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尝君养士 殷啸虎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尝君养士

殷啸虎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而孟尝君来者不拒,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号称“食客三千”。

当时,秦昭襄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秦昭襄王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软禁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他的一个门客竟学狗打洞,钻进仓库偷出了这件狐白裘,而孟尝君也得以回国。

孟尝君被释放后,星夜兼程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赶来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这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

其实,在他的众多门客中,还有不少见利忘义、心狠手辣之徒。当齐湣王听信谗言、免去孟尝君职务时,门客纷纷离去;而当孟尝君恢复职务时,他们又一个个回来了,而且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孟尝君路过赵国时,当地人听说孟尝君名声很大,纷纷出来围观,但看到他后大为失望:原以为孟尝君是一个魁梧的大丈夫,没想到只是一个瘦弱的小男人啊。孟尝君听到后恼羞成怒,而他的那些随行门客居然当场砍杀几百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然而,“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这样的养士行径,不值得颂扬。

孟尝君做的最为出格的一件事,是在齐国面临生死存亡时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之后,南侵楚国,西侵三晋,甚至想灭掉周天子取而代之。燕昭王则抓住这个机会,命乐毅为统帅,联合秦、魏、韩、赵等国一同进攻齐国,攻占齐国70余城,甚至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出国逃亡,被楚将淖齿所杀。这个时候,孟尝君在哪里呢?

原来,齐湣王灭宋后,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便跑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相国。燕国进攻齐国时,他奉命联合秦、赵等国同燕国一同讨伐齐国。也就是说,齐国差一点被灭亡,其实有孟尝君的“功劳”。

孟尝君重视人才,不拘一格,本无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大臣,为什么选人才其实更为重要。总的来看,选拔和重用人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沽名钓誉,更不能以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

(摘自《解放日报》,有刪改)

1.下列关干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广招人才,号称“食客三千”,使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养士的风气开始盛行。

B. 孟尝君担任秦国相国,因“先齐而后秦”而遭秦国大臣反对,并最终被秦王罢免。

C. “鸡鸣狗盗”指孟尝君一门客先学狗打洞偷盗狐白裘后又学鸡叫骗开关门的故事。

D. 孟尝君名气很大,但不大度,路过赵国时,听到别人对他的议论后恼羞成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资治通鉴》里的内容论述了孟尝君的养士行为。

B. 文章以孟尝君所养之士的行为为基础来立论,指向了作为大臣养士目的的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列举孟尝君及其门客的所作所为,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

D. 文章在指出孟尝君养士后,先叙述史实并边叙边点评,最后总结评价,表明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作为大臣的孟尝君能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养士,可能就不会受到一些史家的否定。

B. 如果孟尝君不是“来者不拒”,那他的“士”中也就不会有“见利忘义”“心狠手辣”之徒.

C. 燕国联合多国攻占了齐国70余城,占领齐国都城,其中孟尝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 选用人才时,不沽名钓誉,不以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才是正确的养士行径。

 

1.D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干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大规模养士”错误,文章第一段只说“养士之风盛行”,选项偷换概念;另外因果关系也不正确,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B项,“因‘先齐而后秦’而遭秦国大臣反对”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的是“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可见“先齐而后秦”只是大臣们的推测,并非孟尝君己经这样做。C项,“‘鸡鸣狗盗’指孟尝君一门客先学狗打洞偷盗……”错误,从文中来看,三段说“他的一个门客竟学狗打洞”,四段说“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可见不是“一门客”而是两个门客所为。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列举孟尝君及其门客的所作所为,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说“孟尝君重视人才,不拘一格,本无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大臣,为什么选人才其实更为重要。总的来看,选拔和重用人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沽名钓誉,更不能以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由此可知,文章列举孟尝君及其门客的所作所为,是用他们的恶劣品行证明孟尝君养士不是为了国家利益。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如果孟尝君不是‘来者不拒’,那他的‘士’中也就不会有‘见利忘义’‘心狠手辣’之徒”有误,从文中来看,“士”中有“见利忘义”“心狠手辣”之徒,“来者不拒”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孟尝君养士出于个人目的,沽名钓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朋友单位举办的优秀评选、孩子参加的才艺比拼、父母参加的老年书画大赛……如今的手机微信朋友圈中经常出现这样五花八门的“求投票”“求点赞”信息,甚至有人将朋友圈戏称为“拉票圈”。有人认为朋友之间在评选之际投票支持是理所当然,举手之劳便可加深友谊何乐而不为?有人觉得不胜其烦,名目繁多的投票有“友情绑架”之嫌。也有人质疑这种与拉票捆绑的评比,究竟是比实力,还是拼人脉?

针对上述情况和说法,你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玩家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这种方式一味对玩家进行强制性限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没有意义。青少年沉迷网游,都是因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手机游戏,已成为我国游戏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壮大,行业就不能健康发展。

①这类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一定没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老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常理,但是细究起来,它的意思其实是说①__________,而不是说你付出了劳动就一定有收获。天有不测风云,假如你不幸遇到了严重的旱涝天灾,那你付出再多的辛劳,也不会有好收成。所以②__________。这个“天”可能是天气,也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其它复杂的原因。总之,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如此一来,我们就面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③__________?年轻的朋友,对这一问题,你将如何作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 作为陈教授的学生,你却在背后说他的不是,真是忝列门墙!你让大家怎么说你好呢?

C. 看过司徒乔的油画之后,我很想再去拜读一下他的夫人冯伊湄写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丈夫司徒乔》,以对司徒乔这位艺术天才有更深入的了解。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华春莹强调,努力推动半岛问题和平解决,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发挥也正在发挥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和担当。

B. 上市的首个周末,iPhone X在市场份额上就占到了iPhone总份额的0.93%,超过了iPhone 8,表现出强劲的消费势头。

C. 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D. 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不思进取等情况的时候,孩子自己明白错误所在,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