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品牌”是商业用语,品牌的内涵是指它所包含的个性、价值和文化,个人、集体、国家等都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对“品牌”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所谓品牌 犹记得儿时受爸妈的熏陶,读了不少关于古时名士的书,于是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一句口头禅:“我玩的是梁园月,喝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意园秋,攀的是章台柳。”我总以为这四个地名是一种品牌,知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另说,仿佛只要吟出它们,我便与别人不同,仿佛魏晋名士风骨、唐宋诗词雅韵便可在我身上氤氲出一抹旖旎光环。 待到长大时,便从《如梦影》中学会了饮茶,当然,茶叶不可马虎,那必是长在远山处的铁观音。但逢好友来到,我总要焚香洗手,神秘地捧出一套陶制茶具,在别人目瞪口呆时像那西天佛祖,拈“茶”一笑,细道:“这是铁观音,我只喝铁观音。”我也说不出为什么是铁观音,只觉得它好像一种品牌,一种“国民范儿”应有的品牌。 可茶叶千百种,待到我终于比西窗下的小茶树高了些时,我才懂得,茶的品牌有许多,有些茶甚至千元一两,那传说中最好的紫砂壶绝不是我能买到的,于是我喝茶时便郁郁寡欢,好像自己一直珍藏的品牌什么也不是,就连喝茶也没了味道,刚想大口猛灌,却忽地记起妙玉那“牛饮”的嘲笑,便又改为小口细咂了。我渐渐不懂了,品牌究竟是什么? 直至前几日翻书,竟得知我们现在的茶其实与古时的截然不同,所谓“晴窗细乳戏分茶”,那茶,是要江南名士用小火煎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泡茶,实际上是朱元璋那个农民皇帝为了省事而发明出的。于是„„于是我便呆了,仿佛一直以来追求的所谓高雅的“品牌”原是那水中月,一碰就碎了。 于是„„于是我似是突然懂得了何为“品牌”,所谓“茶”,无非是“人在草木”,你买哪个牌的,你怎么冲泡,不过是种形式,万物不会消长盈缺,使万物动起来的,其实是人们自己。而品牌,实在只是一种价值,一种人与物相遇,物着于人眼中的色彩。所谓“梁园月”“东京酒”“意园秋”“章台柳”,若是离了那特殊时代下沐风而笑的文人们,而演变成为后人标榜自身的一种牌子,实质上,也成了空架子。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何必要刻意追什么象征身份的品牌?若你足够强大了,何须品牌来象征你,你自己便已是一种品牌,究竟,那惠山泉水和自家阿婆煮的白开水有何不同?且让我大口饮着不知名的茶,在“众人皆醉”的时候轻轻笑一声“呵,品牌”。 漂流书的故事 我静静地躺在这里,等待着谁。 “这是谁落在这里的书啊?”一道年轻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很高兴遇见你……”声音的主人,轻声念着我扉页上的字。,“既然这样,那你就先跟着我走吧。”随后,我落入了一个昏暗的空间。 再见到光亮的时候,我躺在了一张宽大的书桌上,橘黄色的光洒下来。身上觉得暖融融的。此时,夜幕已经笼罩了大地。我终于能够看清喜爱真乃拥有我的人。二十多岁的年纪,是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子。她带着眼镜读书的样子很好看。 随着翻阅,被情节吸引的他不时低语着什么。好像是在与我交谈一般。 她说:“他为什么不愿相信这世间的美好。” 她说:“我好想回家,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人了。 ” 在它面前的我,多想有双手,好去拥抱她。让这个夜晚,不那么悲伤。然而,我却只能在心里默声向她道歉:“对不起,让你想起了伤心的事。” 待翻到最后一页时,她久久不愿合拢书页。最后她拿起铅笔,在书页上留下一行秀丽的字:珍惜时光。笔尖的刻画让我感到疼痛,却也让我有了些许安慰。这几道我身上的伤痕,如若能平复她心里的痛也没什么关系。 天明后,她将我带到了一座公园,并为我套上了一件独立奥答疑。分别的时候,他摸索着我的脸颊。我能看到的只有她抿着的嘴唇,有些伤感。 之后的日子,我漂流在不同的地方。稚嫩的手,苍老的手,粗糙的手,他们都曾触碰过我。有的将我带走,有的将我留在了原地。身上的痕迹,随着时间,增多了。空下来的时候,我会看着那些字迹,想着与它们主人的相遇。那个小孩儿看完哭的很伤心;那位老人读的时候双手有些颤抖;那个男人……一路上我遇到了许多人。与他们的相遇是不同的,是宝贵的。 直到那一天,破旧的我被环卫工人捡到,丢尽了垃圾箱。在被送进焚化炉前,我一遍遍回想着这些。原来我走过的路这样多彩。 我是一本书,一本有许多故事的书。 下一次我在哪里等你?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为二选一,第一个是话题作文。要求以“品牌”为话题,展开思考,思考其个性,价值和文化,也可以从拥有的角度来谈,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都应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可以是具体实在的含义,也可以是抽象比喻的含义。就个人来说,品牌就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所传递的独特、鲜明、确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个人品牌意味着与众不同。你的品牌只属于你自己,真实的反映你和你所相信的东西。杨澜与章子怡是不同的两个品牌。品牌是速记符号,更是有效沟通的代码--信息浓缩功能。职场中,你的品牌形象(包括一举一动)都存在于他人头脑中的印象,形成一种快速记忆的符号。通过这种符号,人们可以快速地联想以及做出反应。如提到刘欢,人们就会想到著名的男高音歌手以及他洪亮的嗓音、脑后的长发以及健壮的身材。品牌是自身形象的象征,可以积累无形资产。经营品牌其实就是经营你的人生。集体、国家的品牌可以是具体的具有地域特点时代特点民族点的产品,也可以是文化经典。第二个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文体限制为记叙文,学生可发挥联想或象,想象书漂流后的故事,注意要有细节描写,想象合理,故事能表现一定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微写作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子对仁者下的一个定义是,自己要站的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平凡的世界》中某些人物接近上述“仁者”的标准。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以上文字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结合这段话,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段话中的“他”指的是孙少平。该文段是少平的心理活动,但是是由作者代为抒情议论,这种写法在小说中很常见。

B. 小说描写的苦难数不胜数:田晓霞被河水卷走,郝红梅失去丈夫,李向前失去双腿,秀莲得了肺癌……作者试图告诉读者,苦难是生命的常态,我们甚至永远无法摆脱苦难。

C. 孙少平有很多次改变苦难人生的机会,但是他都放弃了。他在苦难的奋斗中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意义,最后过上了安逸舒适的生活。

D. 小说很多人物的伟大品格体现在苦难中仍具有宽容、助人、坚忍的品格。少平救助曾告发他的侯玉英;孙玉厚让出祖居窑洞给弟弟成亲;少安主动辍学,挑起家庭重担。

 

查看答案

涂瀛《红楼梦问答》:“或问宝钗与黛玉孰为优劣?曰:‘宝钗用柔,黛玉用刚。宝钗用曲,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不知其他。’”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钗黛孰优孰劣的问题,涂瀛认为宝钗优于黛玉。

B.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点戏时,贾母一面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了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这一情节,很能体现“宝钗徇情”的特点。

C. 黛玉来探望宝钗,发现宝玉也在,笑道:“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这一情节,很能体现“黛玉绝尘埃”的特点。

D. 元妃省亲中宝玉和贾府姐妹们作诗。宝玉一时构思太苦,还差一首,宝钗悄悄替他代作一首。这一情节,很能体现“宝钗收人心”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这篇在重要时刻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引人深思。

B. 喜欢这座城市,不是因为她的繁华奢侈,光怪陆离,而是因为她恬静悠闲的另一面。

C. 很多人心中都有顶礼膜拜的偶像,偶像实际上承载了人们心里对完美的向往。

D. 经过五年的努力,他的心愿终于如愿以偿;他望着落成的大楼,不禁踌躇满志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司法部门办案过于拖沓,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批评,工作效率的确应该提高,但也切不可在舆论压力下矫枉过正,影响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B. 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之下,不仅三菱等大企业退出了不少传统强势领域,日本国内7成左右的植物工厂实际也处于亏损或惨淡经营的状态。

C. 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村委会来解决,可现在情况变了,办法也要改进,不能胶柱鼓瑟

D. 医疗市场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一些低价药品表面上退市了,但却通过包装、规格、剂型等变化,改头换面后以高价重新进入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