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列小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列小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 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 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 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E. 本词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BD 2.《行乡子》一词,通过记述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首先要读懂诗句再做题,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中“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错误。下阕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D项中“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 2.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回答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欣赏这首词: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名心情,“徜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生机盎然。下片“远远围墙”四句,由近放远写起。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富含诗蕴,引人遐想。“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正莺儿啼”三句,转到描写田野之中,集中笔力写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春的生命活力。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才指官名。

B.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子、男、伯”。

C.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 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 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 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谢天

陈之藩

(1)常到外国朋友家吃饭。当蜡烛燃起,菜肴布好,客主就位,总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举起小手,低头感谢上天的赐予,并欢迎客人的到来。

(2)我刚到美国时,常闹得尴尬。因为在国内养成的习惯,还没有坐好,就开动了。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不同的风俗。前年我又到一家去吃饭。这次却是由主人家的祖母谢饭。她雪白的头发,颤抖的声音,在摇曳的烛光下,使我想起儿时的祖母。那天晚上,我忽然觉得我平静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来。

(3)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总是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老天爷赏我们家饱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4)刚上小学的我,正在念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文章。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①,祖母的话,老天爷,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5)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的,这家确实是他们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6)这种想法并未因年纪长大而有任何改变。而我在这个外国家庭的晚饭后,由于这位外国老太太想起我的儿时,由我的儿时,又想起一串很奇怪的现象。

(7)祖父每年在“风里雨里的咬牙”,祖母每年在“茶里饭里的自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而为什么要谢天?一个小孩子,成天混吃混玩,而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爷?

(8)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又有新的发现。这是一本非科学性的文集,专载些爱因斯坦在纪念会上、在欢迎会上或在朋友的葬礼中,所发表的谈话。我在读这本书时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听众一个印象:即他的贡献不是源于甲,就是由于乙,而与爱因斯坦本人不太相干。就连那篇亘古以来独创的狭义相对论,并无参考可引,却在最后飞来一笔:“感谢同事朋友贝索的时相讨论。”其它的文章,比如奋斗苦思了十几年的广义相对论,数学部分推给了昔年好友的合作。这种谦抑,是科学史中是少见的。

(9)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最完美的人格所构成的一个最完美的故事。介之推之所以不言禄,因为他觉得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是君子所不屑为,也是君子所不应的。

(10)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顿时,主任与他商量报酬问题,他说五千。主任说:“给你五千,如何给一个大学毕业生呢?还是算一万五千元罢!”

(11)为什么介之推与爱因斯坦专干这类傻事?因为他们懂得: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遗爱与遗产,就是需要众人的支持与合作,还要等候机会的到来。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感谢众人、感谢上天的感觉。

(12)有一个人问一位文学家,我记得是雨果罢,“如果世界上的书全都要烧掉,只许留一本,应留什么?”雨果毫不犹豫的说:“《约伯记》。”约伯是《圣经》里面的介之推,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

(13)回头想一想,五六十年来的中国比我七八岁时的思想能强几何呢?无论哪一行、哪一界,如果多是自吹自擂、自欺自骗,没有做太多真正的事,没有建立太多真正的功,自然而然不会有谢天的感觉,觉悟也自然是狂妄而幼稚、无法与无天。我们的思想界,需要约伯的精神,需要介入推的觉悟。这个觉悟: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结晶。感天之情,无由表达,还是谢天罢。

(注:①周仓、关平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②介之推是重耳(献公子)的大臣。亦称介子。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他抱树而死。)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作品的开篇显得平淡,甚至有俗套之嫌,但作品的主题却深刻而富有哲理。寓深刻

于平淡,融哲理于浅显,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B. 这篇散文叙述童年往事,旨在引发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C. 本文以“谢天”为线索,将祖母、“我”及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等三个材料组

织起来,从而使作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D. 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点。比如作品通过祖母与爱因斯坦对“谢天”

的看法的对比,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人格。

E. 用“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的材料,表现“我”的幼稚无知,为下文

2.文章第(6)段中“又想起一连串很奇怪的现象”,在文中指哪些现象?

3.作者对谢天思想的领悟经历了数次嬗变。根据文意,分四点对此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思想有光,人才有光

谢湘

2016年1月13日,百岁老人周有光迎来了他111岁的生日。几天之前,媒体在上海和北京以“走向世界,走向文明”主题座谈会的形式提前为周老庆生。语言学家、上海《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发言中表示了遗憾:“语言在周老面前显得匮乏。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可惜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称呼如此高寿的人”。仿佛是心有灵犀,身在北京的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原总编周为民积极建议,周老的生命时间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标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有光’”。

然而,周有光自己根本没有在意年龄、称谓的事儿。在解放军总医院退休医生蒋彦永最新拍摄的视频中,情绪乐观、头脑清楚的周先生乐呵呵地说,“年龄老了,思想不老;年龄越大,思想越新;年龄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进步才好!”

人们钦佩周先生,不仅是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的周有光,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50岁之前,他是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执教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从50到85岁,他是优秀的语言文字学家,主持拟定我国《汉字拼音方案》,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85岁至今,他又是出色的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他思想独立,豁达睿智。他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今年座谈会的主持人、《财经》杂志主笔马国川认为:“周有光先生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是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基于这一点,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也是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先生思想有光。关于这个世界,他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

——他不同意文化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的论述。他认为,文化流动,不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而是高处向低处蔓延,落后追赶先进。

——他反对国学之说。他说,学问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国家的。复兴中国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创新。不是以传统文化替代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他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但主张观察的角度、坐标“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

有人统计过,周老现已出版了40多本著作,其中一半左右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在百岁之后,仍笔耕不辍,100岁时出版《百岁新稿》,104岁时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后又陆续有《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著作问世。这在中外出版史上,也堪称奇迹。

说起周有光,中国社科院颇受人关注的中青年历史学家马勇非常赞叹。在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他发现,近代思想家的巨大变化大都是年轻时激进,中年时开始调和平庸,到老年时趋向保守。但这样一个规律,被周有光先生用行动彻底颠覆。“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2016年新年伊始,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编辑叶芳,周有光说了一句带有人生总结意味的话:“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

1906年出生,经历过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世纪老人周有光,他的生命线仍在不断地延长,他的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

(选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 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他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汉字改革概论》、《世界字母简史》等30多部专著,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百度百科)

②周有光外甥女毛晓园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舅舅在百岁之后仍然思路清晰、眼界开阔,只是这两年身体确实比以前差了一些,他还一直关心国家、世界上发生的大事”。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有光的很多观点,清晰明了,能够引导人们看清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B. 周有光有着很多独到而精妙的见解,能够帮助人们拨开思想的迷雾。

C. 周有光用行动彻底颠覆越老越保守这一规律,他的思想活力、精神活力,能给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D. 每年为周老举行祝寿活动,并不能够在文化思想界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古人称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耄耋,一百岁为期颐。周有光先生创造了111岁的奇迹,所以人们把110岁以上老人叫作“有光”。

B. 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过30多部专著,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被人们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C. 周有光十分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及评价,主张要重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评价,而不只是从中国看世界。

D. 晚年的周有光,仍然笔耕不辍、勤于思考,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在国内外语言文字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E. 从金融学家、经济学教授到语言文字学家再到启蒙思想家,周有光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

3.文中多处引用了周有光自己的话以及他人的评价,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7月8日,云南腾冲,一台ATM取款机前,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取好钱出来后再穿上雨鞋。这一幕,被刚好到银行办事的市民看到并拍下传至网上。事后,意外成了 “网红”当事人赵增做说,那天要给工友们发工资,自己从工地骑摩托车去银行取款,为了不影响环境卫生,他才脱了靴子再进去取钱。

你对赵增做的这种“脱鞋取钱”的行为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现点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