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心放空,超轻松 赖淑惠 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心放空,超轻松

赖淑惠

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吸几下吧!因为唯有心静,智慧才会生出来,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古印度有一个国王,每天都要绕行佛塔100遍来静心修行。

有一天,他正在绕行,下属忽然来报,说邻国突然派兵前来攻打,已兵临城下,战况危急,请大王赶紧去督军应战。

国王不为所动,镇定地说:“即使军队攻到我面前,我也不会停止绕行。”说罢依然绕行如故。

过了一会儿,敌军已攻到一箭之遥了,看见国王心如止水而且静静地绕行佛塔,带兵的将领大吃一惊,心想必然有诈,唯恐伏兵突然杀出来,就赶紧下令撤兵了。

这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亮守西城,司马懿大军突然攻至,蜀国的军队都派出去打仗了,城内只剩下老弱残兵如何应战?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他心静如水,立刻吩咐打开城门,叫那些老弱残兵扮成寻常百姓在城下悠闲地打扫着,他自己则带了琴童到城楼上焚香抚琴,琴韵悠扬,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也生怕中了埋伏,就急急撤兵走了。

一般人碰到突发状况,第一反应便是惊愕不已,然后心急如焚。不过越急越成不了事,古哲说“急则败矣”,所以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吸几下吧!因为唯有心静,智慧才会生出来,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人的心跟身,就像将军跟士兵,发号施令的是心,执行命令的是身,心定身就定,心不定身就难定。

禅宗也有个趣味公案,说有个比丘尼,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外出弘法,半路上遇到一个自称修道的人,正在用火烤自己的身躯,烤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毛发焦黄。

比丘尼不由得脱口而出:“该烤的不烤,不该烤的猛烤有什么用呢?”

修道人听了勃然大怒:“臭尼姑,什么是该烤的,什么是不该烤的呢?”

比丘尼平静地说:“该烤的是你那颗嗔怒的心,你能烤心才算是真烤,就像牛拉车,如果车不动,应该打牛而不是打车。身就像车子,心就像牛,你应该烤心才对,干吗糊里糊涂地糟蹋身体呢?”

心就是身的司令官,司令官如果经常毛毛躁躁,是很难打胜仗的,如果能镇定、沉着地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

心若经常满载着自私、贪婪、嗔怒等负面情绪,就会凡事看不顺眼,事事焦躁难安,生活当然也就难以轻松快乐起来。

唯有懂得将心放空,人生才会超级轻松!

1.“古印度国王绕行”和“空城计”两个故事,既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否可以将“空城计”的具体内容删掉呢?请说明理由。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解释文章题目中“心放空”的内涵。

 

1.不能。“绕行”的故事重在说静心修行,是主动督战;“空城计”的故事则重在静心生智,是被迫开城门。“空城计”的故事,更强调了静心的重要性,能够助推成功的结果。 2.比喻;形 象地说明心和身的支配关系;说明做事情内心沉着、镇定的重要性;阐明了心静能生发智 慧的哲理。 3.(1)沉着镇定;(2)临危不乱;(3)心态随性;(4)乐观宽容。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考生可仔细阅读两个故事,从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故事内容等角度分析两个故事的异同。本题解答时只能答“不能删”。从原文来看,第一个故事中,古印度国王注重的是修行,为了修行而静心,客观上起到了退兵的效果;而空城计中,诸葛亮注重的是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而静心思考,是静心帮助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两相比较,诸葛亮的静心更为重要。 2.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思考。从手法上看,“心就是身的司令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心支配身体的关系就像司令指挥打仗一样。从内容上看,“司令官如果经常毛毛躁躁,是很难打胜仗的”意思是说内心急躁就很难做成事情;“镇定、沉着地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则是说如果内心沉着镇定,应能有取得胜利的智慧,强调了静心的重要性。 3.试题分析:本文的标题是“心放空,超轻松”,其中“心放空”是重点,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从全文来看,文章先写了“静心”的重要性,“唯有心静,智慧才会生出来”;然后以印度国王和空城记为例说明心静可以使人临危不乱;又以禅宗的趣味公案为例,说明心应沉着、镇定;最后总结,心若装着“自私、贪婪、嗔怒等负面情绪,就会凡事看不顺眼,事事焦躁难安,生活当然也就难以轻松快乐起来”,强调要随性、乐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3)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如年·古捣练子①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②勤不睡,破除③今夜夜如年。

注①本词作于北宋,北宋政治羸弱,且常被少数民族侵犯,作者也十分关注社会及国运。②捣衣:把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此处为捣寒衣、战衣。③破除:唐、宋人口语,消除,除去,消磨。

(1)词上片写“万杵千砧捣欲穿”,下片却说“不为捣衣勤不睡”。既然夜不睡不是因为捣衣,那是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词人在末句说“破除今夜夜如年”,站在词人角度,试推测词人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2.这段话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侮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家            过:拜访

B. 以近族得减死论        论:辨别

C. 后期军法            如:按照

D. 世宗之              宥:宽恕

2.以下字全都说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          ②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④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⑤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 ①②④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特立做事很讲究策略,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最终,把将军绑起来关进监狱。

B. 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向来对读书人不尊敬,故意刁难张特立,令他在三日之内备足军粮器械。

C. 由于张特立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白撒,致使其到世宗那里告状,因此,被解官归乡。

D. 晚年,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变换也始终如一,被元世祖封为“中庸先生”。

 

查看答案

阅读庄子的《庖丁解牛》,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哉!技至此乎?            盖:大概

B. 批大卻,大窾,              导:牵引

C. 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丢弃

D. 刀而藏之                    善: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B. 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C. 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D. 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立,为之四顾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庖丁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其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B.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C. 庖丁解牛之始“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D.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处世哲学,蕴含若深刻的哲理。

4.请说明文中画线语句阐释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