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省级政府普遍设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国务院部门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省级政府普遍设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国务院部门和市县政府也在稳步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长聘教授亲自带本科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好的熏陶和教益,学生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清华大学的做法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D. 据资料表明,语言表达作为管理沟通的有效手段,可分为体态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种类型,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43%、7%。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推进政……制度”搭配不当,应是“推进制度建设”。C项,成分残缺,应为“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少了一个重要的介词“对”。D项,“据资料表明”句式杂糅,去掉“据”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刚刚结束高考,小明就要准备志愿填报,众多的专业选择使他莫衷一是,迟迟不能定夺。

②城市建设如何体现历史文韵?唤醒老旧厂房的文化魅力,帮助工业遗存“起死回生”,正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

③寒冬里,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

④以简政放权推进政府建设,彰显的是勇气。31个省均已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政府职责一目了然

⑤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大荔县并没有结缘体育的必然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让大荔县对牵手体育、承办赛事乐此不疲呢?

⑥我天生就不是上下其手的人,最近修理房子时,每当修好一样东西,另一样东西就会坏掉,百试不爽,因而得出修不完定律。

A. ②④⑥    B. ①②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与古代圣人进行了对比,给予无情的批判,他说:“ ____________。”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________”两句用新奇的比喻描写了大雪降临时的美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①

王  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②旧绕汉宫③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①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②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省。③汉宫即汉代黄山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一开头就将由阁道眺望所见的形胜尽收眼底,“秦”“汉”二字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色彩。

B. 第二联“千门柳”“上苑花”点明了诗歌写作的内容,也照应了标题中的“春”。

C. 颈联虚实相生,既有所望之人间美景,也有想象中凌空飞起的宫阙,给人一种高峰突起、耳目一新之感。

D. 尾联赞颂皇帝出行不是为了赏玩,而是顺节气行时令,关心百姓耕作,符合应制诗的特点。

E. 此诗紧扣题目中的“春雨”二字去写,并善于取景布局,巧妙描绘,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春游图景。

2.王维诗白古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此诗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崇字永隆,英果有筹算,胆力过人。周元年,以父贤勋,封回乐县侯。时年尚小,拜爵之日,亲族相贺,崇独泣下。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贤由此大奇之。起家州主簿,非其所好,辞不就官,求为将兵都督。随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擢授仪同三司。周武帝平齐,引参谋议,以功加授开府,封裹阳县公,邑一千户。                                                                                   

高祖为丞相,迁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寻为怀州刺史,进爵郡公,加邑至二千户。尉迟迥反,遣使招之。崇初欲相应,后知叔父穆以并州附高祖,慨然太息日:“合家富贵者数十人,值国有难,竞不能扶倾继绝,复何面目处天地间乎!”韦孝宽亦疑之,与俱卧起。其兄询时为元帅长史,每讽谕之,崇由是亦归心焉。及破尉迟,拜大将军,寻进位上柱国

开皇三年,除幽州总管。突厥犯塞,崇辄破之。奚、契丹等慑其威略,争来内附。其后突厥大为寇掠,崇率步骑三千拒之,转战十余日,师人多死,遂保于砂城。突厥围之。城本荒废,不可守御,晓夕力战,又无所食,每夜出掠贼营,复得六畜,以继军粮。突厥畏之,厚为其备,每夜中结阵以待之。崇军苦饥,出辄遇敌,死亡略尽,迟明奔还城者,尚且百许人,然多伤重,不堪更战。突厥意欲降之,遣使谓崇曰:“若来降者,封为特勤。”崇知必不免,令其士卒日:“崇丧师徒,罪当死,今日效命以谢国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贼,方便散走,努力还乡。若见至尊,道崇此意。”乃挺刃突贼,复杀二人。贼乱射之,卒于阵,年四十八。豫邬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谥曰壮。子敏嗣。

(节选自《隋书·李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

B. 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

C. 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

D. 贤怪/而问之/对曰/无勋于国/而幼少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家:起之于家而任官职。古代指由平民出身而晋升为官员。

B. 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三公同等的待遇。

C. 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D. 赠:古代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亲属则不属于加封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崇年幼受爵,感恩孝顺。李崇因为父亲的缘故而被封官受爵,他一方面为无功受封而感念帝王,另一方面又为报恩而不能侍奉父母而感伤。

B. 李崇不恋官位,功高受赏。李崇刚作州主簿时,因为这不是他的爱好,于是辞去主簿一职改作都督,后军功显赫,不断受到封赏。

C. 李崇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当尉迟迥谋反时,李崇曾经思想上有过摇摆,但得知叔父归附高祖的情况后,终于有了扶国济困之心。

D. 李崇以弱敌强,为国尽忠。李崇多次打败突厥人的进犯,威名远播。砂城一役,他以少敌众,拼死抵抗,后兵败殉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韦孝宽亦疑之,与俱卧起。其兄询时为元帅长史,每讽谕之,崇由是亦归心焉。

(2)崇丧师徒,罪当死,今日效命以谢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1.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 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 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