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四十一个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一支红军残部从里海岸边向卡拉库母沙漠撤退。玛莎是队里的神枪手,百发百中,每放一枪,都要数个数,她的死亡簿上已有四十个白卫军官了。

这天,队伍发现了一支白军的骆驼队,政委立即带着战士们追了上去。玛莎举枪瞄准一个中尉,一声枪响,“第四十一个”,玛莎数着数。

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 路上交给玛莎看管。马莎走到俘虏面前,中尉正用一双碧蓝的眼睛望着她。玛莎恶狠狠地说:“别以为我是个女人,你就可以逃跑,第一次打空了,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

他们终于到达了阿拉尔海,狼吞虎咽地饱吃了一顿抓饭。吃完饭,玛莎马上把中尉用缰绳捆来。此刻她的内心沸腾,诗兴大发,一心想把他们忍饥受冻,穿过沙漠的事写出来。中尉用那碧蓝的眼珠看着,惊讶地说:“你在写诗?”玛莎恼火地答道,“你以为我就得是个乡巴佬吗?”

中尉请她读一段听听,瑪莎说,“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

中尉说:“或许内容对我格格不入,可是人了解人总是可能的呀。”

“好,就依你。”玛莎开始给中尉读她写的诗。就这样,两人不知不觉地谈论起诗歌艺术来了……

政委急于把中尉押到司令部去,他决定派玛莎和两名战士由海路出发。他对玛莎说,好

好盯住俘虏,跑了,你也别活着。

小船沿着平坦的海岸飞驶,瑪莎望着逝去的海水,觉得海水蓝得什么都比不上。突然,她的目光与中尉的蓝眼睛相遇,不禁全身打了个寒噤:

“眼睛蓝得跟海水一样……”

傍晚时候,他们遇到了风暴,两个战士先后被冲下海,破烂的小船被海咆哮着冲向了岸边。在四面临水的小岛上,他们我到了一个鱼仓,里面堆着很多干鱼,他们用火药点着了火,用木板和肥鱼当柴烧。

中尉又病倒了,蓝眼珠浑浊无神,嘴里还说着胡话。玛莎悲痛地说:“他要死了,叫我怎么向政委交代呀……我的蓝眼珠的傻小子呀。”

中尉终于醒来了,他望着玛莎憔悴的脸上温柔的眼睛和欢乐的笑容,感激地伸出手指,轻轻抚着她的臂弯:“谢谢你!”

玛莎说:“我又不是野善,能眼看着一个人死吗?”

春天来了,蔚蓝的天空,海鸥在飞翔。玛莎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他们搬了进去,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

在这个荒岛上过了一段日子,两个人渐渐地觉得离不开对方。

这天,玛莎和中尉在沙滩上,中尉感慨地说,没想到人生最美满的日子是在这愁煞人的大海边度过的。他希望玛莎跟他一起到高加索去,埋头读书。玛莎激烈地反对他的观点,并且骂他是软体动物讨厌的小湿虫!两人争论起来,她扬起手,给了他一记耳光。

吵嘴过后,两人都赌气不说话,可是在这荒岛上能躲避到哪里去?中尉感到别扭,他找玛莎请求把吵嘴的事全忘掉。他爱她,也恨她,她对自已的信仰无限忠诚,使他们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玛莎也为分歧难过,两人重归于好。

下午,中尉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帆船。他们挥舞着手臂,高声喊叫着。玛莎让中尉拿枪发信号。忽然,她发现情况不对,她看见舵柄跟前的人,肩上闪着金光。中尉发狂似地大叫起来:“我们的人!……未……快来呀,在这儿……”他把枪丢在沙滩上,跑入水中。

玛莎惊叫一声,端起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

中尉沿着海岸在水中跑,跌倒又爬起。

玛莎举枪瞄准,可中尉仍在跑。“砰”地一枪,中尉中弹,他转身面对玛莎,倒下了。

她丢下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莎一下子跪到水里,拥抱他,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着喃喃地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晴……”

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互相冲击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玛莎的死亡簿上的人数、“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的话,为最后中尉倒在她的枪下作了很好的铺垫。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一句“你听不懂“…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就体现了玛莎内心强烈的阶级意识。

C. “荒岛”在小说中被赋予特殊寓意,在这里男女主人公可以摆脱社会给予他们的任何附加属性,从而回归到本性。

D. 尽管这篇小说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但我们还是能从那一声枪响中,感受到那个时代两个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2.请赏析文章末尾画线的句子。

3.玛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A 2.以自然环境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现当时两个阶级相互斗争的残酷现实:“海在咆哮”“狂吼”充分展现玛莎亲手击毙中尉后痛苦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互相冲击”暗示着两个阶级之间仍然进行着残酷、激烈的斗争。 3.玛莎内心矛盾,在追求爱情与忠于信仰之间痛苦地进行选择:作为战士,玛莎是一名出色的神枪手,服从政委命令,忠于自己的信仰,面对可能逃脱的中尉,她果断地选择开枪;作为女性,玛莎温柔善良,敢于追求爱情,在荒岛上渡过了一段美好地时光,中尉被她开枪打中后,她痛苦万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结合文本内容“可中尉并没有被击中,他从骆驼后面举枪投降了,政委叶秀可夫决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 路上交给玛莎看管”分析可知,“为最后中尉倒在她的枪下作了很好的铺垫”分析不当,不是铺垫,而是引出下文内容。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句内容赏析。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分析。“海在咆哮,在狂吼,波涛汹涌,互相冲击着”,结合上文内容“她丢下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莎一下子跪到水里,拥抱他,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着喃喃地喊着”分析可知,“咆哮、狂吼”等,展现玛莎亲手击毙中尉后痛苦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互相冲击着”,结合文本内容“‘你听不懂,你血管里是贵族老爷的血,我写的是穷人,是革命’”“‘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分析可知,暗示着两个阶级之间仍然进行着残酷、激烈的斗争。 3.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题干提示“玛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抓住“矛盾”分析。结合文本内容“玛莎举枪瞄准一个中尉……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玛莎惊叫一声,端起枪,声嘶力竭地喊:‘站住!你这下流的白党,回来!’”分析可知,作为战士,玛莎忠于自己的信仰,面对可能逃脱的中尉,她果断地选择开枪;“玛莎找到了一所渔民小房,他们搬了进去,高兴地围着火炉说笑。在这个荒岛上过了一段日子,两个人渐渐地觉得离不开对方”“她丢下枪,朝中尉跑去。中尉躺在水里,玛莎一下子跪到水里,拥抱他,把他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哭着喃喃地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晴……’”,作为女性,玛莎敢于追求爱情,中尉被她开枪打中后,她痛苦万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远古神话中,被民族尊为祖先的创世英雄大都为龙种或具有龙性。我们的祖先总是在重大事项和关键时刻得到龙的指引、帮助或保护。龙因其具有神奇的力量和仁厚的品德而受到人们的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族徽,从而也必然成为民族的标识。考古发现,从大约八千年前到如今,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以摆塑、雕刻、绘画等多种形式大量留存于墓葬、器皿或建筑之上。

作为一种被崇拜的图腾,除具有图腾的一般特征外,龙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龙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三个飞跃:

一是从原型动物向虚拟神物的飞跃。世界上其他民族历史上的图腾一般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实物,虽然这些实物在绘画、雕刻中也有某种夸张,但终究没有脱离动植物的原型。而龙是以动物的面貌出现的虚拟神物,并不存在于自然中,而只存在干人们的想象中。它是取多种动物的肢体、器官,通过“模糊集合”的方式创造出来的。龙的形象创造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专家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某种动物原型如蛇、鳄为主体,通过置换其他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这个阶段龙的形象较多地保留了某种动物的原型,和我们今天看到的龙尚有很大差别,所以专家称之为“原龙纹”。第二个阶段,龙的形象组合日益复杂化,逐步摆脱了动物原型的束缚,从而由“原龙纹”转化为“龙纹”。专家认为这种转化发生在商代,它的突出标志是龙开始有了角。有了角之后,龙就彻底摆脱动物原型而成为一种与自然中任何动物都不同的神兽。此后,人们用相同的手法,把各种动物的肢体和器官加到龙身上。到了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兽足、蛇身。

二是从氏族图腾向民族图腾的飞跃。图腾崇拜伴随氏族社会的兴起而产生,也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而衰落,进入阶级社会逐渐为宗教崇拜所代替。仅能留存下某些痕迹。龙图腾的产生据神话传说可推到伏羲,据考古至少也在黄帝时代。我们可以认为龙最早起源于某个氏族,也可以认为龙一出现就是作为多种单一氏族图腾的替代物而为整个部落联盟共同信仰。但是至少在黄帝族创造的“仰韵文化”时期,龙的崇拜已经普遍地存在着,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无争议的祖先。黄帝以后,经尧、舜,到夏朝的建立,统一的中华民族最终形成,龙作为民族图磨的地位也得到最终确立。

三是从图腾崇拜向宗教信仰的飞跃。龙作为一种古老的图腾之所以被带进阶级社会并伴随历史发展流传至今,这并不是图腾崇拜向宗教崇拜这一历史过程中的例外,相反,龙图腾在图腾崇拜趋于衰落的时代反而获得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是因为人们在保留龙的图腾形式的同时,给它赋予了神的内涵。由于古代社会中人们生存有赖于农业生产,农神成了历史上最早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统一宗教神灵。

中国龙同国外图腾一样,在氏族图腾崇拜中就是主水的神物,所谓“龙马驮图出于河”。到了阶级社会,龙更是被描绘成主山川河流、能兴云降雨的水神,而水是农业生产的第一位的决定因素。从那时起直到今天,龙王庙都是人们祭祀求雨的地方。由于龙图腾具有了上述许多氏族图腾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个古老的图腾才在其他氏族图腾衰落、消亡的历史阶段,被我们民族的祖先携带着迈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成长为被人们顶礼膜拜的神明,从而在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我们相伴走到了今天。

(节选自阎世斌《从龙文化看民族精神》,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总是能在重大事项和关键时刻指引、帮助或保护我们的祖先

B. 相对于其他民族图腾为自然界中实有的的动物而言,龙是虚拟的,存在于人的主观想象中。

C. 我们现在看到的龙的形象,实际上是人们融合了多种动物的肢体或器官模糊组合而成的。

D. 龙图腾产生于黄帝时期或者更早时期,但它作为民族图腾是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之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碗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族徽并且历史悠久。

B. 作者采用比较论证的万法,说明了龙图腾与其他民族历史上的图腾存在着显著差异

C. 文章将龙的形象创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并强调从第二阶段开始龙由实体走向虚拟。

D. 在论述龙图腾自身的发展时,作者将其概括为“三个飞跃”,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帝乘龙升天““神龙助禹治水”等传说,都印证了我们的祖先与龙有着紧密的联系。

B. 古代人们依赖于农业,龙就被赋予水神的内涵,说明图腾崇拜与人们的生产方式关系密切。

C. 其他氏族图腾不具备龙的内通,难以被人们所顶礼膜拜,最终只能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D. 龙图腾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智慧:形式完美,内涵丰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淮南子»)

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③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④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⑤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⑥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校开展读书节,请同学们推荐阅读书目。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写一则推荐词,要求语言准确简洁,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曾说:“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读原书。”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很多讲«论语»的书,发行了上百万册,但与此同时,我关心的是,________?或者打一个大折扣,有十万人读«论语»,也是很大的成功。我们常说需要面对大众传播经典,_______,只读别人对经典的解释,会有什么后果?说不定比不读还要坏。

 

查看答案

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至»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的场景写得精彩传神,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和闲适恬淡的情怀跃然纸上。

B. «西塞山怀古»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阐发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主题。

C. «潮州韩文公庙碑»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对他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示钦佩,对他政治上和人生的不幸表示了深切同情。

D. «朋党论»对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君子之朋虽然从“利”出发,但他们以“道”相互联结,有着共同的追求,因而能“终始如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