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 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引用他人谈论钱学森的话来组成,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两个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

 

(1)AE (2)最光辉的精神指爱国精神。具体表现在: ①在美国时,收集中文报纸看,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 ②嘱咐学生,把运筹学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过家。回国做事,不能挑三拣四,服从国家的需要。 回国后(自己的实际做法),调整了学科方向,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 ③自己虽是搞理论研究,但服从国家需要,高火箭技术研究。 (3)引用他人言论的作用有:印证作者的观点并增强传记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侧面表现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和瞩目成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4)四个方面 爱国主义精神,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提携年轻人的做法,谦虚的精神。 钱学森对理想追求和工作中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像钱学森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迎难而上,不怕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两项”,A项,“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理解错误,钱学森的话意在告诉他回去做事,不能挑三拣四,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E项,“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说法不正确,没有动作描。故选AE。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是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含义和筛选文中信息能力。先抓住关键词语“最光辉的精神”理解,然后联系下文对钱学森的精神品质理解爱国主要精神的句意。再从文本中对钱学森的言行举止的描述中或议论评价性的语句中逐一概括即可。如回国做事,不能挑三拣四,服从国家的需要,表现出了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类推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引用他人谈论钱学森的话来组成,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实用类文本中引用作用能力。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从引用的一般性作用角度探究。引用他人的话一般具有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作用;有利于塑造传主的性格和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传主的精神;具有说服力。答题时,可联系文本的具体事例来分析。比如引用梁思礼院士的话“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学森举世瞩目的成就,增强了本传记的说服力。 (4)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两个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是考查对传主的精神品质的概括和个性化阅读能力,第一问:可根据文本中传主钱学森的精神品质直接概括即可。可分别从爱国主义、理想追求、工作态度(谦虚、不怕困难)、奉献精神、提携年轻人的做法等方面概括。第二问:并就其中两个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可以从以上所说的爱国主义、理想追求、工作态度(谦虚、不怕困难)、奉献精神、提携年轻人的做法等方面中任意选取两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比如钱学森对理想追求和工作中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启示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像钱学森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并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迎难而上,不怕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三句,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____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④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雨晴

杨巨源                    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          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          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          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却疑春色在临家。

(1)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

(2)这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 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 彭泽家百里 (距离)    D. 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2.判断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 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在序文中陶渊明对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请你用原文说明都有哪些原因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请翻译下列语句。

(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小题。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用具、礼器、兵器、饰物等。考古学上的青铜器则特指先秦时期质地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铅浇铸而成,表面呈青绿色或青灰色的器物。

    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因此,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中国青铜器的发明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产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追根溯源,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约1600年,大体上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时间相当。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以夏、商、周三代的为代表,其种类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地区广,另外青铜器造型雄伟、文饰精美、铸造精良,如勾践剑、双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司母戊方鼎、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等。此外,各类青铜器物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准确把握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青铜器,是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一处房屋遗址中出土的约为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残片,其属于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在较晚一些的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北、辽宁、内蒙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也普遍发现了青铜制造的工具、兵器、装饰品等。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知,虽然中国的原始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有着很大区别,但不少地区的先民还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熟知了铜的特性,初步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技巧。

    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精巧绝伦。它不仅显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而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并以雄伟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古朴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文著称于世,堪称中国文化宝库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制作工艺上来说,中国的古代青铜器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首先,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在中国古代就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也非常成熟。而随后发展出来的不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更是显示出我国青铜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另外,在很早的时候,青铜器上还出现了为增加美观度而镶嵌的装饰。至于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是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等,经鉴定铁刃均为陨铁所铸成;第四种是红铜,即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第五是用金、银来做镶嵌,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即铭文(也就通常所说的金文),这是中国青铜器所独有的。我国的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有1—2个字,到商代晚期逐渐增多,但最长也不过48个字。西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进入大发展时期,但到了春秋时期这种做法开始逐渐减少,至战国已经罕见长篇铭文。我国青铜铭文的书体或粗犷或瘦劲、或工细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及为其断代与鉴别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郭军林的《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1.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以铜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的工具、用具、礼器、 兵器、饰物等,且表面呈青绿色或青灰色的器物。

B. 青铜器的发明,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必然性,自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精华。

D.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大,分布地区广,造型雄伟,文饰精美,铸造精良,能够准确把握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甘肃出土的约为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小刀和一些铜器碎片,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表明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

B. 我国在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世界上独有的,从商代中期开始,到商代晚期逐渐增多, 西周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进入大发展时期。

C. 在很早的时候,为了增加器物的美观度,青铜器上出现了用绿松石、玉、陨铁、红铜、金、银等材料来做镶嵌的装饰。

D. 青铜器浇铸制作的工艺主要有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合范法,不需分铸的失蜡法,以及浑铸、分铸、铸接、叠铸等方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从我国早期发现的青铜器可知,原始先民已经熟知了铜的特性,初步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并表现出相应的装饰技巧。

B. 我国青铜铭文的书体粗犷瘦劲、工细秀美,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同时也是我们研究青铜器的历史和断代史的重要依据。

C. 从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上来说,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显示出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而且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D. 中国青铜器以雄伟的造型、精湛的铸造工艺、古朴的纹饰和丰富多彩的铭文著称于世,堪称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查看答案

请以《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故事性强,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全文具有正能量。

(2)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