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毛笔,负载起了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支毛笔,负载起了千年的历史重托,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宣纸上留下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变幻无穷,点线的奇妙组合,使得空间形式无限扩展。

它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深。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书法在中国的流行是如此的广泛,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它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并从中华大地走向世界,其魅力世所公认,其影响波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让远隔重洋、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西方历史学家也不得不发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的赞叹。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并说:“如果我出生在中国,我想我将成为一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我希望去写我的画。”他还说:“艺术都是共通的,如果你用文字写一幅画,你也可以去画一首诗。”此后,他的寓所中挂起了书法作品,表明他对中国书法的抽象线条艺术心悦诚服。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得到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它美化人们的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艺术融入生活,使艺术生活化。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中国人才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数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都倾心于书法,陶醉其间,并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书法图卷。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大都有书法情结,对书写骨子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工具,而中国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文字与书法具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说,中国书法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自古以来,人们除了用毛笔书写交流信息之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能。所以,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也因此,中国人把“字”看得很重,甚至称作人的“门面”。

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基本被淘汰,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已经改变,书法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决不会在中国消亡。今天,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加强烈。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得到。书法情结作为一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

B. 书法是世界上一种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表述方式,使中国人能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C. 中国文人大都在骨子里对书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它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和精神家园。

D.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流行广泛,影响深远,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是“艺术中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自古以来,书法就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

B.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以及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得到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

C. 在中国众多的艺术品类中,书法这门艺术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D.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表达感情、传递思想,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因而书法具有艺术传播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论述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书法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论据充分,思路清晰。

B. 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美化人们的生活,又把艺术融入生活。

C. 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基本被淘汰,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就不会在中国消亡。

D. 书法艺术的魅力世所公认,影响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甚至被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西方史学家赞叹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

 

1.B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在表达这个意思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前,一则《同济博士生替父母扫马路》的微博火了。网友称,29岁的小钱在同济大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困,五六年前父母为了他读书就到上海嘉兴做环卫清洁工。为了回报父母,暑期早上,小钱会帮父母扫马路两个钟点,以减轻他们的劳累。

这看似很普通且正常的举动为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网友认为,博士生帮父母扫地是大材小用,是对人才的浪费;更多的网友认为,保洁员也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工作,跟学历无关,这就像在家帮父母千活一样,天经地义。

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请认真思考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宿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心放空,超轻松

赖淑惠

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吸几下吧!因为唯有心静,智慧才会生出来,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古印度有一个国王,每天都要绕行佛塔100遍来静心修行。

有一天,他正在绕行,下属忽然来报,说邻国突然派兵前来攻打,已兵临城下,战况危急,请大王赶紧去督军应战。

国王不为所动,镇定地说:“即使军队攻到我面前,我也不会停止绕行。”说罢依然绕行如故。

过了一会儿,敌军已攻到一箭之遥了,看见国王心如止水而且静静地绕行佛塔,带兵的将领大吃一惊,心想必然有诈,唯恐伏兵突然杀出来,就赶紧下令撤兵了。

这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亮守西城,司马懿大军突然攻至,蜀国的军队都派出去打仗了,城内只剩下老弱残兵如何应战?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他心静如水,立刻吩咐打开城门,叫那些老弱残兵扮成寻常百姓在城下悠闲地打扫着,他自己则带了琴童到城楼上焚香抚琴,琴韵悠扬,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也生怕中了埋伏,就急急撤兵走了。

一般人碰到突发状况,第一反应便是惊愕不已,然后心急如焚。不过越急越成不了事,古哲说“急则败矣”,所以遇到突发状况,先深呼吸几下吧!因为唯有心静,智慧才会生出来,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人的心跟身,就像将军跟士兵,发号施令的是心,执行命令的是身,心定身就定,心不定身就难定。

禅宗也有个趣味公案,说有个比丘尼,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外出弘法,半路上遇到一个自称修道的人,正在用火烤自己的身躯,烤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毛发焦黄。

比丘尼不由得脱口而出:“该烤的不烤,不该烤的猛烤有什么用呢?”

修道人听了勃然大怒:“臭尼姑,什么是该烤的,什么是不该烤的呢?”

比丘尼平静地说:“该烤的是你那颗嗔怒的心,你能烤心才算是真烤,就像牛拉车,如果车不动,应该打牛而不是打车。身就像车子,心就像牛,你应该烤心才对,干吗糊里糊涂地糟蹋身体呢?”

心就是身的司令官,司令官如果经常毛毛躁躁,是很难打胜仗的,如果能镇定、沉着地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

心若经常满载着自私、贪婪、嗔怒等负面情绪,就会凡事看不顺眼,事事焦躁难安,生活当然也就难以轻松快乐起来。

唯有懂得将心放空,人生才会超级轻松!

1.“古印度国王绕行”和“空城计”两个故事,既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否可以将“空城计”的具体内容删掉呢?请说明理由。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解释文章题目中“心放空”的内涵。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3)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如年·古捣练子①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②勤不睡,破除③今夜夜如年。

注①本词作于北宋,北宋政治羸弱,且常被少数民族侵犯,作者也十分关注社会及国运。②捣衣:把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此处为捣寒衣、战衣。③破除:唐、宋人口语,消除,除去,消磨。

(1)词上片写“万杵千砧捣欲穿”,下片却说“不为捣衣勤不睡”。既然夜不睡不是因为捣衣,那是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词人在末句说“破除今夜夜如年”,站在词人角度,试推测词人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段的画线部分断句。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2.这段话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