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

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

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

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4.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2.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3.4.拟人,将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路途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询问把作者对故乡的惦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表现了出来。 【解析】(1)试题分析:诗的前两句采用对起之格,是为了排比,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著“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可见,借蒲叶的摇晃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至于其作用,是为了营造意境,烘托诗人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即雁荡山)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余谨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晏温,或有雨。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何人。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袁枚文选》)

注:唶(zé),感叹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谨之      认识    B. 余遂意于游               断绝

C. 家僮行李    用肩扛    D. 非从隶有请,则不虞氏     造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少者卷帐,长捧席           亚父,范增也

B. 当游仙都                   月出于东山

C. 非具生纸名通                 夫夷近,则游者众

D. 旸谷为溪水啮                 不者,若属皆且为

3.下列都属于作者能够实现游仙都峰原因的一项是(    )

①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       ②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

③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       ④已至其家,折塈张饮

⑤然仙岩咫尺可游               ⑥具生纸以名通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望前村瓦屋鳞列。

(2)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

(3)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的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 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C. “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 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就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 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 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 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 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 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羲之,字逸少,因他曾任右军将军,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所推崇,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等。

C. 序,即“序言”,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列于卷首的叫“跋”,附于卷末的叫“序”。序包括书序和赠序。书序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之辞。

D.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文辞上讲究用典和藻饰。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① 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②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    ③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隐退,   ④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     ⑤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A

实际上

可是

由于

/

难免

才能

B

/

然而

因为

未免

于是

C

尽管

可是

因为

于是

/

最后

D

虽然

但是

/

不免

终于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今日之事何如           ⑥得复见将军于此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⑩然力足以至焉

A.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 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 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 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