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B.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D. 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 B项句式杂糅,“对于……看来”是“对于……来说”或“在……看来”两种结构的杂糅。C项中途易辙,首句主语是“翁偶虹”,末句的主语变成了《桃花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由于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②我校的百年校庆晚会上,整个会场上洋溢着和谐喜庆的气氛,真可谓: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

③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着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客.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16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我国各级俱乐部,乃至国字号球队、中国足协,在如何对待留洋问题上,一直是首鼠两端,处于犹豫之中。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卫灵公》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中的小令中间接刻画出异乡游子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阻,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

吴光

王阳明,幼名“云”,五岁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十岁时,父承王华高中状元而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次年,王阳明随祖父竹杆翁赴京,过镇江金山寺,竹轩翁与客人饮酒赋诗,尚未成篇,王阳明却已经赋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船客大为惊异。大家又叫王阳明应景赋诗,出口成章,诗惊四座。

阳明十二岁,拜师读书,一天,他突然问书塾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做官)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学圣贤”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十六岁时,他按照父亲的教导,遍读朱熹理学著作,并在庭园格竹求理,不仅未得其理,反而劳思致疾,于是感叹圣贤难做,便转向词章之学,又沉浸于佛、道二教。他二十一岁乡试中举后,曾两次会试落第,于是回到余姚结诗社,驰騁于词章,长时间出入于佛老之学。

二十八岁,王阳明第三次参加会试,举进士出身。次年六月,被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阳明三十四岁时才开始真正归本儒学。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阳明三十五岁。御史薄彦徽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结党营私的刘瑾等“八虎”。刘瑾大怒,逮簿、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戴铣竟被杖死狱中。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抗疏力救,刘瑾遂逮其下狱,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出狱后赴谪所,刘谨派人尾随意欲加害,王阳明设置投江自尽假象,并作《绝命诗》迷惑阉党。经过一番曲折历险,终于在正德三年到达龙场驿。

他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突然大彻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所谓“龙场悟道”,其关键在于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其逻辑的结论是求理于心,而非求理于外。这标志着王阳明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为他日后在讲学中形成良知心学奠定了心灵觉悟的基础。

王阳明经历两年贬谪生活后,被朝廷起用升为庐陵知县,以民为本而推行多项德政,特别是冒着被罢官处分的风险蠲免境内百姓的苛捐杂税,深得民众拥护。王阳明在政务繁忙之余,坚持讲学。主张“静坐”以“自悟性体”的修养方式,“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功夫耳”。这是摆脱纷纷世务而涤除私心杂念的一种道德实践,也是王阳明确立良知心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对朝廷。王阳明正在奉命到福建的途中,仓促闻变,立即回军吉安,调兵“勤王”。他精心调度、策划,“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宁王)十万之众”,这在军事史上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成就了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和文武双全的历史声名。他被封为新建伯,兼南京兵部尚书。

从正德十二年到十六年,王阳明大多在江西赣州和南昌,经历了自贬谪龙场以来人生最艰难险恶的时期,但种种苦难使王阳明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促使他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从而完成了阳明学的哲学建构。

嘉靖六年(1527),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数剿无效,朝廷遂命王阳明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制军务平乱,平乱后他向朝廷提出了多项安定民心、巩固治安的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前后经历一年多,王阳明以衰病之躯奔走于炎热潮湿、瘴疠遍布的崇山峻岭。等到战事全胜,他己病入膏肓。嘉靖七年,王阳明向朝廷上了平生最后一道奏疏,自叙“炎毒益甚、遍身肿毒,喘嗽呕吐”的严重病况,请朝廷准他回乡养病,言辞悲切,但朝廷未回文。由于病情日重,他等不及朝廷的批复,班师北归。从广西抵达江西南安府(今大余县),停舟于青龙铺水面,他已处于弥留之际,其弟子周积请问其有何遗言,阳明只留下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个字,瞑目而逝。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4月30日06版)

相关链接]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因此他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被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世桢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摘编自佚名《浙江余姚王阳明:家训,一盏水远不灭的心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王阳明幼承家学,十六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刻苦攻读朱熹著作,而立之年后才信奉儒家思想,并确立了自己的事业方向。

B. 在祖父和客人饮酒赋诗的时刻,王阳明应景赋诗,使船家和客人都很惊讶,说明其具有过人的才华。

C. 王阳明井不认同书塾老师所说的“(人生)第一等事就是读书做官的观点,他认为应当是读书学贤。

D. 经过读书、求理等钻研思考,王阳明因思劳成疾,从而深感圣贤难做,转入了词章之学,并沉浸于佛、道两教。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A. 因为科举考试之路一直坎坷不断,王阳明在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前,不再研读儒学著作,转向词章和佛道之学。

B. 王阳明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因薄彦徽、戴铣等人受刘瑾迫害,就为他们辩护,遭受杖罚和贬官,在赴任途中险被谋害。

C. 任庐陵知县时,王阳明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行德政,还坚持讲学,主张静坐,以道德实践的方式体悟自己所提出的心学。

D. 由于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王阳明接到了朝廷的调令面率军迎击,因为作战取胜面实现了人生三不朽中的立功”。

E. 心学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自成体系且在明以后的思想界地位重要,使王阳明同以前的儒家大师被并称为孔孟朱王”。

3.王阳明为何能够完成从凡人到圣贤的转变?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