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侯兆川的客人 赵春亮 在侯兆川这块地界上,二小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侯兆川的客人

赵春亮

在侯兆川这块地界上,二小儿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二小儿自幼眼瞎,几乎全盲,每天拖一根竹棍,走街闯巷,卖唱乞讨。每到一个村子,二小儿就拿出竹板,“当、当、当”敲打几下,循着响声,有人便陆续从家里走出来:“二小儿来了?”二小儿“嗯”一声,摸索着找块儿石头,坐下,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只要不是农忙季节,乡亲们大都会拿着手中的活儿,围聚在二小儿周围,谈天说地,逗二小儿开心。

二小儿就像个巨大的磁铁,总能迅速聚拢起一个不小的人场。

“笑几声!二小儿!”有人喊。

“笑啥呀?”二小儿反问,但不等人答话,二小儿便“嘎嘎、嘎嘎、嘎嘎”地笑起来。二小儿的笑声很有特点,像是一只孤单的鸭子抻着脖子鸣叫,两个音节一组,一声高一声低,颇具节奏。二小儿的笑声刚起,大伙的笑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瞬间将二小儿的笑声堙没了。二小儿止住笑,抖开一块脏兮兮的红布,摸索着铺开,再伸手从分辨不出颜色的挎包里掏出卦牌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好。

二小儿的笑声就像开戏的铃声,接下来幕布缓缓拉开,一场好戏便上演了。

大伙笑一阵子,也便淅淅沥沥止住了。有人说:“二小儿,又拿算卦骗钱,一点也不准呢!”说归说,仍会有很多人走到二小儿面前,明知故问:“算一卦多少钱?”

“五毛。”

“便宜点——两毛!”也不待二小儿答应,就伸手去抽卦牌了,抽出三张,依次交给二小儿。

二小儿便摸索着打开卦牌,先用右手拇指摸索几下,然后凑到眼前仔细辨认。接着便给算卦的人讲卦:“好事呀,最近家里定会进财。”

“哪有什么财呀?花钱如流水,好久都没有进财了!”抽卦的人反驳。

“收礼了吗?”

“没有!”

“粜粮食了吗?”

“也没有!”

“鸡下蛋了吧?”

 “鸡下蛋也算啊?”

“算!算!当然算!这就算是应验了啊。”二小儿一边说一边如释重负地摸索打开第二张卦牌。

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背出来。卦算完了,二小儿接过递来的票子,凑到眼前仔细辨认一番,心满意足地塞进上衣兜里,等着下一个顾客。

围聚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也临近中午。有人提议:“二小儿,唱一段吧!”

二小儿站起来,摸出竹板开始敲打,锣鼓声、铙钹声、二胡声,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二小儿唱的曲子多半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戏曲,穆桂英挂帅、秦雪梅吊孝等,所唱的却大都是旦角,二小儿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

唱过两三段,就该吃饭了,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吃饱喝足,二小儿择一处向阳或背风处,眯眼小憩,休息足了,起身敲着棍子,“哒哒哒”地回去。在乡亲们的意识里,二小儿从未被看作是一名乞讨者,而是整个村子最受欢迎的客人。

有人说,二小儿有个哥哥,在云南某地当县长呢,也曾把二小儿接了过去,二小儿在那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没意思,便瞒着哥哥偷偷溜了回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倒是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让很多有儿有女的人也羡慕不已,都说二小儿前世积了德。

那天,二小儿艰难地扭了扭头,看看身边的乡亲,灰暗无神的眼眶里竟然溢满了浑浊的泪水。“这么多年,侯兆川的乡亲们待我不薄啊,我知足了!”二小儿说,“拜托各位,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我的大名——崔光活,光活不死......”二小儿的声音逐渐小了下去。

“你放心吧二小儿,你叫崔光活!”乡亲们回答。

“我还得问大伙一句,”二小儿双唇翕动,像是一条濒死的鱼,“这么多年,我虽然要吃要喝,但也给乡亲们带去了很多开心和欢乐,你们说是不是啊?”说完,侧着耳朵等待众人回答。在场的乡亲们已经有人泣不成声,赶紧点头说:“那是,我们都把你当亲人呢。”

二小儿走得很安详。

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二小儿是侯兆川“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因为他会算卦,会唱曲,更因为他出身不凡,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

B. 二小儿的卦牌无非就是“老三篇”,进财、动土、遇小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将他准备讲给抽卦人的卦辞完整地背出来。且明知是骗钱,但人们还会抽卦牌、算卦,说明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

C. 二小儿临终前“床前聚集了不少偷偷抹泪的乡亲”,甚至有人泣不成声,因为乡亲们已经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他们为二小儿的离去二伤心。

D. 小说结尾说“没有了二小儿,侯兆川乡亲们的生活突然索然寡味了好长时间。”说明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他,生活里就少了味道。

2.二小儿不过是一个走街闯巷,卖唱乞讨的乞者,可是在侯兆川乡亲们的意识里,他是整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二小儿临终前请乡亲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的大名——崔光活,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你叫崔光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C 2.从二小儿的角度:(1)二小儿才华出众。他会算卦,会唱曲,会口技。“诸多乐器的声响源源不断地从二小儿口中发出,惟妙惟肖,热闹非凡”,“手捏手绢,翘起兰花指,扭捏作态,不时惹得听众哄堂大笑。”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快乐。(2)二小儿乐观开朗,他的笑声很有特点,能感染他人。“二小儿的笑声刚起,大伙的笑声就铺天盖地地响起,瞬间将二小儿的笑声湮没了。” 从侯兆川的乡亲们的角度:(3)二小儿走街串巷,卖唱乞讨,与侯兆川的乡亲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有了深厚的感情。几乎所有人都能将他的卦辞背出来,且“乡亲们吃啥,二小儿吃啥,连给自家男人准备的鸡蛋汤,也会有二小儿的一份。” 3.(1)这一情节呼应了小说开头二小儿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的内容,使得小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情节结构)(2)小说开头二小儿说他叫崔光活时,“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到他临终前,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二小儿,你叫崔光活!”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接纳二小儿,而最后已经从心地里接纳了他,把他当成了亲人。这样就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情节结构)(3)二小儿反复强调自己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临死不忘请乡亲们把他的大名刻到墓碑上,突出表现了二小儿这样一个自幼眼瞎,几乎全盲的乞者对生命的强烈渴望,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渴望成就了他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因为“有一个当县长的哥哥”错。文中说“有人说,二小儿有个哥哥,在云南某地当县长呢,也曾把二小儿接了过去,二小儿在那住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没意思,便瞒着哥哥偷偷溜了回来。是真是假,不得而知”。B项,“侯兆川的人都很愚昧、无聊”错误,侯兆川的人对二小儿有深厚的感情。D项,“二小儿就是乡亲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他,生活里就少了味道。”错,因为二小儿给乡亲们带来过许多快乐,乡亲们把二小儿当成了他们的亲人,二小儿不在了,乡亲们思念他。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二小儿不过是一个走街闯巷,卖唱乞讨的乞者,可是在侯兆川乡亲们的意识里,他是整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为什么?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从二小儿的角度,找出文中二小儿的表现,概括出他的特点,这应是他受欢迎的原因;二是从侯兆川乡亲们的角度,圈出他们对待二小儿的表现,这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二小儿临终前请乡亲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的大名——崔光活,乡亲们说:‘你放心吧,你叫崔光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作答。先从内容上来看,“二小儿临终前请乡亲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的大名——崔光活”,二小儿让乡亲们刻上大名“崔光活”,这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就是他乐观开朗的原因;再看这一内容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文章开头“自说自话:‘我叫崔光活,光活不死的意思。’”,这两者之间形成呼应;另文章一开头人们对于二小儿的提议反应是“大伙谁也不加理会,仍然喊他二小儿”,而现在人们的反应是“你放心吧,你叫崔光活”,从开始的不接纳到现在的接纳,文章层次感分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木心,向美而生 孙君飞

①木心晚年时的照片,高大挺拔,依然英俊潇洒,是一个成熟到不用一颦一笑就极具魅力的绅士。可 以想象 19 岁的木心会多么英气逼人、韶华独宠,他却偏偏借口养病,雇人挑了两大箱书,随他独上在冬 天里山风刺骨、景致荒凉的莫干山。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木心看博学严谨、孜孜以求完美、“肯吃苦、 勤练习”的福楼拜,也看尼采,他曾说年轻人应该读读尼采,可以给人的精神补钙。一个人住在山上苦学, 条件并不好,白天靠天光,夜晚靠烛火,开始还有肉吃,后来连肉丝也没有,木心调侃这种餐食是由散文 成了五言绝句。他披一床被子,埋头练笔和写作美学论文,手背起了冻疮也不曾停止。

②木心去杭州读艺专,又去上海读美专,凭借的是他对美的向往、美对他的需要,而不单单是所谓的 人生规划。木心也是热血男儿,在学生运动中,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跳上大卡车,再跳下大卡车。 行动、生活、人生,他一样不缺,并不是为了美而忘掉一切的人。他的热血却跟其他年轻人不同,多了些 浪漫温情,也多了些澄澈和自我,“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

③因为短暂地投奔过新四军,木心被开除学籍,又遭国民党通缉,只好避走台湾,后返回大陆。他开 始在部队做宣传工作,因患有肺结核,一边咳血,一边扭秧歌。接下来,他的家在运动中被查抄三次,结 果数箱画作、藏书被抄走,全家人被日夜监视,木心的姐姐遭批斗身亡,姐夫被关进“牛棚”,木心自己 被囚禁 18 个月,三根手指被折断。曾经花团锦簇的家族一时破败不堪,关于生存的段落全是“被字句”。

④然而美依然在生命的深处闪耀——虽然美在世间已经片甲不留,但它在人心间奇迹般的完好无损。

对于木心来说,只要美还有一锥之地,他就可以顽强地活下去。他在白色的纸上画出键盘,每夜都在这无 声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他还在烟纸背后写作,在写交代材料的纸上写作,没有灯火,就凭着感觉

在纸上盲写,前后竟写下 65 万字!“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木心说。在这个世界上,王子要比 奴隶更接近美,更有尊严来谈论美,但当时的木心是被囚禁的苦难王子啊,美在引领和支撑他,他也在感 动和培育美。更加可敬的是木心在存世的文字中没有声嘶力竭,没有血泪控诉,他广博至沉默,温润至舍 身化玉。

⑤不是没有想到过死,木心说:“平常日子我会想自杀,‘文化大革命’以来,绝不死,回家把自己 养得好好的。我尊重阿赫玛托娃,强者尊重强者。”以死殉道是一种强,以生殉道也是一种强,生应该比 死更美更强。美不仅仅是春风化雨,它在苦难时更可成为护心护灵魂的“宙斯之盾”,因为它美、它真、 它善,它唤起的是更广博的爱,而不是更尖锐的恨。木心说,是信仰,护佑他渡过劫难,最后终于“一字 一字地救出自己”。

⑥1982 年,木心旅居美国。在纽约,他给一帮年轻的艺术家讲“世界文学史”:“风雪夜,听我说 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无论听者几何,都高兴,别无他想。”在木心这里,美从 来都不是独享。美的生命在于传播流转,在于一种美带来更多的美。一起听木心“说书”的陈丹青将他的 讲稿整理成逾 40 万字的《文学回忆录》于 2013 年出版,堪称一部脍炙人口的美之巨著。在此书出版前的

2011 年 12 月,木心叶落归根,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 84 岁。

(摘编自孙君飞《木心,向美而生》)

相关链接

①世上的确是有这样一些作品,被人鲜明地分成两个阵营:一路喜欢得如醉如痴;一路则厌烦到看都 不想看第二眼。木心的作品就是这样。

(张毅静《一个文学的鲁滨逊》)

②大陆评论家们不熟悉他的腔调,把他的曲高和寡误以为是“木心的尴尬”,认为高不成低不就,既 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

(蒋方舟《纪念木心》)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木心年轻时韶华独宠,却借口养病,带两大箱书上山,在废弃的房子里苦读福楼拜和尼采,认为他们可 以给自己的精神补钙。

B. 木心在纸画的键盘上弹奏莫扎特和肖邦,意在以音乐之美对抗人生痛苦,从中汲取顽强的能力从而得以 在黑暗年代生存下去。

C. 第⑤段中“宙斯之盾”一句运用比喻,借用西方神话故事,形象地表现了美在苦难时给予木心的保护, 突出了美的强大力量。

D. 无论处于安定优越还是磨难颠沛,木心一直不改初衷。向美而生,与美为伴,谱写了他广博温润、顽强 坚韧、浪漫传奇的一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从木心去杭州读艺专,又去上海读美专的求学经历可以见出他对美的向往,不单单是所谓的人生规划, 更是内心热血天性的体现。

B. 在木心看来,美护佑他渡过劫难,使他的心灵在苦难中得到救赎,因而它能唤起更广博的爱,而不是更 尖锐的恨。

C. 木心对美从不独享,他在纽约讲“世界文学史”,无论听者众寡,能够将美传播流转,用一种美带来更 多的美,他便觉得快乐。

D. 木心的作品并不被人们广泛接受,说明美只在他的内心,既不能对现有的文化人产生影响,也不能使没 有文化的人对他发生兴趣。

E. 本文以时间为序,精心选取了木心一生的几个重要片段,叙写了木心一生对美的不倦追求,作者注重客 观的同时也不乏深情。

3.请结合材料分析木心一生如何“向美而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处境困难

B.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刻毒

C. 能得樊将军首        诚:的确

D. 以试人,血缕        濡:打湿

2.下列各句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 大王来何操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与“进兵北略地”中的“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吏民,封府库    B. 邻之,君之薄也

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D. 吾得事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要注意大的方面,也应该在细微处下功夫。儿童犹如嫩芽,碰伤了就难以生长。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注意呵护她,要了解儿童的想法,父母和老师的言行都要具有示范性,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儿童,时时处处被儿童模仿。

①碰伤了就影响(不易)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如果你看见别人做出令你羡慕的成就,那么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______。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能找出一种方式去模仿那些成功者,便能如愿。_____,尤其是他们运用脑子和身体的方法,所以你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_____。但可惜的是世人对于模仿认识得还不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