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瓦下听风
彭家河
瓦是乡村的外衣。
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
在延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仿佛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萌芦挂在重峦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
在乡下时,盯着瓦顶发呆的时候也不少.早年乡下没有通电,也没有多少书看,特别是感冒生病后,能做的事就只有躺在床上数檩子、橡子和亮瓦。川北多柏树,擦子都是去皮粗略打整的小柏树,橡子则是柏木板,年辰一久,灰尘和油烟就把檩子、椽子染成与老瓦一样的黑色。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瓦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网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到瓦外的天空以及树木,要凭借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一路“嘀、嘀、跨”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声,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顺着瓦沟跑。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难以理喻的风,听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话。
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冢语。我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因为每年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些外面的小玩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也会吵嘴甚至打架,夜里总有些瓦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天默默不语任劳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分五裂,拋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自己的那一绺风继续私语,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
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檩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大头都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风挡雨,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读懂了这些。
一年当中,乡下人待在瓦屋里最长的季节就是秋冬两季。庄稼都收种完毕,梅雨时节或者霜雪天气,无所事事的大人小孩子就团聚在一起烤火做些家务。但更多的时候,我则喜欢钻进温暖的被窝,垫着枕头靠着墙壁看小说,这样身心都温暖如春。我在乡下教书时,有年在南充人民中路一旧书摊上买回了所有的《十月》等文学期刊。有一天,我合上杂志,听着瓦上风声,
突然明白,每一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通过小说,可以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可以经历各种人生。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此生才有意义,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从此,无论是出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还是穿行都市,我都内心恬淡自信,对世间奢华,心如止水。
瓦下的孩子都一辈一辈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估计都没有多少闲暇回一次老家,更没有多少机会再在瓦下静坐。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我相信,每一条都市大街上,都有来自乡下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0日24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写故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与自己早生华发对比衬托,抒发了故乡依旧在、年华易消逝的感叹。
B. “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这句运用借代手法,表现了一个长久远居于他乡之人对瓦的亲切感,回故乡的迫切感。
C. 本文描写具体细致,表明作者对故乡生活十分熟悉,如凭借瓦上的不同声响就知道房顶上的过客是无聊的猫还是心慌的老鼠。
D. 结尾与开头呼应,写一辈一辈的孩子长大后走出大山、没有多少闲暇同老家,但相信他们终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揭示了主题。
2.文中写听瓦与风说些悄悄话。瓦与风都说了些什么话?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3.文以“瓦下听风”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陈光磊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现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
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高要求。
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200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用”。而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有着两个层面:一是语言本体结构的规范,即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的呈现;二是语言社会使用的规范,即语言交际的伦理原则、礼貌原则、情境适应等修辞语用规则的显示。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让我们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09月10日12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我国通用语言的普通话已经基本普及,现在到了规范使用,进一步提高的阶段。
B. 教师、演员等是职业语言工作者,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决定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
C. 普通话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
D. 规范使用普通话,既要遵循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又要符合修辞语用规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人员、认识和行动等不同层面,逐层深入地阐述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方法。
B.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推广通话的要求与目标与时俱进,新时代应有更高的标准。
C.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如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还要进一步做到规范使用。
D. 结尾总结全文,揭示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和推广普通话的途径,提出努力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就要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的结合。
B. 要提高职业语言工作者普通话水平,就要提高普通话测试等级并更有效执行其要求。
C. 规范使用普通话,就能提高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实现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
D. 普通话的推广应该是“普及”“提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祖国的语言更美好。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甲乙丙三人马上要大学毕业了,他们在一起讨论毕业后的选择。
甲:我要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会给我提供更多的机会,虽说竞争激烈,但是那里的竞争更讲规则,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为了梦想,我要去拼一拼!
乙:我还是回自己的家乡去吧!在那片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无处不在的乡音、乡味、乡情让我陶醉: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也许我的家乡不能给我很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但是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丙:我想找一个宁静的小镇或乡村,我喜欢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我要用相机记录那里的山山水水,我要用画笔描绘那里的风土人情,即便是生活清贫,我也要用心去体验生命的真谛!
甲乙丙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你赞同谁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电商行业无孔不入的形势下,完全的实体店经营模式已经很难为继。因为实体店什么方面都比不上网店。实体店要在这种冲击下经营下去,只能打价格战。只要商品的价格低于网店的同类商品,就一定能够赢回客户的心。
①实体店并非什么方面都不如网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有调查显示大约45%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而一半的人则认为自己总是拖延,由此可见,①______。拖延症并不是天生的,②______,可能是受身边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面对某些事无力应对。拖延症会影响到身心健康的。从表面看,③_____,但是对心理的影响却还是很深远的。人们经常会因为拖延耽误事,对拖延后的后果白责,严重的还会引起焦虑症。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深入浅出,意蕴深远,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凡在本店购物满三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
C. 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激,略备薄礼,敬请哂纳。
D. 他毕业多年后回到母校,找到了当年的班主任,紧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