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行走中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寻找故事的人也一定是在路上。在生活里,我们每一次的行走都是心灵的放飞。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电视明星孙红雷给湖北枝江酒做广告时说的广告词!这是一句能让人想起往事的话,也是中国白酒广告营销的典范!大明星孙红雷确实是个有故事的人,《征服》、《人间正道是沧桑》、《落地请开手机》、《潜伏》等大片,他都是故事的主角,都充满着传奇故事。 笔者欣赏有创意有深意的广告,尤其喜欢白酒的广告。小刀酒的“男人的人生要像一把刀,要有所斩获。喝小刀成大器”;洋河蓝色经典的“男人的情怀”;今世缘的“今世有缘,相伴永远”等等都不错。但“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我们都是重感情的人;有朋友,人生比戏更精彩。知心知己枝江酒!”来来往往,喝杯枝江,这是中国白酒广告中最登峰造极的话!就凭这个富有创意的广告让无数人记住了枝江酒。喝酒是男人的乐事,所以那些酒的广告都饱含男人的情感。 不管是熟悉的铁哥们或是刚认识的几个男人,在一起吃饭,必然喝酒。男人在一起当然都会讲自己的故事,如有酒助兴,故事会讲得越多越生动越精彩。在各自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会情感投入地喝酒,喝酒之后更会投入地追忆往事!对于笔者来说,就冲着这句“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就算不喝酒不抽烟也会想起无限往事而惆怅落泪! 前不久,电视里播放了一段时间孙红雷做的广告,是湖北枝江大曲的酒广告,广告中一句台词说行很好:“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人生如戏,还好有你,枝江大曲,仔细一想,这话用在酒上还真是那么一回事,有了这个广告语的印象,后来注意到该酒的平面广告中的一句广告词也很好:“人生比戏更精彩,知心知已枝江酒”。是呵!不是知心知已的人怎么会在一起喝酒呢?在一起喝酒的人一定都是有故事的人,特别是喝了好酒,喝到一定程度之后,每个饮酒的人都会讲自己的故事,故事越是讲得起劲,酒就越喝得多;酒喝得越多,故事就越讲得精彩。如果酒喝得没有故事可讲,或没有故事的人在一起喝酒,那一定是喝的闷酒,看来这酒是给有品味的人喝的,是给有故事的人喝的。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伟人有伟人的故事,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故事;有的人故事很精彩、很传奇,但不论是轰烈的、平淡的、曲折的、伤感的,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人心底。我们的确都是有故事的人,在每一个故事中,我们都能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在生活的每一时刻里,我们都在写自己的故事,并且始终是故事里的主角,只是不同的人生写出了不同的故事而已。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很多故事的,都是在用自己的一生来不断地写故事,讲故事,有些故事刻骨铭心,有些故事随风飘散,有些故事让人兴奋,有些故事让人泪流满面,故事有不同,但所有的故事只有一首主题歌——人生。 人生是不容易的,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就更不容易,如果我们的故事是单纯地回味过去,那故事就缺少了思想,就平淡无味,所以我们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用理性去发现,用语言去表达,认真对待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通过观察、思索把自己人生的故事写好,让我们不仅有故事,而且故事深刻而又有内涵。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要经的起大风大浪。人 要活的有尊严,人活着要有志气,有骨气,有霸气,但是不能有傲气,成败得失还得靠点运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正确地审清题意。在本则材料中,其关键词语是“行走”。“行走”既可指空间上的行走,也可指思想上的行走,还可以指人与人之间心灵、情感方面的沟通,你走进我的心里,我走进你的心里。然而,我们在写作时如果单纯地围绕“行走”行文,就会有跑题之嫌。因为在材料中,对“行走’’有个终结结论——“每一次行走都是心灵的放飞”,故应该围绕“心灵的放飞”进行写作。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构思: (1)分析行走的目的:如果行走没有目的,不服从心灵的指挥,那是盲目行走,盲目行走会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其实材料中“或者追随故事而去一个地方,或者去一个地方后渴望遇见一段故事”这样的句子暗示了行走要有目的性。 (2)分析“行走”的原因。从行走的第一个层面(字面义)看,我们可以想到“因为梦想所以行走”,比如“为天堂鸟行走”“美景引导行走人”这样的论题都是从原因角度考虑的:从行走的第二个层面(引申义)看,现代社会,人们为名缰利锁羁绊着,行色匆匆,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往,即使是熟人相见也是极端冷漠,可以说人们已经没有了故事,特别是没有了心灵的故事,或者说只有单调的追名逐利的故事,如果再不进行心灵的沟通(“行走”),我们的社会将不可救药。当然,我们还可以思考“行走”的意义、“行走”的方式,比如“行走是一种尊重”“行走是一种教育”这样的论题就是从“行走”的意义角度考虑的,而“重复的行走就是成功”这样的论题则是从“行走”方式的角度考虑的。 (3)写记叙文,可以写一段行走经历,也就是一段行走故事,通过叙写一段故事,告诉读者一些哲理,比如“经历就是财富…‘梦想是行走的动力”等。 (4)让心灵获得充分的自由,当心灵获得充分的自由的时候,我们行走起来才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从而走向自己的个性之路、成功之路。 (5)可以反弹琵琶。行走是心灵的放飞,但是行走必须在道德、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最终会失去自由,乃至锒铛入狱,再无自由之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  画

梁实秋

①《随园诗话》:“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随园老人这句话是有见地的。读是读诵之意,必有文章词句然后方可读诵,画如何可读?所以读画云者,应该是读诵画中之诗。

②诗与画是两个类型,在对象、工具、手法,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是类型的混淆,古已有之。在西洋,所谓“诗既如此,画亦同然”,早已成为艺术批评上的一句名言。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究竟诗与画是各有领域的。我们读一首诗,可以欣赏其中的景物的描写,所谓“历历如绘”。如诗之极致究竟别有所在,其着重点在于人的概念与情感。所谓诗意、诗趣、诗境,虽然多少有些抽象,究竟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最为适宜。我们看一幅画,可以欣赏其中所蕴藏的诗的情趣,但是并非所有的画都有诗的情趣,而且画的主要的功用是在描绘一个意象。我们说读画,实在是在画里寻诗。

③“蒙娜丽莎”的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尽管有许多人在猜这个微笑的谜,其实都是多此一举。有人以为她是因为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微笑,那微笑代表女性的骄傲与满足。有人说:“怎见得她是因为发觉怀孕而微笑呢?也许她是因为发觉并未怀孕而微笑呢?”这样地读下去,是读不出所以然来的。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④也许中国画里的诗意较多一点。画山水不是《春山烟雨》,就是《江皋烟树》;不是《云林行旅》,就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肚皮不合时宜,在山水画中寄托了隐逸超俗的思想,所以山水画的境界成了中国画家人格之最完美的反映。即使是小幅的花卉,像李复堂徐青藤的作品,也有一股豪迈潇洒之气跃然纸上。

⑤画中已经有诗,有些画家还怕诗意不够明显,在画面上更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自宋以后,这已成了大家所习惯接受的形式,有时候画上无字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中国字本身有其艺术价值,若是题写得当,也不难看。西洋画无此便利,《拾穗人》上面若是用鹅翎管写上一首诗,那就不堪设想。在画上题诗,至少说明了一点,画里面的诗意有用文字表达的必要。一幅酣畅的泼墨画,画着有两棵大白菜,墨色浓淡之间充分表示了画家笔下控制水墨的技巧,但是画面的一角题了一行“不可无此味,不可有此色”的大字,这张画的意味不同了,由纯粹的画变成了一幅具有道德价值的概念的插图。金冬心的一幅墨梅,篆籀纵横,密圈铁线,清癯高傲之气扑人眉宇,但是半幅之地题了“晴窗呵冻,写寒梅数枝,胜似与猫儿狗儿盘桓也……”的词句,顿使我们的注意力由斜枝细蕊转移到那个清高的画士。画的本身应该能够表现画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不需另假文字为之说明,题画的办法有时使画不复成为纯粹的画。

⑥我想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可以读得懂的,一说到读便牵涉到文章词句,便要透过思想的程序,而画的美妙处在于透过视觉而直诉诸人的心灵。画给人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不可言说,说便不着。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说“中国诗里的诗意较多一点”?

3.结合全文,谈谈对作者所说的“读画”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林斤澜!哈哈哈哈……

汪曾祺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捉摸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笑翼的妈妈给儿女起名字时不会起这样的怪名字的,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夏尚质,周尚文,林尚怪,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胡豆”,罪有应得。

斤澜曾患心脏病,30岁就得过一次心肌梗死。后来又得过一次,但都活下来了。60岁时他就说过他活得已经够了本,再活就是白饶。斤澜的身体不算好,但他不在乎。我这些年出外旅游,总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澜则是有山就爬。他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地走,还误不了看山看水,结果总是他头一个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笑看众头低。他应该节制饮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谈笑风生,饮啖自若,不论是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最近有一次,他同时喝了三种酒。人常说酒喝杂了不好,斤澜说:“没事!”斤澜爱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觉得难受。他是温州人,说起生吃海鲜,眉飞色舞。吃海鲜,喝黄酒,嘿!不过温州的“老酒汗”(黄酒再蒸一次)我实在喝不出好来。温州人还有一种喝法,在黄酒里加鸡蛋,煮热,这算什么酒!斤澜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我和他曾在屯溪街头一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盘煮螺蛳,一人喝了两瓶加饭。他爱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煎炒煮炸,都好。我陪他在乐山小饭馆吃了乡坝头上的菜豆花,好!

斤澜的平民化生活习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当然会渗入他的作品。

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这是他的保护色。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就殿以哈哈的笑声。“×××,哈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尴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就是这样应付过来的。⑴林斤澜不被打成右派,是无天理,因此我说他是“漏网右派”,他也欣然接受。

斤澜极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他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市文联的领导,一般干部的遗闻佚事了如指掌。比如老舍挨斗,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揭发批判老舍的人是赖也赖不掉的。他觉得萧军有骨头有侠气,真是一条汉子。红卫兵想要萧军低头认罪,萧军就是不低头,两腿直立,如同生了根。萧军没有动手,他说:“我要是一动手,七八个小青年就得趴下。”红卫兵斗骆宾基,萧军说:“你们谁敢动骆宾基一根毫毛!”京剧演员荀慧生病重,是萧军背着他上车的。“文革”后,文联作协批斗浩然,斤澜听着,忽然大叫:“浩然是好人哪!”当场昏厥。⑵斤澜平时似很温和,总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斤澜对青年作家(现在都已是中年了)是很关心的。对他们的作品几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评论家的不断花样翻新,用一种不中不西希里古怪的语言所写的论文。他看得很仔细,能用这种古怪语言和他们对话。这一点,他比我强得多。

林斤澜!哈哈哈哈……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有删改。)

1.文中第二段详细描写林斤澜的“饮食”情况,刻画出人物怎样的特点?

2.与课文《金岳霖先生》一样,本文在材料组织上看似松散,其实是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对于林斤澜怎样的看法?

4.请探究作者以“林斤澜!哈哈哈哈……”为题的用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淝水之战

司马光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却:退却

B. 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引:拉

C.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走:逃跑

D. 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草:在草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

C.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3.下列叙述或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段表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淝水之战,文段中有很多成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 谢玄遣使对阳平公苻融的一段话,意在引发敌人的速胜心理。

C. 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将晋军消灭,无奈事与愿违,导致的却是自己军队的溃败。

D. 秦兵因后退而引发溃败,加上自相蹈藉,许多人受伤,在逃跑的路上,因为担心,又因为饥冻,死了十七八个人。

4.把材料中的有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