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 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中国东南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全长595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银西高速铁路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银川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4小时缩短至3小时。

D. 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站出口的台阶上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C 【解析】试题分析:A“解决”与“风险”搭配不当。B项搭配不当,“天气”不能驱散。D“突然猝死”成分赘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进店剧目。

②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人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③陈江华降生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当时接生婆就说过,如此时日生娃,日后必成大器,没想到一语成谶,若干年后,陈江华果然成为中国男篮的主力后卫。

④当今的世界,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而现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则使该技术在教育领域里呈现出遍地开花、多姿多彩的局面。

⑤在举国对房价过高的一片声讨中,个别政协委员说房价和发达国家比并不高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对此评头品足

⑥我国能源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再向自然予取予求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说“实迷途其未远”,实际上是化用了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战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无限愁思写得生动形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对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句写景,同时点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水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

B. 美丽的景致下,诗人不由得产生了“乘流上天”的大胆异想。

C. “耐可”二字表现了诗人只为洞庭醉,不羡天仙,只愿留下来醉游洞庭。

D. 三四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E. 这首诗反映出李白天真超脱的性格和想象奇特的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但诗人却要“赊”月色,请赏析“赊”字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祐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诏即罢祥职。

四年七月,上章,上览书不悦,诏付尚书省诘之。宰执恶其纷更诸事,谓所言多不当,于是规惶惧待罪。诏谕曰:“朕始以规有放归山林之语,故令诘之,乃辞以不职忌讳,意谓朕恶其言而怒也。朕初无意加罪,其令御史台谕之。”寻出为徐州帅府经历官。

正大四年十月,规与右拾遗李大节上章,劾同判大睦亲事撒合辇谄佞,招权纳贿及不公事,由是撒合辇竟出为中京留守,朝廷快之。

初,宣宗尝召文绣署令王寿孙作大红半身绣衣,且戒以勿令陈规知。及成,进,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上因叹曰:“陈规若知,必以华饰谏我,我实畏其言。”盖规言事不假借,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必曰:“恐陈规有言。”一时近巨切议,惟畏陈正叔耳,挺然一时直士也。后出为中京副留守,未赴,卒,士论惜之。规博学能文,诗亦有律度。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南渡后,谏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死之日,家无一金,知友为葬之。

(节选自《金史·陈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B. 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翠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C. 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D. 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 “刀笔”,即刀笔吏,即掌管文案的官更,也指为打官司的人写诉状的人。

C. “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弹劾各级官员,肃正纲纪;御史台是御史们的居住地。

D. “右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其职掌和左、右补阙相同。北宋时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规为人正直,敢于动真碰硬。曾经多次向朝廷检具别的官员,使冯样、撒合辇等人分别受到相应的惩处。

B. 陈规学识广博,才气过人,节俭平实,死去的时候竟然无钱安葬,最后还是知己和友人出面料理丧事,安葬了他。

C. 陈规一向坚持原则,个人清正,让人信服,在朝廷内外具有很高的声望,对于他的去世,很多人感到悲伤惋借。

D. 陈规作风正派,从不徇私惜,很多人都因此记恨他,皇上也对他极为不满,曾经降罪于他,后来干脆把他流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执恶其纷更诸事,谓所言多不当。于是,规惶惧待罪。

(2)盖规言事不假借,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必曰:“恐陈规有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月3日晚上,两位90后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伦的书,双双称不读书也能赚大钱开跑车。在当晚的直播视频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二: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身。它反馈于人的“好处”,未必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1.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B. 材料二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E.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3.针对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