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就其中一首,将其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

下面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就其中一首,将其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示例一: 红彤彤的太阳被五光十色的彩霞陪衬,正一点一点地下降,像一只快漏气了的红气球,缓缓下降,又似一个羞答答的小女孩儿,慢吞吞地躲进山头,不情愿离去。不远处,有一座美丽的六角亭,在朝霞的映衬下,熠熠生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亭子最顶端的顶角,与夕阳交相辉映,在天空中形成一个美丽的光环。 看着这美妙绝伦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株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时常想起那一次在溪亭饮酒时的情景—— 我坐在溪亭里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只觉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亭子周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微微泛波,晚霞就像一个魔术师,把无数颗大大小小的亮点洒在河面上,醉人心弦……河面上传来阵阵歌声,是谁在唱歌?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坐在船上的女子,她披着宽衣,卷着衣袖,神色朦胧,也只不过二十出头的年龄。船头还有一壶酒,她一边撑船,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好不悠闲! 天色暗了下去,耳边也不时传来鸥鹭的啼叫……渐渐,欧鹭也叫累了,躲进了藕花丛,这位女子也有点累了,兴致也渐渐弱了下去,抬头一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这才想起了回家,那哪里才是回家的路呢?她有些着急了,划呀,划呀,不小心划进了密密麻麻的藕花丛,找不着方向,再用劲地划呀,划呀…… “扑楞楞——”把一大群鸥鹭都惊醒了,飞向那深邃的黑幕…… 【解析】试题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要先理解《如梦令》的内容,把握词中涉及的景物、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同时还要把握词中人物的情感。如第一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意思是“经常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直到日暮时分,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我争着渡河去,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这应是作者年轻时的词作,词中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时间是“日暮”,人物的状态是“沉醉”,地点是“藕花深处”,人物的举动是“争渡,争渡”,现场的情境是“惊起一滩的鸥鹭”,这就让我们好似看到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词人一连使用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如第二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昨晚狂风大作,雨却稀疏,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突然想起昨夜风雨,来不及起身更衣便询问起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无心去看,只是敷衍着随口回道:‘海棠花依旧盛开。’听后嗔叹道:‘真的吗,不应是绿叶盛繁,红花凋零吗’”,这应是写出阁后的生活状态。词中由昨夜到今晨,交代了时间,情境是“雨疏风骤”,人物的状态是“浓睡”醒来而残酒未消,涉及的人物应有两人,一个是女主人,一个是侍女,一问一答,一所问有深意,一所答漫不经心。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理解了这些内容再来写作就简单了。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加入自己的联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高速公路的边坡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极有可能塌方,威胁行车安全。怎样快速准确地掌握边坡的移动情况,以便及时预警,提醒过往车辆?这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技术难题,现在被浙江攻克了。

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完成的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边坡稳定评价与安全监控技术及工程示范已通过国家鉴定,这个项目开发出了岩土位移直读仪,可以精确、实时地监控高速公路边坡状况。

 这个科技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正在申报专利。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肢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鱼,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材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茫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这一片一片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昔日皇族的赋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也有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而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几位看似干部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确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面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

刹那,我有一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湖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来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的。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的岁月之后,眼前这残壁断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我们应从哪几个层面理解文中圆明园的“哭泣”?

2.对圆明园废墟,作者为什么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以自己的话解说)

3.第二段对圆明园废墟的细腻描述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

(3)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

(4)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

(6)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

(8)东床西舫悄无言,______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10)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