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两句话都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否泰如天地 B.我有亲...

下列各项中,两句话都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否泰如天地

B.我有亲父母  昼夜勤作息

C.女行无偏斜  逼迫兼弟兄

D.及时相遣归  生人作死别

 

B 【解析】A项,公姥:偏指姥,婆婆/无;B项,父母:偏指母,母亲/作息:偏指作,劳作。C项,无/弟兄:偏指兄,哥哥;D项,无/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孔雀东南

A手巾掩口啼   B床便大怒

C.足以汝身   D.自秦罗敷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始还家门(出嫁)  得府君书(刚才)

B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嫌迟(特地)

C可广问讯(幸亏)  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用)   留待作遗(施舍)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箱lián    zànɡ   pīnɡ   窈窕yǎo tiǎo

B珍(xié    施(      泰(fǒu

C.明月dānɡ       便言(pián   mào

D箜篌kōnɡ hóu   踯躅zhí zhú  ruí   徨(pán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忠的建立。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楚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大夫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史记》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垂范后人。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1.文中“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请分点概括。

3.请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4.请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举例阐述“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刺世事。道徳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于辞令   娴:擅长。

B.平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屈平     疏:远离。

D.道徳之广崇     明:光明。

15.下列语句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明道徳广崇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B.故忧愁幽思作《离骚》    见疑,忠而被谤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号令   中述汤武,刺世事

D.楚怀王左徒      怀王使屈原造宪令

1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剌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