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中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题为早寒江上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2)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 【解析】(1)首联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2)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颈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遥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尾联的“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来含蓄抒情。答题时按要求任选颈联、尾联中的一联赏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注】标。

【注】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

(1)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万山潭作

孟浩然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万山潭作》一诗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谈谈你对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夜归鹿门歌》,回答问题。

(1)阅读并分析第1、2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阅读并分析第3、4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阅读并分析第5、6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阅读并分析第7、8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两个场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

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④⑤⑥①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⑤①⑥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