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题文)押题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

(题文)押题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此次专项巡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有5家企业存在皮里阳秋现象,表面答应不再向违章建筑提供土方,并签署了协议保证书,但暗中依然照做不改。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⑤对于领导来说,俯下身子,认真听取接纳下属的意见,有时可能从善如登,比较困难,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具活力。

⑥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B 【解析】试题分析:①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符合语境整体意思。②皮里阳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此处理解有误,和“表面答应”“暗中依然照做不改”的语意不符,应改为“阳奉阴违”。 ③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成语符合具体语境。④沧海遗珠,指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在此句中指画作,使用对象有误。⑤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不是指“接纳别人意见比较困难”的意思,成语理解有误。⑥一傅众咻,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成语符合语句所表达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人影响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志得意满的曹操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2)《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有不知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鹏奋飞时壮观的双翼。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主要表现了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

B. 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 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 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 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愤慨到怜惜,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B.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C.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D. 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

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

B. 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

的是第二个意思。

C. 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

B. 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

C. 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

D. 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4.把文中画线句(1)及课内名句(2)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④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迭。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年,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蝾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明显的是令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 文中大量列举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既体现出作者对二人的熟悉和热爱,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C. 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够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 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2.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2)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

3.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①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②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让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③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④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⑤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⑥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⑦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⑧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⑨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⑩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⑪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⑫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⑬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⑭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B. 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C. 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E. 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2.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