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大学毕业,我们就要分别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再见一面,我的这张珍藏多年的照片请你惠存。
B. 令爱的确放任了些,我们夫妇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C. 奉上刚刚草就的大作,敬请赐教,专候宝贵意见。
D. 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11月8日下午抵京,开始为期2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B. 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自从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星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D. 据韩国官方统计,去年我国赴韩做整形手术的有5.6万人。随之而来的是整形失败的事故和纠纷越来越多,另据不完全统计,失败率的增幅每年以l0%~l5%的幅度上升。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这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欲强制人民币升值,须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任何人。
③这是一座富于挑战性的高山,站在山脚抬头望,大片山石林立,高山仰止的感觉扑面而来,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④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⑤海峡两岸“大三通”已经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为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了便利,从而也宣告此前实施的春节包机寿终正寝。
⑥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看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陈情表》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母孙二人命运一体,相依为命,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
B. 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 “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D. 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E. 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山与人合二为一,间接抒情,传达诗人情感。
2.请分析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以及“小孤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⑥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 极夫游之乐也
B.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而予亦悔其随之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既其出则 \ 或咎其欲出者 \ 而予亦悔其 \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既其出 \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 \ 其随之 \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冢,也叫做“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
B. 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可以指佛塔,这里指和尚。
C. 阳,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 学者,此文“学者”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的意义不同,与现代汉语中的“学者”相同。
3.对文章第③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 “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是说明“志与力”的重要性。
C. 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 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