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①___,也就是这个意思。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往往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有一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②___,把谓语提到了前边,表现了女人从丈夫的笑里感觉到她所担心的事情可能要发生,因而急于问个究竟的微妙心理。用倒装句可以突显要表达的内容。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 ① 是宗教上的, ② 是节令上的。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稣的诞辰。复活节 ③ 为了庆祝耶稣复活而产生的。 ④ 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 ⑤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A | 有的 | 有的 | 就是 | 但 | 就像 |
B | 或者 | 或者 | 则是 | 而 | 比如 |
C | 或 | 或 | 却是 | 就像 | 例如 |
D | 除了 | 还有 | 虽然 | 可是 | 譬如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B. 文学作品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
C. 由于汉字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以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D. 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美就美得白璧微瑕,丑就丑得令人恐怖。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③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吗?
④现实生活中,楚楚动人的场景并不少见,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才没有产生感情共鸣。当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人性的美丽。
⑤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关注这些词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积累,而且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发现。
⑥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抑扬顿挫。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用周公的典故表明自己渴盼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子痛斥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负心行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以博大的胸怀发出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哀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的诗句是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扣舷而歌之 舷:船的两边。
B. 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C. 倚歌而和之 和:同声相应,唱和。
D. 不绝如缕 缕:丝织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声呜呜然 吾其还也
B. 苏子愀然 沛公默然
C. 何为其然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相与枕藉乎舟中
3.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在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在啜泣。
B.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译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孟德的诗吗?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