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篇在重要时刻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篇在重要时刻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引人深思。

B. 喜欢这座城市,不是因为她的繁华奢侈,光怪陆离,而是因为她恬静悠闲的另一面。

C. 很多人心中都有顶礼膜拜的偶像,偶像实际上承载了人们心里对完美的向往。

D. 经过五年的努力,他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他望着落成的大楼,不禁踌躇满志

 

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D项,“他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主宾搭配不当,应当是,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司法部门办案过于拖沓,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批评,工作效率的确应该提高,但也切不可在舆论压力下矫枉过正,影响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B. 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之下,不仅三菱等大企业退出了不少传统强势领域,日本国内7成左右的植物工厂实际也处于亏损或惨淡经营的状态。

C. 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村委会来解决,可现在情况变了,办法也要改进,不能胶柱鼓瑟

D. 医疗市场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一些低价药品表面上退市了,但却通过包装、规格、剂型等变化,改头换面后以高价重新进入市场。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受绳”才能端直;“金”要“就砺”才能锋利。同理, 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__________ ,往往有得,__________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__________,许君焦、瑕,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5)已矣乎!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8)范仲淹的《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

(9)杜甫的《蜀相》中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归园田居》)

(11)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 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 “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 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通篇笼罩的感情基调。

D. 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3.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系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立足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类似的语句,联系本词和陶文,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鹭  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  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 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 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 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 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2.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

D.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村行》)

3.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须臾,裁决尽            俱:全都。

B. 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 明皇太平政            济:救济。

D. 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 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 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犹且从师而问

D. 上览表,益加悼惜 / 今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 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 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 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 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 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 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5.请把文中“材料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