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真实情节 希区柯克 差不多晚上九点钟的时候,他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真实情节

希区柯克

差不多晚上九点钟的时候,他离开大厦。外面天色已经黑了好些时候,行人稀少。他等了一下,让几辆汽车过去,然后跨过街道,到了他那部老爷车停的地方。

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那两位年轻女子,直到她们开口说话为止。

“先生。”其中一位打招呼。

他的视线越过老爷车的车顶望过去,见开口说话的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金发女子,身高在一米六左右,在她身后的是一位消瘦的黑人女子,年龄和她差不多,只是个子比她高一些。两个人都穿着褪色的牛仔裤,白色的上衣。

“有什么事吗?”他问,手在车门把手上停顿了一下。

“你能搭载我们一程吗?”

“你们要去哪儿?”他问。

“圣路易斯。”金发女子回答。

他本打算在回家途中,去一下圣路易斯旁边的超市。她们的目的地离他要走的路只有几条街。“当然可以,请上车。”他说。

他上车,伸手打开了另一旁的车门。两人相互谦让谁坐到前座,最后两人都挤到前座。金发女子居中,她的双肩看上去非常光滑,左手肘上刺有一只小小的蝴蝶。

他发动汽车开上马路,刚要拐弯进入一条黑暗的隧道时,金发女子突然喊道:“停车!”

他刹住车靠在路边,发现金发女子正抓着一把猎刀,刀尖离他的喉咙大半尺。

“把钱交出来。”她压低了声音,声音有点紧张。

他一时手足无措。“我如果没有钱,还能活着离开这车子吗?”他问,“这是你们第一次出来试试运气,对不对?”

“你怎么会那样想?”金发女子问。

“因为你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说,有点自信。

“对这种事你又懂什么?”黑人女子带着疑惑而不耐烦的表情。

“什么都知道,内行得很。”他说着把脸转向金发女子,“就拿你持刀的方式来说吧,它离我的喉咙大半尺。你应该用力顶住我的喉咙或者我的腰部,并且你们应坐在车的后座,这样下手时不容易被发现。”

金发女子仍举着刀,说:“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他有点得意,“还有两个问题。”

“是吗?说来听听。”黑人女子语气缓和了不少。

“你们俩的衣着不当。”

“你是什么意思?”金发女子问。

“你们的衣服太薄,颜色太浅。如果你们要用刀的话,必须离得非常近才行,这样容易沾一身血。你们若非用刀不可,得考虑万一碰到对方愚蠢的行为,衣服的颜色暗些容易掩饰血迹。”

“还有呢?”黑人女子问,“你不是说有两个问题吗?”

“是的,另一问题是,你们要的是钱,而不是来找人聊天。你们应尽可能地把钱拿到手,而不应和对方废话太多。你们只要刀一顶对方就告诉他,废话少说,否则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让他交出所有值钱的东西,否则如何如何。只要你们做得好,他就会被吓得不敢吭声,不敢磨蹭,不敢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这时黑人女子已经打开车门下车,金发女子也随着溜了下去,并且把刀收进了包里。

他点点头,随之劝诫道:“年轻人,正儿八经做事赚钱,少惹是非。”

“你也一样,别再随便让人搭便车。”金发女子回敬了一句。

金发女子一关上车门,他就开车一溜烟地跑了。

他按照原先的计划,在超市买完东西后开车回家,当他进家门时,情不自禁地吹起了口哨。

他妻子从厨房里高声问道:“你听起来心情不错,你的小说写得怎么样了?”

“我把最头疼的一部分写完了。”他回答。

妻子从厨房里出来,递给他一杯酒。“是不是半途抢劫的那一章?那一章你总觉得不太符合现实。”

他抿了一口酒,笑着说:“现在我认为够合乎现实了。实际上,我可以肯定,合乎现实。”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后文“他”回家的情节分析“大厦”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从两个女子搭便车要到的地方分析这两个女子对“他”有清楚的了解。

B. “他”教育两个女子抢劫时要穿深色衣服、坐在后座、刀要抵住别人的喉咙或腰部、不说废话等咄咄逼人的气势吓住了抢劫犯。

C. 文本用对比的手法表述抢劫的情节,如两个女子说话的语气和“他”说话的语气的对比、“他”对女子的劝诫和女子对“他”的关心等。

D. 文章结尾使用补叙手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不但交代了“他”遭遇的困境,同时也点明了“他”在抢劫过程中的相关做法的合理性。

2.小说中的哪些内容使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实施第一次抢劫的情节看起来不显突兀?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联系全文,评价小说中“他”的形象特征。

 

1.D 2.①夜深人静。天已经黑了好些时候,行人稀少,已经有几辆汽车开过去,两个年轻女子没有搭便车。②隐藏自己。两个女子注意隐藏自己,“他”在女子没有说话时并没有发现她们。③穿着相似,都穿着褪色的牛仔裤和白色上衣;刺青,金发女子的左手肘部有蝴蝶刺青。④谦让座位。两个人相互谦让谁坐在前座,最后两个人都挤到前座。⑤金发女子的语言。她说把钱交出来时声音紧张,还反问对方怎么看出来她们是第一次抢劫的。 3.①乐于助人。当两个女子要搭便车时,他没有犹豫就答应了。②临危不乱。遭遇两个女子抢劫时,没有慌乱,而是通过交流让对方放弃了抢劫的行为。③顾家。在回家途中到超市买家里需要的商品。④工作认真。认真对待自己小说的情节,让小说中的情节看起来真实可信。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从两个女子搭便车要到的地方分析这两个女子对‘他’有清楚的了解”错误,从“他”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要去的是圣路易斯旁边的超市,不一定就是他回家路线必须经过的地方,这说明两个女子对“他”的了解未必很深。B项,“咄咄逼人的气势,吓住了抢劫犯”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两个女子不抢劫“他”,是因为他没有钱以及“他”对抢劫显得很内行等,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C项,“文本用对比的手法表述抢劫的情节,如……‘他’对女子的劝诫和女子对‘他’的关心等”有误,所谓“对比”,两者之间应是对立的,而“他”对女子的劝诫和女子对“他”的关心这两者之间构不成对立关系,故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哪些内容使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实施第一次抢劫的情节看起来不显突兀?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回答该问题,要注重思考两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子在没有实施人生第一次“抢劫”前的动作行为、外貌描写等,分析这些内容与她们的“抢劫”有密切关系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实施“抢劫”之前,两个女子的很多做法不符合常理,同时分析哪些语言、动作等表现出她们对“抢劫”的陌生等。比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搭便车,都挤在前排的座位上,身上有刺青等;同时,她们身穿浅色衣服、说把钱交出来的话时紧张等。借助这些描写就让第一次抢劫的情节不显得突兀。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联系全文,评价小说中‘他’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人物形象。从文中来看,当两个女子提出要搭便车时,他同意了,这表现出人物乐于助人的特点;当两个女子实施抢劫时,他一步一步通过交流让她们放弃了抢劫的行为,如指出她们的抢劫“不内行”,又指出“你们俩的衣着不当”,又说“你们要的是钱,而不是来找人聊天”,最后劝诫两个女孩“年轻人,正儿八经做事赚钱,少惹是非”;从他“按照原先的计划,在超市买完东西后开车回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顾家的人;最后从他对待自己小说情节的表现上,说明这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B.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C.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D.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B.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C.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D.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C.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请你根据读诗后的联想或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联想或感受与诗歌内容一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是我校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各文段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请分别说明各段的问题。

①当一盘喷香美味的糖醋鱼端上饭桌时,鱼嘴能张合,鱼鳃会扇动……我们不解地问邹经理,鱼已经烧熟了,嘴和鳃为什么动弹?邹经理告诉我们,这是厨师绝妙的烹调技艺。做好的鱼可活二三十分钟,有时一条鱼吃得只剩骨架了,鱼嘴还能张合。

②晚报上周刊登的《北京的塔》一文说:“北京的塔多建在中轴线西侧。”北京的塔都是建在中轴线西侧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1985年我搬迁新居,秦老前来作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副为补壁,那对子上写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 李鸿章心领神会,道:“我知道老师现在的处境,您效忠皇上,爱民爱兵,但也难免遭到小人的猜疑。”曾国藩捋着稀零零的胡须,哈哈一笑道:“贤契多虑了,我肝胆相照,为国为民,决无二心,只是希望你赴皖牢记朝廷的恩典,担负起责任。”

C. 1月5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先生的“百竹展(画展)”,先生在《自序》中写道:少小喜画,幸遇裱师赵炳奎先生介绍,蒙先师苏昧塑先生不弃,收为“入室弟子”。如是三载,为人学艺,受益一生。

D. 去年,台湾东美大学校长章孝慈在北京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法学研讨会后,曾到桂林祭奠其先母章亚若。章孝慈是蒋经国和章亚若的儿子,因非嫡出,故从母姓,是一位学术有成就的法学教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