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英 雄
佛 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 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 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尽孝才心安的心理。
D. “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2.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
3.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是就物品的所有权而言,物品产权主体能排斥他人对物品的使用。他人可以通过向产权主体付费获得物品的使用权,产权主体可因此而谋利。竞争性是就物品的使用而言,物品在被一个人使用时他人就不能使用。物品的竞争性越强,就越难以共享。发展共享经济,需要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削弱产品使用的竞争性和提高产品的排他性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技术进步促成了共享平台的诞生。共享平台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削弱产品的竞争性。第一,实现信息对称。对于具有竞争性的产品而言,其竞争性只是就某一特定时间段而言,而在其他时间点,产品是不具有竞争性的。共享平台通过发布何时何地谁有闲置物品、何时何地谁需要某物品等信息,便能互通有无,实现信息适时匹配。第二,解决供需双方的信任问题。共享平台出现以前,产品共享虽然存在,但范围有限,往往局限于亲友等熟悉的人之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窘境得到彻底改观。人们可通过他人评价、信用积分等方式,大致了解供需双方的可信度。第三,降低收费成本。共享平台和线上支付出现之前,共享产品供给者对使用者收取费用所付出的成本,很可能远高于其共享收益。但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大多数共享产品单次收费的成本变得低廉,且收费便捷。第四,共享平台设立了一些监督和惩罚机制,这有助于保障共享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双方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技术进步还降低了排他成本。从前,电影、软件等知识产品,排他的难度很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识别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次数的成本就很低。比如共享平台提供的电影,要么需要在网上播放,要么需要通过网络传播,这就可以让供应方跟踪其使用情况,降低排他成本。降低排他成本对于知识密集型经济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上,知识是不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可以共享,但以前可排他性很弱,无法收费或者收费成本很高,这就会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技术进步为知识的使用提供了可排他性,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排他成本的降低把本来不可排他的产品变成可以排他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可以通过收费来取得收益,进而为私人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提供激励,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苏剑《共享经济:动因、问题和前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产权主体对排他性物品具有独占性,但他人可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物品使用权。
B. 竞争性决定物品能否被多个使用者共享,发展共享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的竞争性。
C. 人际信任影响物品共享,共享平台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彻底解决了人际信任问题。
D. 虽然知识可以共享,但知识的产权主体收费太高,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阐释了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为全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B. 第二段论述了共享平台如何削弱产品的竞争性来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C. 第三段举电影的例子旨在阐明知识密集型产品难以排他却易共享的特征。
D. 原文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某物品排他性强而竞争性弱,产权主体就可通过共享平台出租该物品谋利。
B. 共享经济通过暂时转移物品使用权,可以解决闲置物品无法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C. 技术进步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但并不能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共享。
D. 提升物品排他性就可收取相比以前更贵的费用,从而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共享经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和当下奋斗的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创立腾讯,李彦宏大学毕业后创立百度……他们最终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现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如果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① 不是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 ①___________: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 ②______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10~100米的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 ③_______________,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情景对话:“家父今天八十高寿。”“恭祝令堂福寿安康!”
B. 请柬用语:大喜之日,略备菲酌,敬请光临。
C. 回函用语:如无特殊情况,本人定会拨冗出席。
D. 接受赠品:本来无功不受禄,但盛情难却,只好敬谢不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