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

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D 【解析】试题分析:“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C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B. 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C. 《随想录》体现了巴金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我要把《随想录》当做遗嘱来写”。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的人格感动着每

一个有良知的人。

D. 艾青的诗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真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②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精神,倾注着强烈的爱恨,读起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他的这番所谓的赞赏无异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似浓情蜜意实则是对我进行讽刺与攻击。

④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⑤出游之前,老师告诫学生们说:“我们这次出游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秋毫无犯。”

⑥只要上下一致,勠力同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赣南苏区必将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章节,赢得更丰沛的尊严和尊重。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宋代,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E. 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 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 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 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 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 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