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B. 和帝召太尉、司徒洛阳狱          幸:驾临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其手足        厝:放置

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              副:符合

2.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终不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A. 显宗异其才,为侍祠侯    B. 夫国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 九年,病罢    D. 修外,乐以制内

3.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课内文言翻译:

(1)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1.A 2.C 3.①阐明礼乐在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方面的重要性。②请求当时皇上把制定礼乐当要务来做。 4.(1)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 (2)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能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 (3)大王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百姓就归附你了。 5.(1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攻讦诋毁屈原。 (2)我曾经多次做官却总是被国君贬斥,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3)五年就失掉了自己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夙夜”,结合内容“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分析,译为早晚、日夜。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中,“以”,因为。C项,因为;A项,“以”和为组成一个词语,意思是:让……当;B项,介词,依靠;D项,介词,用来。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根据答题区间,从文中“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厝 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登”译为丰收,“匮”译为缺乏。(2)“冀”译为希望,“先”译为前。(3)“罪”译为归罪,“斯”译为这样,“至”译为来、到。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短”译为说坏话、攻讦诋毁。(2)“见……于”译为被,“不肖”译为没有才能。(3)“寤”译为醒悟,“过”译为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来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①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②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③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状       ④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④③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王无岁       非战之    B. 以秦王吏         骑能

C. 诸侯兵       兵渡河    D. 项王垓下         救巨鹿下者十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B.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委婉表达了自己“辞不就职”的愿望,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C. 《滕王阁序》中王勃登高望远,驰目四方,思接万里,从宴游唱和的欢娱引出人世的艰难,抒写了怀才不遇、惆怅失意、内心孤独以及对统治者分愤恨之情。

D. 《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绝对自由境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帝。                。秦始皇比较热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

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

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

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

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

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⑥⑤④②③

C. ⑤④②⑥③①    D. ⑤③①⑥④②

 

查看答案

小明为爷爷祝寿写了一副对联“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对小明爷爷年纪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十岁    B. 七十岁    C. 八十岁    D. 一百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