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下面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为诸君战         快速

B. 项王自不得脱       估计

C. 田父曰“左”       告诉

D. 辟易数里             躲避容易

2.下面各组加线虚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汉军围数重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 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故汉追及之

C. 今卒困于此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D. 左,陷大泽中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①段对项羽逃亡路线叙述得十分清楚:淮水—阴陵—大泽—东城。项羽军事力量的变化也交代得十分清楚:八百余人—百余人—二十八骑。由此看出,楚军的节节惨败。

B. 选文第①段中,项羽的一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他的极端自负。

C. 选文第②段对项羽快战的三次突围描写得十分精彩:斩将——叱退——复斩都尉,突现了项羽威武善战的英雄形象。

D. 选文①②只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项羽的人物形象,如:他在三次快战后,谓其骑曰:“何如?”则再次体现了他自负的特点。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意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是辨析实词意义的方法。A项,“愿为诸君快战”中的“快”:痛痛快快地。C项,“田父绐曰‘左’”中的“绐”:欺骗。D项,“辟易数里”中的“易”:退避;避开,后退。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各组加线虚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中“汉军围之数重”的“之”是代词,代指项羽;“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中的“之”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项中的“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中的“以”作动词,率领”“以故汉追及之”中的“以”作介词,因为。D项“.左,乃陷大泽中”中的“乃”作连词,于是,就;“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中的“乃”作副词,才,仅仅。而C项中的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然而”。 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D项错在“只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项羽的人物形象”。这两节文在在塑造项羽这一形象是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外,还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如:“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参考译文: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早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中国姓氏文化》一书讲到,许多欧美国家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普遍推行姓氏制度。

“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同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姒、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而取“字”则在成年以后。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用于自称,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 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 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 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 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 “名”则不再使用。

C. 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B. 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C. 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 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一中高二年级的小莉、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7年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相关统计数据,请简要说明本月各类消费价格涨跌幅状况,要求准确、简明、通顺,不使用具体统计数据,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_____。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_____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爷爷不识字,却有大智慧。邻居家的梨树靠近我家菜地,挡了不少阳光,使得我家菜地有些减产,而爷爷从来没有怨言。邻居过意不去,每年梨子熟了就摘最大的梨子送到我家,还顺手帮我家菜地施肥、捉虫。因此,我家菜地的收成总体上并没减少。爷爷便以此为例,告诫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宽以待人,必有后福

B. 让人是不会吃亏的

C. 以德报怨,方为君子

D.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