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端午节》中,方玄绰领不到俸钱,借不到钱后,“抓起一本《尝试集》”“翻开了《尝试集》”“又要看《尝试集》”“念《尝试集》”。这些细节传达出鲁迅对方玄绰这类知识分子有什么样的认识?
《红楼梦》中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黛玉晚上去怡红院看望宝玉,因无人肯开门而落泪。请简要分析林黛玉落泪的原因。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许攸先为曹操献上火烧鸟巢之策,后又献上水淹冀州之计,但他恃功自矜,惹怒众将,虽有所醒悟,仍被许褚杀害。
B. 《欧也妮·葛朗台》中当欧也妮感到夏尔不再如二十岁时怀有浪漫和温情时觉得“船已沉入大海”,就如同迫遇到特别伤心的劫难。
C. 《边城》 中老船夫带着遗憾死后,翠翠哀痛欲绝,纯朴的茶峒人纷纷前来帮助料理后事,老马兵的“你放心,一切有我”给她温暖。
D. 《茶馆》中康大力见到刘麻子就想咬他几口,表现其对刘麻子充满了无限的仇恨;他和康顺子相侬为命,相互之间有着深深的爱。
E. 《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海上与鲨鱼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已经很累了,仍多次想起和狮子、孩子一样象征力量与青春的棒球球星迪马吉奥。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王荆公辞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脱去世故,平生不以势利为务,当时少有及之者。然其诗曰:“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既以丘壑存心,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何惊猜之有?是知此老胸中尚蒂芥也。陶渊明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然则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而车马亦不能喧之。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2.“王荆公”指的是 (人朽) 。古人习惯将 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3.王荆公和陶渊明对待世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概括。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自古以来,“知”“和“行”孰难孰易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知”容易“行”很难,也有人说“行”容易“知”很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书大写之“我”
张世英
人们不敢多谈个性解放。仅就学术界、思想界而言,据我所知,谈集体攻关,可以气壮山河;谈个人创造,则人多嗫嚅。谈弘扬国学,则儒家至上,伦常为重;余皆次之,或不足道,大有独尊儒术之势。何以故?皆“属性化自我”湮没、掩盖“个体性自我”之流弊也。
心理学家朱滢先生通过调查指出:“东方亚洲文化培育了互依型的自我,而西方文化培育了独立型的自我。中国人更依赖于别人的观点,而英美人依赖自己的观点。”难怪中国人总爱听从外在权威和权势的意见,而不敢见由己出。
当今之中国正强调发展科学,而科学以“主体一客体”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以发挥个体性自我的主体性为前提。中国传统的“互依型自我”缺乏西方人所讲的对宇宙自然之必然性的依赖,因而不重理性思维,不重自然科学。如果一味强调,一味把“个体性自我”湮没于“属性化自我”之中,以依赖社会群体、依赖他人为至上原则,则必然抹杀个人的独立创造性,即使在科学上也能做出某些成绩,但不可能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成就。我们不能笼统地反对集体主义,但我以为集体主义只能是发挥自我创造性的一种补充,绝不能沦为颂扬集体领导人物的工具。然而,我国的现实似乎就是集体主义抑制了个人的独立创造性。我国科学上出现不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巨人,其在此。
把“个体性自我”从社会群体中突显出来,也是发扬民主、尊重基本人权和平等自由的前提。人生而在权利方面平等自由,也就是说人皆有独立的个体性自我。一味强调“属性化自我”,依赖群体,依赖他人,抑制“个体性自我”,抹杀自我的独立性和个性,用普遍性抑制差异性,只准说相同的话,听不进不同的声音,这种自我观必然成为发扬民主、维护人权的障碍,甚至变成专制主义的理论依据。
清代画家松年说:“吾辈处事,不可一事有我,唯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也。”处世待人,的确要有儒家所讲的“仁”德之公心,“不可一事有我”,这里的“有我”,私心之谓也。但作画之类的审美意识,则“必须处处有我”,这里的“有我”,独立的个体性自我之谓也。实际上,松年所讲的在“处世”方面“不可一事有我”,如果这里的“我”不是指私心,而是指个体性自我,则“处世”也“必须处处有我”。因为只有“个体性自我”才是从社会群体中显现出来的自我,因而也是超越了世俗功利关系的自我,这种自我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说的“童心”和“真心”,吾辈若能处处以“童心”“真心”待人“处世”,重义轻利,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独立性,那该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和而不同”的局面啊!
其实,如前所述,科学家也需要“有我”,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也需要“有我”。西方文字,“我”字大写,中国人则爱自称“鄙人”,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中国人也该改变一下老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堂堂正正地写上一个大写的“我“字,做一个大写的人。
1.文章中“互依型自我”的人有哪些表现?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