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独到的认识。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得抄袭。

 

勇敢超越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峰来不羡瓦松高。 我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我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我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我磨墨,那该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我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觉得我应该永远让我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我清醒地知道,我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我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我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是“跑的体验”,首先弄清题意“跑”的内涵(本质)与外延(表现)。内涵一,指身体运动之跑,外延有“长跑”“800米”“短跑”……;内涵二指心灵拼搏、奋斗、追赶,外延有高考备考……。然后弄清要求范围与重点,“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可见写作的范围包括自身的关于跑的经历、感受、认识。考生可以写“跑”的一种状态,也可写“跑”的过程,如“我一路跑来,一帆风顺”“我一路跑来,跌跌撞撞”“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百米冲刺”“那是一场最能考验人的意志的马拉松”等;可以写关于“跑”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也可以写“跑”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如“那一天,我真不知道自己怎么能一口气跑了几十里路的”“跑的过程始终是艰苦的,只是事后才能体会坚持的喜悦和自豪”;可以写有关“跑”的教训,也可以写自己对“跑”的追求,如“我没想到,当时喜气洋洋的我,竟亲自验证了那个老幼皆知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每当我从电视中看到刘翔跨栏那矫健的身影,心中就有一种冲刺的涌动”;可以写“跑”的精神,也可以写“跑”内涵,如“为了心中的理想,我要像夸父追日一样,不计得失,永不放弃”“当时我想,跑是追赶,是拼搏,没想到它竟成了一种可耻的逃避……”。思路参考:考生可以从实立意,由跑步带来了肢体上的痛苦但同时收获到精神上和意志上的成功切入话题;考生可以写在“跑”的过程中成功的体验,也可以写失败的体验,当然还可以写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失败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可侧重于笨鸟先飞,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失败的体验”可写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打好基础,要“先走好”,突出根基的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不超过4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好坏分明,坏人没有好处,好人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侍》《史记》等则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人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了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了《儒林外史》、《红楼梦》。

 

查看答案

以下三个广告词获得大家的称赞,谈谈其中的原因。三个中任选两题赏析

(1)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2)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3)实不相瞒,我们产品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某电扇广告)

 

查看答案

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_____,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____,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地,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____,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觉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客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不超过l 0个字)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

3.(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__________

(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

(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明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蹑足行伍之间,_______,率疲弊之族,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亚夫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_____,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_____,抚孤松而盘桓。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

(6)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________,直走咸阳。

(9)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______

(10)句读之不知,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