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的情况,并提供了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

事发后,警方介入调查,提取了园区大量监控视频和家长提供的孩子针眼等证据,涉事老师和保育员已暂时停职,配合警方调查。朝阳区政府也立即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并责成该幼儿园迅速做好自查和对家长、幼儿的安抚工作。

11月28 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朝阳通报该事件调查结果:教师刘某某因涉嫌虐待被看护人,已被刑事拘留。经专家会诊、第三方司法鉴定中心对家长提出申请的相关涉事女童人身检查,女童身体均未见异常。

受本次事件影响,赴美上市不足2月的红黄蓝股价大跌。当地时间25 日收盘,红黄蓝(NYSE:RYB)暴跌38.41%,市值缩水约2.9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9.4 亿元。

——摘编自《百度百科: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材料二:

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多家幼儿园虐童事件被曝光,幼师行业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事实上,虽然中国幼师数量在近年不断增长,但幼师整体学历并不高。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 年,在全国223.2万名幼师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约20%,大多数幼师都是专科毕业。并且,约四成乡村地区幼师仅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幼师的综合素质显著低于城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幼师大多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2016 年中国幼儿园师生比为1:17.6.即1名幼师需要照看至少17 名幼儿。这一比例虽然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教育部在2013年规定的1:5 至1:7 的比例。虽然工作强度较大,但幼师的月收入并不高,多数都在2000-3000 元。据多家媒体报道,薪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不匹配或是幼师行业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何频发?》

材料三:

发生虐童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国家和社会如何合力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为儿童筑起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就此,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熊丙奇认为:

第一,政府投入偏少,普惠园比例低。幼儿园的建设不足、优质幼儿园资源紧缺,导致家长在与幼儿园的博弈中没有太大优势,市场没有办法对不合格幼儿园进行淘汰,不合格园的长期存在,很难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据统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园人数4400 万,如果按照1:7 算,我国需要630 万幼师,而目前缺口近400 万。幼师数量的偏低,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精细化照料孩子,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疲惫不堪,继而对待孩子的烦燥、暴躁等不良情绪也逐渐多起来。同时,由于幼儿师资待遇低,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都是相对素质比较低的群体,这也是导致虐童事件屡次发生的一个原因。

第三,我国托幼、学前教育无论办学还是监管都有不少“短板”。因为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机构的数量迅猛增长,这些机构算商业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定位并不清晰。相对民办中小学来讲,“非法”开办幼儿园的门槛并不高,既可在教委注册,也可在工商局注册,不仅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而且存在几个公务员要管几百所公办幼儿园和几百个幼托机构的现实。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师行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导致了多家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

B. 近年来中国幼师数量不断增长,但整体学历不高,幼师的综合素养仍有待提高。

C. 2013-2016 年,我国幼儿园师生比逐年下降,有利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D. 幼师行业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与薪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不匹配密切相关。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红黄蓝事件发生后,警方反应迅速,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提取了大量证据。

B. 红黄蓝这次虐童事件是红黄蓝(NYSE:RYB)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C. 中国幼师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精细化照料孩子。

D. 中国幼儿园师生比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1:5 至1:7.就能避免类似虐童事件的发生。

E. 加强监管是杜绝虐童事件的关键,专家呼吁政府应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简要概括如何从源头防范与制止频发虐童事件。

 

1.A 2.BE 3.首先政府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其次要明确对幼儿园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第三,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幼教老师的整体素质;第四,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留住高素质人才。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因果倒置,原文是“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多家幼儿园虐童事件被曝光,幼师行业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张冠李戴,原文是“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的情况,并提供了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事发后,警方介入调查,提取了园区大量监控视频和家长提供的孩子针眼等证据”;C.扩大范围,原文是“中国幼师大多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D.表述绝对化,原文只是表述了“教育部在2013年规定的1:5 至1:7 的比例”,并没有说达到这样的比例就能避免类似虐童事件的发生。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题干中“从源头防范与制止”的要求。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材料2和材料3中,材料二主要是论述了当前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虽然中国幼师数量在近年不断增长,但幼师整体学历并不高。约四成乡村地区幼师仅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幼师的综合素质显著低于城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幼师大多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虽然工作强度较大,但幼师的月收入并不高,多数都在2000-3000 元。薪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不匹配或是幼师行业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原因。材料三是分析了发生虐童事件的深层次原因:第一,政府投入偏少,普惠园比例低。第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第三,我国托幼、学前教育无论办学还是监管都有不少“短板”。综合这些,可得出答案:首先政府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其次要明确对幼儿园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第三,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幼教老师的整体素质;第四,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留住高素质人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梧桐月光

刘艳

疏桐映凉阶,思汝月未眠。

信步亭前望,月色正中天。

——题记

回忆如潮,相思如水。

那时,错过的梧桐月光。

独坐在门庭阶前,聆听虫声凄凄,几缕月光调皮地穿过叶隙,落入那铺满梧桐叶的林荫。我不禁举头遥望天幕上那轮皎洁的圆月,蓦然想起那时的你。恳请清风捎去一声问候:“你在他乡还好吗?”

我与你:相识,相知,相惜,相离,最终依旧错过。梧桐月光依旧,物是人非,远在他乡的你是否记得那时的梧桐月光。

相逢何必曾相识?与你相识,依旧是这片梧桐最美之时;与你相遇,仍是月光最盛之际。在那个夜晚,桐叶凋落,月色朦胧下的你,缓缓向我走来,伸出纤细的手,指向飘落的桐叶,安静的说:“你也爱梧桐月光吗?”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月明。”朱淑真的《秋夜》让两颗心产生了共鸣。那满床的月影,那梧桐支起了明月,架起了我们心中那座相知的桥梁。我们没有高山流水,也不是伯牙子期,我们有的,只是那满床的梧桐月影。那梧桐缺出的月光记录着我们的相知。

那晚的月光洒在林荫,风吹过,像深空的倒影。与你的相知,也许是冥冥中早有定数,让我只喜欢梧桐,只喜欢月光下两个人的相知相遇。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相离在即,我们却默然无语,顺着小径漫步到梧桐的尽头。我没有柳耆卿的晓风杨柳,也没有那千尺的桃花潭水,更没有夕阳落日。只是平淡的转身无息地离去。残枝上的桐叶迎着风想抓住你留下的衣角,那一刻,梧桐遮住了月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我泪流满面。

一样的梧桐,一样的月光,一样的小径,一样的秋风,我的心正向月光寄上相思。远在他乡的你一定站在梧桐树下,聆听风的细语,让清风捎回一句:“安好,勿念。”

梧桐树下有我们美好的私语,月光影中有我们共同的留恋。因为错过,我们学会了珍惜,即使天各一方,也阻断不了心的交融,即使一别经年,依旧是对方心中美好的梧桐月光,即使相对无语,我们也能读懂心中的深情。

我愿借桐叶清风寄去对你的问候,借月光盛满对你的思念。如果记忆回潮,记忆似水,我愿是天上的银河,永远守护那片梧桐月光。

远方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几缕月光调皮地穿过叶隙,落入那铺满梧桐叶的林荫”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的美好心境。

B. 文中对朱淑真的《秋夜》相关诗句的引用,借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和“你”相识、相知时的共鸣与快乐。

C. 在回忆离别时,作者化用了一些诗句,如通过“梧桐遮住了月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我泪流满面”抒发了思念与忧伤。

D. “我们没有柳耆卿的晓风杨柳,也没有那千尺的桃花潭水,更没有夕阳落日”抒发了别离时的无尽遗憾。

2.文章为何以“梧桐月光”为题?请简要分析。

3.文章自有韵味,请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完整人格是对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的追求,为历代教育家所津津乐道。完整人格的教育在古代教育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表述,如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从内涵来看,古代教育家论述的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②孔子最早阐述了完整人格。《论语·宪问》记述:“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其中提到的臧武仲为人多智,公绰为人廉静寡欲,卞庄子有勇力,冉求多才多艺。此处所谓“成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孔子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当是将诸多人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人,这些品质包括了智慧、廉静、勇敢、才艺以及礼乐文采等。孔子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对孔子所说的“成人”,朱熹的理解是:“成人,犹言全人。”他认为,人们都应当努力兼有智、廉、勇、艺等“材全德备”品质。

③在孔子眼里的完整人格还包含着一个重要要求。他在《论语·为政》中说道:“君子不器。”他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君子不能成为只是具备某一方面本领的人。

④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不只是儒家学者如此,其他学派的学者也有类似思想,只是对什么是完整人格的理解有所不同。像墨家对“兼士”人格的设想:“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不仅十分强调掌握众技之长,却又不以此为满足,同时还十分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擅长思维与论辩、具备优厚的德行等。再如道家,老子的理想人格是人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状态,他把每一点社会对人的影响都视为对人性的毁坏,希望回归浑然无邪的自然状态。虽然道家崇尚个人主义,推托社会责任,但其理想人格显然不是某种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也是一种完整的人格。

⑤20 世纪40 年代,史学家钱穆在《理想的大学》一文中批评当时中国的大学只以“智识之传授”为重,这种教育只是希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是希望人成为“通人”,不仅有害于当时之国家社会,更会遗祸于国家社会之将来。他认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他说,“专家”产生于互相隔离不能打通的“专业”,而“通人”产生于“通学”,产生于整体的文化和全面的教育。其所谓“通人”显然是一种完整的人格。钱穆十分有见地地指出了了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缺失,即忽视“成人”的教育,忽视完整人格的养成。

——(摘编自杜成宪《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B. 孔子和朱熹都强调一个完整的人应当努力兼有智慧、廉静、勇敢、才艺等全面综合的人格素养。

C. “君子不器”指君子不能像某件器物一样只有某一用途,这是孔子“成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D. 虽然道家、墨家与儒家对完整人格的理解有差异,但道墨两家学者也有追求完整人格的类似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述了我国在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上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传统。

B. 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阐述“君子不器”,使文章对孔子“成人”观的论证更加完整、严密。

C. 第④段运用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墨家道家等先秦学派关于完整人格教育的思想。

D. 文章语言准确,逻辑性强,注重考证。例证古今结合,旁征博引而又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家不仅强调掌握众技之长,还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思维论辩和德行。

B. 因崇尚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道家的理想人格不是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

C. 钱穆的“通人”思想和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等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D. 古今教育家关于完整人格的教育思想对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有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全民阅读要形成一种氛围。全民阅读开展起来,国民的整体素质就会提高,都会成为精神文明程度很高的人;阅读又能增加创新力量,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阅读书籍属于高雅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通过全民阅读,国民都会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①全民阅读不一定使国民都会成为精神文明程度很高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细菌和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传染病,但是如果人类对这类细菌和病毒的毒素加以利用,就会产生以毒攻毒的结果。如_____,使人产生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这种用来小剂量注射的毒素,就是疫苗。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一种与其相应的抗体物质,这些抗体物质_____,这样就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 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