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三篇。

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紧扣材料作文。

 

别拿鲁迅的作品当鸡肋 今秋起,湖北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人教版新课改教材,其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三篇,顿时,评论风起云涌。 鲁迅作品真的过时了吗?删除鲁迅作品到底是喜是忧,是福是祸?有人认为,应删减其作品,将其请下文学神坛;也有人认为不能删,鲁迅作品熏陶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子,说明它具有时代借鉴性,绝不过时。 我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食之有味,弃之可悲,别拿它当鸡肋! 从客观上来说,谁能否认这位文学巨匠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呢?他以笔为剑,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阴暗,引发了我们许多人生思考和社会思考,即使在安定和平的现代社会,他对人生的挖掘、传统与封建社会的剖白,也是极具借鉴意义的。如在《药》中,鲁迅先生巧妙地利用了情节暗讽,以血馒头掀起华、夏两家命运的相连,揭示了近代中国被灰暗笼罩的悲惨状况。而今天,作品中隐藏的传统观念还在社会渗透:以谐音定运气,忌4抢9的现象不也在时时提醒着我们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吗? 而从主观上来说,学习鲁迅作品对中学生来说是思想的萌发和积淀。我有幸在学习课文后到绍兴旅游,感受这位巨人生活的地方。故居很旧,墙面脱落、桌柜发黑,而且人满为患,但是那种古朴的气息充溢周围,古书的芬芳还在屋子中久留不肯消逝。乌篷船、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都如书中说的一样,真实并诗意地存在着,如此一去,感触便自然是另一番滋味。 对于鲁迅作品,每次阅读都是感绪的激荡,岂能弃之?语文教材固然要给更多的文学家足够的位置释放他们的火花,但文学巨匠的魅力,是不容被取代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时评类作文,也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一般指两个方面:一是材料所呈现出来的核心话题,即核心任务,它偏重于内容。二是出题人给出的作文具体明确要求,它偏重于形式。如本则作文的题目,它的核心话题应是“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鲁迅的作品是去是留?”。具体任务则是“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抓住了这个,写出的作文就不至于离题或偏题了。关于鲁迅的作品是去是留,考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在论述的时候,重点在于分析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材料中给出了一点提示:如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但是从“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这句反问句可以看出,出材料的人对鲁迅的作品是持肯定态度的,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观点应该也是对鲁迅作品的肯定,无论什么时候,鲁迅的作品都不会过时,鲁迅作品中渗透的独立思考、批判黑暗的精神与今天的社会现实根本没有时代的隔阂,因为国人的精神现状根本容不得丝毫乐观。不要一味的强调晦涩难懂,教育的根本目的正在于唤醒民众、树立精神、培养兴趣。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学生害怕鲁迅作品的现象呢?造成鲁迅作品在中学校园中面临如此尴尬的状况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现在的中学生与鲁迅作品有时代隔膜,读鲁迅作品不会产生共鸣;学鲁迅作品多半是为了考试,枯燥乏味;教师讲解鲁迅大都参照固定的教参,讲的是干巴巴的鲁迅……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鲁迅的误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是一个符号,他被定格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几乎所有的鲁迅作品都被烙上“反旧社会黑暗统治”的印记,篇篇文章都被阐释为洋溢着战斗气息的檄文。但是,鲁迅仅仅是反抗旧社会的“战士”吗?他的作品仅仅是“反抗旧社会黑暗统治”的匕首吗?钱理群先生是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他在《鲁迅九讲》一书中澄清了人们对鲁迅的错误认识。在钱理群先生看来,鲁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曾自称为“白象”、“猫头鹰”、“蛇”、“受伤的狼”、“孺子牛”……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的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形象大相径庭。不仅如此,鲁迅也不是“神”、“方向”、“主将”和“导师”。钱理群先生总结说:“鲁迅和我们一样:他不是神,是人,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因此,鲁迅也与世界上众多文学家一样,既有浪漫的情史,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是中学生眼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面人,也不是对旧社会充满仇恨的糟老头,更不是特定的宣传标本或符号。鲁迅首先是一个平常的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然后是一个能独立思考的现代社会公民,最后才是我们文化史上的特殊分子,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给予后人“思想的启迪”的大家。 鲁迅作品固然有半文言半白话、艰涩难懂的一面,也有冷峻的一面,但不乏热烈的情感,也不缺诙谐幽默,像《狗猫鼠》、《兔和猫》、《鸭的喜剧》等作品充满童趣。即使像《药》、《祝福》、《故乡》那样的冷小说,鲁迅依然饱含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却将鲁迅贴上特定的标签,鲁迅作品成了折磨人的考试工具,这难免会出现遭人误解和被冷落的困境。我想,将鲁迅从神坛上请下来,还给学生一个鲜活的鲁迅,这是我们亲近鲁迅、走进鲁迅的基础。 考生如果能从上述的解析中,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那么一定会写出有深度的文章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表内容,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某产品统计一览

月份

产品价格(元)

销量(万件)

收入(亿元)

8

25

47

1.1

9

30

70

1.8

10

35

100

2.5

11

40

125

3.5

12

70

(第一周)25

(第一周)2.1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产品前四个月的发展情况。(不得超过40个字)

(2)请结合图表预测12月份该产品的发展情况。(不得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 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尽管放心,今后无论是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我可以帮忙做些文书工作,但要我主持大局,安排整个工作流程,那我就敬谢不敏了。

C. 今天请各位前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希望大家能姑妄言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请大家不要拘谨,畅所欲言。

D. 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中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D. 某经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

B. 美国安全智库在其年度预测报告中称,2016年美国将加强在南海的活动,并加强与东南亚伙伴国家的军事合作。

C. 当城镇化率过半,“乡土中国”开始转向“城市中国”时,我们也迎来了城市大发展建设的阶段,如何建设、规划、管理好城市家园,也摆在了各级管理者的面前。

D. 洪荒少女傅园慧在丢了手机之后,众多手机厂商争相送给她新手机,唯恐这位网红不接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