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钓 郑武文 王铮担任住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钓

郑武文

王铮担任住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局长从这个职位上落马了。王铮已经58岁了,再干两年,就安全到站,光荣退休。王铮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定下规矩:无论是谁,都不能到他家里谈公事。双休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熟人骚扰,带一个只有老婆知道号码的手机,自己开车到几十里外的水库去钓鱼。

水库里钓鱼的人不少,都互不相识。王铮钓得安然自在。水库很大,库底自然卧了不少大鱼。有一天王铮运气特好,竟然钓到了一条足有几十斤的大鱼,王铮一抬没抬起鱼竿来,又抬还不行,只好带着鱼竿沿岸溜鱼,三溜两溜,脚下一绊,竞被鱼拖进了浅水里。王铮赶紧爬起来,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头也过来帮忙。王铮解嘲地说:“呵呵,我钓鱼竟然被鱼钓了。”初春的天气,风还刺骨。老头忙说:“我家就在附近,先到我家换身衣服吧。”王铮开始还推托,禁不住老头一个劲劝说。又一想,不过是一个农家老头,又实在冷,就去了。

老头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老头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铮换上,又吩咐老伴把湿衣服烤上。然后拿出一瓶酒,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当然王铮没说他是干啥的,老头也不问。

又一个周末,王铮钓够了鱼,就直接去了老头家。不能白吃人家的不是?王铮带了现成的食品和酒。老头也不推辞,又拉起了家常。

一来二往,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喝酒正欢,老头拿出一幅画,说是祖上留下的,让王铮鉴定一下。王铮一看,是一幅《秋钓图》,画着一个老头在湖边钓鱼,岸上菊黄竹疏,秋风瑟瑟。立意很好,画工也好。只是落款不甚明确。王铮对画本无研究,只是看着顺眼,就连声说:“好,好……”老头说:“一张破画子,这么旧了,咱庄户人没用,送给你当个玩意吧。”王铮说:“那不行,说不定挺值钱呢,你先去鉴定一下。”老头说:“鉴定啥,以前就在屋里挂着的,脏成这样了。”王铮一看,不好再推辞,就收下了。

回去以后很喜欢,经常拿出来看,后来就直接挂办公室了。

后来一段时间,市里要建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王铮忙得没时间去钓鱼了。投标那天,办公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进来就打招呼:“王叔,你好,我是赵强,还认识我吗?”王铮一怔,看着有点面熟,没想起来。赵强一指王铮后面的画,说:“我住在水库边,您跟我爸是好朋友。”王铮的心里就有些不快,说:“你也来投标吗?”赵强说:“是啊,我也干工程。”王铮说:“那下午投标吧,同等条件下我帮你。”赵强说:  “谢谢叔,中午一块出去吃饭吧?”王铮说:“那不行,我们有纪律。”赵强就没说什么,出去了。

下午投标,赵强中标。王铮也和三个副局长开了碰头会,三个副局意见难得统一,一致拍板让赵强干。王铮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也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出事了。赵强潜逃,三个副局长被双规,王铮党内记过一次。

在反贪局,副局长们感到很冤枉,说:“王铮拿了一个郑板桥的《秋钓图》,价值数百万,为何只记了个过?”

反贪局长拿出一幅画,说:“你们说的是这幅吗?王铮拿画以后,做了鉴定。发现是真画,就到反贪局备了案。如果没事,那是正常赠与,退休后还给人家;如果相求,此是贿赂,就交到局里。因为他太喜欢那幅画了,就又求人临摹一幅挂在办公室里……”

此时的王铮正坐在他的老板桌后面,副局们的落马让他脊背一阵阵发凉。

到周末,王铮又去钓鱼,秋风起了,落叶萧萧,到处一片凄肃景象。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

鱼漂动了,提上来却没鱼,只是鱼食没了。如此几次,令王铮气恼不已。

想一想又笑了,不是吗,人在钓鱼的时候,鱼也在钓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铮因贪钓大鱼而被鱼拉下水的故事情节,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引出“老头”。而这“老头”,正是一条伺机钓王铮下水的“大鱼”。情节设计巧妙自然,颇具匠心。

B. 这篇小说不仅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而且还灵活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正面塑造主人公王铮的形象,使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C. 王铮因喜欢钓鱼而收了《秋钓图》,又因怕出事而上交给反贪局,还叫人临摹了一幅挂于办公室内,却让几位副局长误会并受贿落马。这说明他廉洁奉公,深谙做官防“钓”之道。

D. 文末写“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一是因为当时秋风阵阵,落叶萧萧,一叟一竿,独钓寒池,暗合《秋钓图》的意境;二是因为差点落马的他感受到了画中钓叟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不易与孤独,揭示了主旨。

2.王铮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本篇小说以“鱼钓”为题,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C 2.①头脑清醒,谨小慎微,警惕性高:他借钓鱼来躲清静,手机号只让老婆知道,自己开车去水库,不私自与开发商赵强吃饭,收了《秋钓图》交给反贪局,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贪“大鱼”却被“鱼”钓等。②为人低调:他不向老头透漏自己的身份,不以官位骄人等。③有人情味:受了老头的好处,一定要“还礼”;他答应在同等条件下帮老头儿子的忙等。④有一定的原则性:老头送他《秋钓图》,他先问价值,再酌情收下,说明他也珍惜这 份友情,但又不想违背组织原则,他拒绝赵强的吃请,上交《秋钓图》等。⑤想洁身白好却又不能免俗:他身在官场,却向往渔翁的远离是非,逍遥自在的生活。这说明他洁身白好。但他还是拿了《秋钓图》,只因害怕党纪国法才交到反贪局。这说明他不能免俗。 3.以“鱼钓”为题好处如下:①“鱼钓”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以“鱼钓”为暗线,即以不法商人赵强用一幅《秋钓图》来钓王铮局长下水的过程为线索。一线串珠,结构紧凑。②以“鱼钓”为题,可以概括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本文开头写了王铮因钓大鱼而被鱼钓的情节,中间写开发商赵强如何钓王铮下水的过程,结尾写了王铮感受到鱼在钓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以“鱼钓”为题,可以概括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③以“鱼钓”为题,能更好地塑造主人公形象。王铮在钓鱼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鱼”给钓了,这就塑造了他头脑冷静,自我克制,警惕性高的性格特点。④以“鱼钓”为题,更有利于揭示主旨。平常只听说“人钓鱼”,可作者偏以“鱼钓”为题,意在警示有些“大鱼”会投其所好,时刻试探着把干部拉下水。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廉洁白律,警钟长鸣,有力地揭示了主旨。⑤以“鱼钓”为题,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情节的作用,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结尾的作用。其中C项,强加因果,由前面的理由不能得出王铮“廉洁奉公”。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他借钓鱼来躲清静,手机号只让老婆知道,自己开车去水库,不私自与开发商赵强吃饭,收了《秋钓图》交给反贪局,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贪‘大鱼’却被‘鱼’钓”等情节,概括其“头脑清醒,谨小慎微,警惕性高”的性格特征;根据“他不向老头透漏自己的身份,不以官位骄人”等情节,概括其“为人低调”的性格特征;根据 “受了老头的好处,一定要‘还礼’,他答应在同等条件下帮老头儿子的忙”等情节,概括其“有人情味”等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①推广普通话进入了从普及到提高或者是既普及又提高的新里程。

②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③现在,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

④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高要求。

⑤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200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所以,对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亟待加强,要让人们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有所了解和认知。

⑥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  “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⑦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对于那些普通话普及率还只有40%左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而对于相当多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则要注重逐步提高水平。让我们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对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B. 当前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使用普通话,不能顾此失彼。

C. 为了提高普通话测试的成效,必须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的水平。

D. 对于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要做的工作不是普及,而是提高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④段以职业工作者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例,论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

B. 文章第⑤段论证了普通话的规范使用问题,主要是从加强规范标准宣传的原因展开论述的。

C. 文章第⑦段通过比较普通话普及率不同的地区所要采取的不同做法,论证了推普中提高和普及的辩证关系。

D. 文章围绕国家推普工作这一中心任务,从普及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论证,但更侧重于规范这个角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加强对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才能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

B. 如果经常开展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就能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C. 使用的普通话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就可以称之为“美丽”的语言。

D. 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使用规范的普通话,那么汉语就能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对西班牙父子因一些事情关系变得紧张,男孩离家出走,父亲心急如焚,遍寻不着后,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这是个常见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门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

隔天中午,报社门前来了800多个“帕科”,等待宽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从下列句中选择三句,完成名句填空。

(1)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____,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4)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宋)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涵虚:水天一色,流水澄清的样子。

1.这首诗中有许多句子写到“影”,有的明写,如      ;有的暗写,如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③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④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⑤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节选自明·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②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③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④释子:佛教徒的通称。⑤澌然:冰块消融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母余曰      过:探望

B. 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 钱镠因乱窃    攘:窃取

D. 与吾徒        游:游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母立于兹                    汝姊在吾怀,呱呱

B. 室西连中闺                  州司临门,急星火

C. 群山苍翠                    安能以身察察

D. 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脊轩志》用笔细腻,情真意切。作者借老妪之口,追忆了姐姐在乳母怀中时母亲嘘寒问暖的生活细节,以此凸显母亲慈爱的形象。

B. 《项脊轩志》中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C. 《沧浪亭记》语言朴素简洁,而又明畅自然。文中记述了沦浪亭的演变过程,并从历史的强烈对比中,赞美了苏舜卿的沧浪亭至今仍广为人重的现实。

D. 《沧浪亭记》中作者通过写沧浪亭的兴衰变迁,强调了“士之欲垂名于千载”、“则有在矣”的道理,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胸怀。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 吴 越 有 国 时 广 陵 王 镇 吴 中 治 南 园 于 子 城 之 西 南 其 外 戚 孙 承 佑 亦 治 园 于 其 偏 迨 淮 南 纳 土 此 园 不 废

5.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