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闻笑有感 茅盾 ①笑是人类所独特擅长。简直可以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闻笑有感

茅盾

①笑是人类所独特擅长。简直可以说,愈是思想情绪复杂且多矛盾而变态的人,笑之内容也愈为复杂而多变态;原始意味的笑——即天真的笑,差不多很难在这样人们的脸上找到了,通常我们见到的,倘不是虚伪的笑便是恶意的笑。

②但是也还有若干种类的笑,其动机似可索解却又未必竟能索解。譬如青年的疯女人,一丝不挂出现于大街,此时围观者如堵,笑声即错杂起落,如果再有一个无赖之徒对疯妇作猥亵之动作,旁观者就一定会哄然大笑。这样的笑,当然并不虚伪,确是"真情之流露",远远听去,你会猜想这所笑者一定是一件可喜的事;那么,这是恶意的笑了,可又不尽然,当然说不上含有善意,但围而观者之群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与此疯妇确无丝毫的仇恨,既无仇恨,则看见她在那样悲惨的境地而犹受无赖子的欺侮,纵使不生同情亦何必投之以恶意的笑呢?这样看来,恐怕只能把这种变态的笑解释为并无意义的动作,这恐怕是神经受了不寻常的一刺骤然紧张而起的一种反应,这中间并无恶意,当然也未必带有幸灾乐祸的成份。但“一半是神,一半是兽"的万物之灵,在这当儿,却突然褪落了"神"的光圈,而呈现了赤裸裸的"兽"的本色,大概也是不能讳言的事罢?

③在街头遇到了这种的笑,并不比在雅致的客厅中遇到了虚伪的笑,更为舒服些,不过那不舒服的滋味应当是不相同罢?前者是悲哀而后者是憎恶。在前者,我们感到文化教育力之不足,在后者,我们看见了相反的作用——"人"非但未能净化,反倒被"教养"得更卑鄙龌龊了!我不得不承认:那种无意义的原始性的傻笑,虽使我听了战栗,可是比起客厅中高贵人们的虚伪的——可又十分有礼貌的笑,至少是“天真"些罢?

④不过在大街上那样笑的机会究竟不多,常见者乃在室内。在文雅的背景前,有"教养"的嘴巴绘声绘影地在叙述一些惨厉的故事的时候,听到了那样野性的放纵的笑声,迫使人毛骨悚然,当亦不下于在大街。这时的笑,当然决无虚伪,可也不见得如何"天真",这里可以嗅出自私的气味,讲述者和听而笑者似乎都把这当作一种娱乐,一种享受,他们似乎习惯了要把血腥的人类灵魂被践踏的故事当作饱食以后的消化剂,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开心的资料。

⑤人们说近来有些话剧,偏重"噱头",于是慨叹于"低级趣味"之盛行,但是,见"噱头"而笑,即使是"低级趣味"罢,亦不过趣味低级而已;事有甚于此者,即并非"噱头"而且简直是不应当笑的地方,也往往听到喷发的笑声,叫人突然觉得这就是疯女人出现在大街上所引起的同样的声音。

⑥到了还没看腻"噱头"的小市民群的钱袋也不大宽裕而不得不依靠那些连"噱头"都已看腻转而要从血腥与眼泪——别人的痛苦中找寻娱乐的人们作为基本观众时,我们的戏剧将怎样办呢?

⑦也许这是杞忧,现在这大时代有的是能使人痛快地一哭因而也就能健康地一笑的题材。但是看到那依然如故的"尺度",我不能不担心我这个忧虑迟早要成为问题了。

(有删改)

1.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文章批判了哪几种类型的笑?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忧虑”的内涵”

 

1.首先,指出有若干类型的笑,其动机复杂;其次,举例阐述动机复杂的原因;最后,指出这种笑是人的兽性的表现。 2.①缺乏人性带有兽性的笑;②卑鄙龌龊虚伪的笑;③恶意的笑;④低级趣味的笑;⑤对别人的痛苦,对人类灵魂被践踏的笑。 3.①无视大时代能使人痛快一哭健康一笑的题材;②一味迎合怀有不健康心态的观众(小市民群);③任其发展,会败坏社会风气(或助长人的兽性,或践踏人类苦难)。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这是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第二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也还有若干种类的笑,其动机似可索解却又未必竟能索解”,这一句先指出有若干类型的笑,这些笑的动机复杂;第二句说“譬如”,这是举出“笑”之例子,第三句和第四句分析动机复杂的原因;第五句“但‘一半是神,一半是兽’的万物之灵,在这当儿,却突然褪落了‘神’的光圈,而呈现了赤裸裸的‘兽’的本色,大概也是不能讳言的事罢”,指出这种笑是人身上兽性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

贾平凹

①老人气喘吁吁的,腮帮鼓了几鼓,想说什么了,却一转身,不顾地里挖芦根的儿子,从河滩的石头浪里走去了。儿子伤了他的心,怎么就不听他对婚事的安排,非要和那个阿秀好呢?他错了么?

②麦地里,麦苗已经起身了,青青的。老人蹲下去,看那麦尖儿,嫩嫩地,都顶着个露珠儿。一阵呼叫,一群孩子拉着风筝跑过来,那风筝凌风而起,理想似乎在那云朵之上,孩子们乐得没命地叫呀,跑呀。这孩子呦,值得为一个风答这么累死累活地跑?他摇摇头,忽然笑了: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呢?他看着那风筝,看出孩子们把牵线掌握得并不好,但他没有去纠正,只踏着那风筝投在地上的影子,一路向北走去了。

③风筝影儿投在一口池塘中了,老人在塘边坐下来,低头便看见那池水里有蝌蚪儿晃动,圆圆的身子,拖一条小尾巴,是一摊一摊的墨点儿在抖这生灵儿是几时出世的呢?池水里暖和?他走近去,伸手掏上几条,立即又从指缝里漏掉了。噢,小的时候,常是这么掏的,一条一条装在水瓶里,带回家去玩,而且还做过一个梦,他也变成一个小蝌蚪哩。

④老人侧身歪在那里,眼睛眯眯的,想着往事,觉得心静气和得多了。

⑤太阳还没有出来。他盯着面前那座凤冠山尖,太阳出来的时候,那山尖是第一个先红的。现在,雾已从山根升起,愈升愈淡,到了山尖的地方,淡得纱一般了。山上的之字形路上,爬着三三两两的人,这路青的人起得这么早,是去看那日出?为了看日出,他当学生的时候,整整去爬过三次山啊。

⑥“去那儿散散心吧,他突然产生了兴趣,有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心口冲,拽脚儿向那边走去了。

⑦山根处,涌着竹林,一根一根的那么修长,置身在那里听竹叶的森森响,老人竟把路走迷了,三拐两拐地,才寻着了一条曲径出来。老人继续往上爬,终于到那石崖下了。崖很高,盘绕着一串在石壁上凿出的石梯阶,一直到那半崖上的一个石洞口,洞口上写着斗大的隶书“仙人洞”。他兀自震了一下,眼光直了起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深深叹了一口气,眼皮就慢慢合下来了。

⑧他想起来一个人,这人已经从他的记忆里消失了几十年了,但现在恢复起来了,而且是那样的清楚,那衣襟上的每一个褶皱都似乎看得分明。

⑨这是一个铁匠的女儿,随着爹娘从远远的河南来到这里打铁混日月的。她长得俊俏,却出奇地腼腆,总是抿着嘴儿干活,定着眼睛看人。他们相爱了,爱得神魂颠倒的。村里有人劝他不该迷着这铁匠的女儿,念好了书,去找一个有钱人家的闺秀吧,他不,常常帮着她干一些重活,送些自家地里的南瓜、豇豆,她也偷偷为他做好了几双布鞋。后来,村子里风言风语的更多了。他们要想着法儿对付,约定都踏青上山去,在这“仙含洞”口相见。他早早去了,但是她没有来,却托人捎给他一张纸条,说她爹娘人穷,怕惹是非,死不同意他们的事,竟连夜要带她回河南老家去了。他在那洞口哭了一夜,哭过去了,又不相信这是真的,还一直坐在那里等她,等她……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她还是没有来,才信她真的走了哩。后来,有熟人从河南回来,说那姑娘回去后,得了痨病,没出百天死了。他听到消息,失魂落魄的,整整有半年的光景,过几天就到这洞口一次,呆呆地坐着,想:她没有死的,说不定就又会到这洞口来了哩……

⑩“那时候多傻,怎么就那么傻呢?”

⑪老人喃喃起来,拈着下巴上的胡子,想笑笑那个傻劲吧,但没有笑出来。

⑫“是那个时候傻呢?还是这个时候傻呢?”他思想不清了,心里很乱;抬起老眼,眼里湿着老泪,又死死盯起那洞口了。

⑬太阳已经出来,红光斜照在洞口上,洞里的雾气钻出来,那是成了玫瑰的颜色,迷迷离离的,是谜儿一般的了。他突然觉得那玫瑰色中,有一个人儿,朦朦胧胧,是铁匠的女儿,似乎又不是。他揉揉老眼,那什么也不是的,是玫瑰色的雾气……不知怎么,他突然想起儿子来了,儿子不正是他年轻时的模子吗?回头看看那远远的河边,嘴皱起来,似乎在吐出一串无声的“啊”来。

⑭他踽踽地走下山来,一直走到河边,站在他家的饲料地头了。他看见儿子还在挖着,那芦根错综复杂,儿子每挖一镢头,都憋足了一股劲来……

(有删改)

1.结合老人的心路历程,概括“儿子”的形象特点。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老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3.第⑨段插入老人年轻时的恋爱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4)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成事不说,________,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8)汉恩自浅胡恩深,______。(王安石《明妃曲•其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莫斋先生墓志铭

孙学颜

庚寅二月某日,莫斋先生卒,予闻讣,往哭其家。先生第四子田尝从予游,见予至,悲不自胜,伏地泣拜,固以墓铭为请,且道先生病革时,顾念生平,语不及私,独拳拳以不得与予一见相诀为恨也。

予与先生订交,在乙酉之冬,时先生年五十有七矣。视其精神状貌,不异强壮少年,私心独喜,以为吾乡丈人行,独先生有志正学,而其摄养有方,又非衰颓不能有为者可比,是殆天相斯文,将之老寿康宁,以益广其学也,呜呼!今屈指未五六年,予方仰冀先生志业日新而不已也,胡乃遽哭先生而铭之哉!

先生讳国鈛,字铉五,莫斋盖其向所榜于书室而乡人士友以此称之者也,先生之上世,自某郡徙家桐城沙河,中间多以学行称于乡党。其先君子北樵府君,生先生一人,英敏异常,六岁就塾读四子书,即知辨析文义异同,塾师奇之。年十二,为诗文皆有思致,见者惊叹。逾冠,补博士弟子员,尝以文章教授乡里,其后读宋儒书,遂慨然欲肆力于圣贤之学,而不复有仕进念矣。盖自德祐以后,宋五子之学益衰,间有讲学诸公,用力不专,皆不能深造儒先阃国,又其下则陷溺迷惑于阳儒阴释之说,而其遗祸之烈,至今犹固结于俗学之膏肓。先生生长穷乡,初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乃一读儒先书,遂晓然于圣贤为学之意,而且服膺其说愈久而信愈笃。虽其精微广大未易有以极乎体用之全。要所以自期许者至此,亦岂他人所及哉!

先生孝爱性成,生三岁失恃,及长,事其先君子及继母郭氏先意承志,得其欢心。从兄有俶少孤无依,北樵公收抚之,先生视若同胞。及有俶卒,嫁其二女,装送资贿,无异己子。居家谨礼法,丧祭一遵古制,而僧巫俗礼则禁弗用。与人交,忠而能敬,顾义有不舍,亦未尝苟为阿徇。乡曲后进以礼来者,教之必尽其诚,然其谦退周详,人以,则不以尊卑长少有或异也。晚岁读书,探讨愈精,至克己之勤,则人有不得知者。所为书,有《大学指南》、《课余偶及》凡若干卷行于世。他所为诗文又十余卷,多可传者,皆藏于家。

(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生第四子田尝从予            游:交往

B. 之老寿康宁                    裨:弥补

C. 皆不能深儒先阃国                造:建造

D. 人以和                        饮:隐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庚寅: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两者相配,六十年为一个周期。

B. 乡党:文中指老乡。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为乡党。

C. 博士弟子员:清代经过童试考入地方官学的学生,俗称秀才,也叫茂才、庠生等。

D. 宋五子之学:北宋时期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五个易学家的学问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要所以自期许者至此,亦岂他人所及哉!

(2)与人交,忠而能敬,顾义有不合,亦未尝苟为阿徇。

4.根据三、四段,概括胡莫斋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A. 贤侄,昨日匆忙,未能如愿相见,留书一册,若存疑,盼来信垂询,我定当回复,帮你答疑解惑,同时也能互相切磋。

B. 我根本还没来得及看,再说我的服饰研究刚刚入门,看也看不懂,只能等到将来更熟悉了,或许才能管窥蠡测。

C. 我们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举兵突进,出现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的现象。

D. 大师精辟的言论,独辟蹊径的经验,令在场之人听得如醉如痴,有醍醐灌顶之感受,也有相见恨晚之感触。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社会悲剧,                        ,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

①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

②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

③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④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⑤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

⑥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

A. ①⑤②⑥④③    B. ⑥①③②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⑥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