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金钱控制文化的生产后,就会出现对文化的侵蚀,文化就可能置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为了攫取利益,它不惜挑战情感道义、公序良俗、伦理道德,以引起“关注”,从而获得“利益”。这便导致了当代文化的“低俗化”问题的产生。
桑德尔说到无处不在的广告时称:“侵略性的、干扰性的广告,长久以来一直是文化抱怨的主题。”低俗文化与那种富有侵略性、干扰性的广告相似,它犹如“苍蝇”,看似于人的肌体无大害,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些成群结队的苍蝇的袭扰。人们的注意力、精力和时间都被其分割和吸收。鲁迅对这种文化更持一种批判态度,指出它犹如“精神雾霾”,毒害心灵。他说:“看完一部书,都是那时的名人轶事,这时可得自己有主意了,知道这是帮闲文士所做的书。凡帮闲,他能令人消闲消得最坏,他用的是最坏的方法。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后来满脑子是某将军的饭量,某先生的体重,蜈蚣精和人面蛇了。”
低俗文化所体现的那些伤风败俗、有违道德伦理的观念和行为,有害人心,有害社会。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态度。史蒂文·约翰逊就认为低俗无害,他说:“我想我们是过于严肃地夸大了媒介能传递核心价值的程度。大部分人都知道屏幕上的人物是虚构的,他们是让我们来取乐、欢悦的,而非给我们什么伦理教导。”他认为暴力文化并不必然导致暴力的泛滥。而在有些人眼里,低俗文化并不必然导致犯罪行为,甚至还有助于减少犯罪。他们说,暴力影片可以将有暴力倾向的人吸引到电影院中,使他们不会到酒吧酗酒,然后四处滋事,从而减少暴力犯罪;沉浸于媒介暴力,尤其是具有参与性的游戏媒介,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种好的化解暴力倾向的方法。
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首先它们是从“犯罪”层面而不是从“精神”层面来检讨低俗文化。在他们看来,只要与犯罪关系不大,甚至有助于犯罪的减少,就无害,就有益。可是,文化的“功过”利弊并不是以能否导致“犯罪”来衡量的,“文以化人”是文化的最大的功用,低俗文化的危害在于精神层面的污染,而不在于法律层面的犯罪。其次,他们立论的对象是价值观、是非观已经定型的“成熟人”,但是对价值观尚未形成、自制力尚薄弱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对低俗文化缺乏一定的免疫力,低俗文化的侵袭易使他们“中毒”。
当代文化的低俗化的成因很多,但刨根究底,无不指向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这个“总根源”。不破除“迎合需求”的文化生产的原则,文化低俗化问题就很难得到真正解决。这就要求文化创造者应当以社会利益为重,而非唯经济利益是图。除了“按摩式”的文化产品外,文化还应当为人们提供一种向善向美的精神动力和道德资源,有益于人心和社会。
(选自《文汇报》陈占彪《摆脱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低俗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钱对文化的控制导致了当代文化“低俗化”问题的产生,“总根源”当是文化生产的“唯商业逻辑”。
B. 低俗文化犹如“精神雾霾”,毒害心灵,令人在“消闲”中失去意志,成为无聊的帮闲者,进而成为有害社会之人。
C. 史蒂文·约翰逊认为低俗无害,认为暴力文化并不必然导致暴力的泛滥,甚至可以化解暴力倾向,有助于减少犯罪。
D. 从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来看,只要我们破除“迎合需求”的文化生产的原则,文化低俗化问题就能得到真正解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以富有侵略性、干扰性的广告和鲁迅对低俗文化的态度为例,指出低俗文化的危害。
B. 作者把桑德尔、鲁迅对于低俗文化的犀利批判与史蒂文·约翰逊的观点进行对比,阐释了低俗文化所存在的问题。
C. 文章第四段,作者针对低俗文化无害论,从切入层面和立论对象两个方面阐释这一观点的错误所在。
D. 对于低俗文化,文章先交代产生原因,再分析危害,接着围绕文化低俗无害论观点,分析其错误,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蒂文·约翰逊等人的观点只是从犯罪层面而不是从精神层面来检讨低俗文化,忽视了“文以化人”才是文化的最大的功用。
B. “低俗文化无害论”忽视了价值观尚未形成、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他们好奇心、模仿性都很强,沉浸于媒介暴力,定会导致犯罪行为。
C. 基于低俗文化产生的原因,文化创造者应当以社会利益为重,而非唯经济利益是图,这样才有利于文化低俗化问题的解决。
D. 从精神层面来看,文化还应当为人们提供一种向善向美的、有益于人心和社会的精神动力和道德资源。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一位大学教授为让上初中的孩子每天都能好好吃早餐,有个好心情去上学,从这学期开始,工作繁忙的他几乎每天都准备不重样的早餐,对此,有人点赞,也有人不以为然。
微写作
请任选一个情境,写一则不少于 150 字的片段描写。
情境一:我坐在窗前
情境二:大雪将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 舍
梁实秋
①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②“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 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③“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 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 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 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 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 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 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 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 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 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④“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 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⑤“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⑥“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节选自《雅舍小品》)
1.梁实秋的散文以语言幽默、典雅著称,请从第③段中分别举例说明。
2.第⑤段结尾说“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请写出笠翁姓名,并据此段推测笠翁对于房屋陈设有哪些看法?
3.第④段描写大雨磅礴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梁实秋在《论散文》一文中说“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请结合文本,探究文中所包含的作者的人格思想。
根据提示,填写名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明月出天山,_______________。(李白《关山月》)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斜阳草树,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 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请结合上阙概括词人“怨”的原因。
(2)简析结句“燕双双”的表达特色。
(3)清代陈廷焯认为,这首词“似老杜悲歌之作”。请结合“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