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花脸雀 李娟 (1)我实在看不出那种鸟的脸花在哪...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花脸雀

李娟

(1)我实在看不出那种鸟的脸花在哪里。甚至连它们的脸长得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它们在沼泽上左跳右跃,上突下闪,急匆匆地来,慌忙忙地去。

(2)外婆一看到这种鸟就像小孩子一样又惊又喜:“花脸雀!花脸雀──我们放生铺的花脸雀怎么飞到这里来了?”

(3)放生铺——她的故乡,她九十年的时光里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

(4)我去过放生铺几次。也知道那个四季长青、松柏满坡的地方的确有很多鸟,但实在想不起其中还有一种鸟叫什么“花脸雀”……

(5)在那个地方,每天早上鸟叫跟吵架似的热闹非凡。

(6)沙依横布拉克的鸟也多,但啾叫声却寥寥的。没办法,山野太广阔了,发生其间的任何声响都会被拉得一声与一声远离,显得惊惊乍乍而稀稀落落。

(7)外婆整天“花脸雀,花脸雀”地念叨,真搞不清楚她在说哪一种,是体态稍显修长清秀,翅膀上有白斑的那种黑鸟,还是灰不溜秋,腹部白色,带抹轻红的那种?

(8)她每天洗了碗就把洗碗水倒在固定的地方,水渗进大地,饭粒残渣留了下来。

那些鸟每天去那里努力啄啊啄啊。双方都养成了习惯。

(9)“花脸雀又来了。”

(10)或者──“今天怎么只有灰山雀雀来?”

(11)“灰山雀雀”又是什么?

(12)我妈干活时也爱往那边瞅。她观察得更详细,详细得让人无法相信。她说上

午来的那批鸟和下午来的那批不一样,午后和黄昏的也各有讲究,毫不乱来。她还说有一公一母两只鸟──实在想不通她是怎么辨别公母的──每天下午四点都要来那么一阵子。公的叼到食了,就赶紧去喂母的,等母的吃饱了,他自己才吃一点。吃完了互相叫唤一阵便双双飞去。她每天都在等那两只鸟。

(13)我整天啥活不干瞪大了眼睛也没本事发现这种事情。鸟儿们真的都长得差不多啊。

(14)又想起一件事。在内地上学时,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校园里散步,走进花园里覆盖着葡萄藤的读书廊时,她在绿荫碧盖间停住,惊异地叫出声:

(15)“看!那么多鸟!”

(16)“哪儿?哪儿?”我东张西望。

(17)“那!那──就是那儿──”

(18)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鸟影子也没有一只。干脆拉上她要走:“鸟有什么好看的!”

(19)“不是,那鸟很奇特……”她沉默了,站那儿不走,看出了神。我只好跟着徒劳无功地努力往那边瞅:“怎么样奇特啊?”

(20)“特小……顶多只有手指头肚儿那么大点儿……到处都是……五只,六只……十一,十二……天啦,居然有那么多!不留神还看不出来……”

(21)“哪儿呢?哪儿呢?”

(22)“……你看,到处都是,恐怕上百只不止……静静地,全都不吭声……看──飞起一只……”

(23)我还是什么也看不到,瞎着急。她指向的地方是一排低矮的红砖花墙,隔着花墙有一大蓬乱糟糟的冬青,没有修剪,旁边是一个喷泉。

(24)“……真是鸟的天堂……”

(25)我放弃。静静地听她的描述,好像真的看到了一样……我渴望它们一下子全

飞起来,闹翻天,让我能一下子看见。可是,那里真的始终只是一蓬冬青。最后我只好装作看到了的样子,拉着妈妈离开了。后来她经常一个人去看那些鸟,有时还带别人去看。我只好相信那个世界的门只能被我妈妈的眼睛打开。

(26)那么“花脸雀”呢?开始我妈也不知道何为“花脸雀”。后来我外婆指了一回给她看,她就知道了。可我外婆给我指了一百回我都搞不清。这只看着像,那只看着也像,过一会儿又全不像。再过一会便懒得理它们了,跑去干别的事情。──真是的,认下一只鸟儿对我有什么用呢?它会从此属于我吗?

(27)外婆有三十年的时光在稠密浓黏的鸟叫声中度过,是不是鸟已经用翅膀载走了她的生命中的一部分?她整天坐在沼泽边的一根倒木上,笑眯眯地看着啄食的鸟儿们, 好像在看她养的一群小鸡。

(28)外婆多么寂寞。我们之间遥远陌生的七十年人生距离让这种寂寞更为孤独,令旁人也不可忍受。她生命中的鸟永远不会飞进我的生命,哪怕只有一只。毕竟有七十年的时间我们没有在一起。

(29)还有我妈,她是否真的就知道外婆所说的“花脸雀”?如果她认错了,这个误会将永远存在于剩下的时间里吧,并且再没有任何机会与必要来进行澄清。尤其是她们永远不会意识这个。

(30)那么我和我妈之间呢?我们之间的那些鸟儿,到底有没有?

(31)我们祖孙三人共同生活在沙依横布拉克那片沼泽上的一个小帐篷里。却只因一只鸟儿,彼此分离得那么远。

(选自《我的阿勒泰》,有删改)

1.文章开头先写自己看不出花脸雀,有什么作用?

2.简要赏析文章第(6)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3.文中画线句表现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根据全文,探究结尾段的意蕴。

 

1.写出花脸雀跳跃突闪的特点;以自己“看不出”,引起读者兴趣;和下文外婆十分熟悉花脸雀形成对比;初步写出了作者的尴尬无奈。 2.运用叠词,使文句富有音韵美,强调了此处鸟叫声的突兀(稀少);以声衬静(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野的广阔(寂寥)。 3.表现了母亲对这两只鸟的期待(牵挂);对打破单调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对夫妻真情的向往)。 4.我们用亲情(血缘)和时而的妥协(以假装懂得来安慰对方)维系着共同的生活;因为一只鸟而发现彼此并不理解(空间距离很近,但心灵距离甚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世界,即使是亲人也难以真正走进(每个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亲人之间也有无法消除的隔膜);作者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感到无奈与悲哀。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开头先写自己看不出花脸雀,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文章第一段写到“我实在看不出那种鸟的脸花在哪里。甚至连它们的脸长得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它们在沼泽上左跳右跃,上突下闪,急匆匆地来,慌忙忙地去”,由破折号可以知道,“我看不出花脸雀”是因为“左跳右跃,上突下闪,急匆匆地来,慌忙忙地去”借“我看不出”凸显花脸雀跳跃突闪的特点,而下文却写外婆非常熟悉花脸雀,“我”的看不出与外婆的熟悉形成鲜明的对比,“实在看不出”“甚至”等词语流露出作者此时的尴尬和无奈,“看不出”却又接着写“花脸雀”,这就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都是为大观园中的建筑所题,请依次写出后来各处入住者的姓名。

(1)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3)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4)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宝玉在太虚幻境听到的《红楼梦》十二支曲,暗寓了书中各人的身世结局。如《世难容》曲中“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句,说的就是妙玉后来的遭遇。

B. 宝玉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金玉良缘”的谶言,暗示两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的美好结局。

C. 《边城》中的老船工质朴厚道,顺顺豪爽慷慨,天保豁达大度。沈从文通过描写边城人民正直、淳朴、善良的品格,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是真善美的人性。

D. 《狂人日记》采用的是日记体的行文格式,《药》是从事件的中途来起笔叙事, 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依次展开情节的常用格式。

E. 孔乙己深受科举考试制度毒害,满脑子都是“学而优则仕”的念头,以一生未捞到“半个秀才”为耻,掘藏寻宝,利欲熏心,满怀获得功名富贵的狂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________?(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复道行空,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家园之思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李白的“______,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露从今夜白,_______ ”(《月夜忆舍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除夜寄微之

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注释】①因朝中倾轧,白居易外任杭州刺史。时年52岁。②毵毵(sān sān):细长散乱的样子。

1.微之是唐朝的__(填写诗人姓名),他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3.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洛中豪士

康軿

乾符中,洛中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恣陈锦衣玉食,不以充诎为戒。饮馔华鲜,极口腹之欲。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止亦在东洛。深感其家恩旧,欲召诸子从容。有寺僧圣刚者,常所来往,李因以具.宴为说。僧曰:“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不可致,止于精洁修办小筵,未为难事。”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 备陈绮席雕盘,选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箸。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及至水餐,俱致一匙于口,然相眄良久,咸若餐茶食蘖。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僧曰:“某前者所说,岂谬哉!”因造其门,以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为丰洁,何不略领其意?”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其法。”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饭,又嫌何事?”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火,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于餐啖。”僧抚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

及.大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昆仲数人与圣刚同时窜避,潜伏山谷,不食者三日。 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僧囊中有钱数文,买于土 杯同食。腹枵既甚,粱肉之美不如。僧笑而谓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可与诸郎君吃否?” 但低首惭靦,无复词对。

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其此之谓乎?是以圣人量.腹而食,贤者戒于奢逸。

(选自《剧谈录》,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李因以宴为说 /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B. 大寇陷洛 / 今其智乃反不能

C. 步将往河桥 / 日与其上高山

D. 是以圣人腹而食 /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勋荫:凭自己立功得到官爵。古代官吏选拔有世袭、纳赀、荐举、勋荫等方式。

B. 昆仲:称人兄弟的敬词。昆为兄,仲为弟。另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

C. 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如“食必粱肉,衣必文绣”。

D. 失饪:烹调生熟失宜。《论语·乡党》有“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的记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

(2)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其此之谓乎?

4.简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贵子弟“难于餐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