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复杂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复杂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学习践行国学经典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呼声,究竟应如何有效地传承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几千年教育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在中国古代,从私塾到书院,学生便是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经典,受到人文修养方面的熏陶,实现了培养知书达礼的儒雅君子的教育目的。

A. 通过长期诵读经典,人们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B. 不仅要长期诵读经典,还要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C. 只要长期诵读经典,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D.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是需要人们通过长期诵读经典,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结合上句可知,本句叙述的是一个道理,“长期诵读经典”“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两者是条件关系,综合A项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社区最近开展了大规模的“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项目丰富,但由于活动多安排在上班时间,参加的人大多以离退休人员、儿童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B. “羊城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中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

C. 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食饭、吸烟、大量饮酒、少运动、夜生活过度等。

D. 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不够,不仅运营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地铁反而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美国常常打着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 赴南极科学考察的同志们劳苦功高,不但在南极建立了两个考察站,还带回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标本。

C.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和英美等太空强国相比,不仅已能望其项背,而且还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D.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每次赴海外执行任务的时侯对当地百姓一定秋毫无犯,因此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眺群山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3)《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与《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徐志摩《再别康桥》)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君之所知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5)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反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6)______,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 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 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 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系颈以                组:绳子

B. 诸将言诛秦王          或:通“惑”,迷惑地

C. 吾当关中              王:称王

D. 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贵族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所获得的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刘邦起于沛县,所以以“沛公”为谥号。

B. 秦王赢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C. 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后来西汉都城紧邻咸阳,所以咸阳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分为本纪、世家、书、表和列传五个部分。

3.下列各项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为人宽容,信守道义。子婴投降以后,不少将领主张诛杀秦王,而刘邦则从道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不应该杀死投降的人。

B. 刘邦没有贪图小利,而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刘邦进占咸阳以反过来,没有夺取秦朝的珍宝,并且体恤百姓长期遭受苛法的迫害,与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大家支持。

C. 刘邦没有主见,常常受制于谋士,有人劝刘邦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而刘邦没有深思熟虑便轻易答应,这也间接导致了曹无伤的叛变。

D. 刘邦处事果断,心狠手辣。得知曹无伤告密后,回到营中立刻诛杀曹无伤。

4.翻译

(1)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