火,流光溢彩,观景台上影影绰绰,人们在争相拍照,看来这里的夜景吸引了不少游人。

②严谨的章法与雄悍的笔墨相为制驭,使潘天寿先生的作品郁勃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张力,而其技法的登峰造极和作品的壮美崇高,又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④一名身着熊猫服的游客从围栏外观察园中的熊猫,熊猫单手抓盆喝水、吃苹果的萌态令他乐不可支,而在其他人看来,围栏内外这两只“熊猫”相得益彰

④回顾“森友学园”丑闻,由“地价门”到“捐款门”,安倍政府本打算息事宁人,却没料想弄巧成拙,安倍的谎言一个接一个地被日本国民揭穿。

⑤《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爱和感天动地的亲情,而其真诚的告诫,殷切的期待,拳拳的叮咛,浩阔的思念,无不力透纸背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