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能不能创作优秀作品,最要根本的取决于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B. 由于腌渍,海蜇的伞盖变成一张圆形的、半透明的“皮”,而口腕部位则依然保持块状,因此就有了“海蜇皮“和”海蜇头“的称呼。
C. 如今,我们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将理想付诸于行动,理想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D.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②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淘咖啡”在杭州开业,整个城市都疯狂了,市民排着长龙等候入场,甚至出现了重足而立的火爆场面。
③人的一生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全部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而忽视了生活本身应有的乐趣。
④某些年轻人喜欢利用微博、微信、QQ等交际平台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影响恶劣,其危言危行必将招致法律的惩罚。
⑤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要让文化珍存继续陪伴我们,需要民间人士的苦心孤诣,更需要守土有责的官员培厚自己的文化素养。
⑥无论在北京音乐厅还是瑞典皇家歌剧院,那钢琴演奏出来的激越雄浑、可歌可泣的乐曲,都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出使塞外,他在《使至塞上》~诗中,以“____,______”的比喻来表达自己惆怅、抑郁心情。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喜朝天
曹冠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薰风飒至清无署。花间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
景物撩人,悠然得句。深杯戏把纹楸①赌。胸中邱壑自生凉,何须泉石寻佳趣?
【注】①纹楸:指围棋棋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词的上阕描写美丽的景色,情景交融,为下闽描写人物活动、抒发壮志、渲染气氛作铺垫。
B. “绣水雕栏,绮霞邃宇”两句巧用比喻手法,俯仰结合,展现了水天相映、雕梁画栋的景象。
C. 薰风飒至清无暑”写和风飒然而至,清新凉爽,暑意全消,心旷神怡,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D. 人“休唱”,“且听”莺啼,对比强烈,表现莺啼的婉转动听。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E. 最后两句富有哲理,借用反问,强调了人们只要“胸有丘壑”,就处处有佳景,时时有乐趣。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 ,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B.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C.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D.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历,是官名。金朝曾在都元帅府、枢密院置经历。元代在枢密院、大都督府、御史台等衙署都设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
B. 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或商旅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马。
C. 赠,是朝廷根据死者生前的功绩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死者。“崇化宣力效忠功臣”是荣誉称号,余者是官职名。
D. 忠烈,即忠义壮烈,是谥号,即朝廷在郭嘉死后评给的称号。谥号一般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或功绩来评定,有褒贬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嘉仕途通达。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立下战功而显贵,郭嘉在嘉定三年由国子生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来一路升迁,入朝为官。
B. 郭嘉虚心纳言。朝廷想在浙东温、台、庆元等路设立水军万户,郭嘉亲自到庆元后询问父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请求朝廷废止。
C. 郭嘉统兵有方。遵照诏令召集百姓,教导进攻防守进退的方法,严明组织纪律,赏罚分明守信。在东方各部,广宁钱粮富足,甲兵最精锐。
D. 郭嘉忠心护国。重兵围城后,郭嘉镇定自若,尽出家中财物犒劳义兵,申明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击退敌人后开城门追逐,寡不敌众而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
(2)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教育能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状。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20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