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 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觉得自已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在这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已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早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技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坚韧、倔强,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B. 本文展示榕树的精神与力量全部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C. 本文画横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 本文将榕树比作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生命进行曲,寄托了作者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

2.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榕树,生命进行曲”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1.B 2.内容上,描写那位北方的朋友被榕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从侧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结构上,为下文表现榕树的内在美和精神力量作铺垫。 3.①榕树这支生命进行曲旺盛、强大而壮阔。②小榕树这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无声、 无畏而充满韧性。③倒伏的榕树这支伟大的生命进行曲勇敢、顽强、不屈。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物象的特征,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句子含义,D项考核情感,其中B项,“展示榕树的精神与力量采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方法”错误,除了正面描写, 还有侧面描写等。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首先明确段落的内容是“那位北方的朋友被榕树柔和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撼”,文章要赞美榕树,此情节从侧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榕树的外在美。结构上,文章的下文写榕树的内在美和精神力量,此情节为下文作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美国的这种现象是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大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会现实’下定义。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在个人的思索和公众的历史、社会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如何真诚,对于我们的书写对象而言,我们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行动,不管是主动的卧底,还是被动的“流浪”。而行动的前提是谦卑。谦卑是什么呢?譬如托尔斯泰关于俄国农民和贵族的思考,它必然涉及到自我,有着自我心灵的紧张、痛苦与冲突,是一种深刻的原罪感,所以,即使在82岁的高龄,在中国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还要为此离家出走。谦卑能使作者和人物心灵之间形成一种开放和贴近的关系,不只是审视、批判,更不是自恋或一种修辞,那是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你要感同身受,不但要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暗,还要准确把握他们的疼痛与黑暗的点位在哪里,要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有真正的理解。

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广广阔的语境中,非虚构写作应该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宽广度。文学不仅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也应该对国家生活和民族生活起到真正的作用。非虚构小说或许在这方面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虚构写作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B. 艺术家缺少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的社会的能力,所以,目前小说家的创作十分艰难。

C. 非虚构写作在当代中国出现,是因为它更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

D. 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走进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带着谦卑的态度去体会和把握书写对象的一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提出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中国,最后表达了对中国非虚构写作发展的期待。

B. 在论证谦卑时,作者列举了托尔斯泰的事例,揭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应该具有的正确关系。

C. 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应有的形态。

D. 文章全文紧扣非虚构写作,将之与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真正的非虚构创作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一个高质量的非虚构作品应有的特征的一项是

A. 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记录当代事件。

B. 对历史有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用深度介入的方式挖掘真相。

C. 融入作者的感情,反映作者的生命、生活,去审视、批判现实与社会。

D. 既有作者的个人视角,又有对公众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

②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

③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⑤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普希金

⑥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请从这些句子中选择两到三个,来表达你对“过去”的认识。要求选好句子,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的主要愿因是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如果我们能使用其他能源,就必然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果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到那时,全球气温可能不会持续上升,全球也不会再出现灾害性天气。

①用其他能源不一定就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①______是自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②_______,因为它让人们很少享受到家庭和休闲的欢乐,S0H0的出现为此提供了颇县价值的化解之道,一方面,③______;另一方面,它实现了工作与休闲的融合。S0H0将工作者从强制状态中解放出来,赋予工作者以意志自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那些所谓书法算得了什么?以后有机会我让您看看我的墨宝,体会一下什么样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

B. 此次“行万里路”征文活动举办得很成功,感谢各位作者赐稿,我们将择优刊登,并以投票形式评奖。

C. 我和丽君是同班三年的老同学,她特意拜托我帮忙买《三体》的签名版,我怎能辜负她,排再久的队我也愿意。

D. 高中快毕业了,你送给了我这张你平时生活的照片,我一定惠存,十年之后我们见面时我再拿出来,看你有多大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