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末五代以来,词喜欢描写美女,并以精美的环境作为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末五代以来,词喜欢描写美女,并以精美的环境作为烘托。这与《离骚》常常用香草 美人以喻忠贞的比兴手法暗合。但是,词人只是在叙说自己的享乐生活,并无更多或更深的 含义。北宋词人或者在词中别有喻托,也写得似有似无,缥缈不可捉摸。贺铸由于生平的独 特经历,是北宋词人中第一位自觉地运用《离骚》深邃的比兴手法的作家。《芳心苦》的表 层次是咏荷花,但是,词人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其转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 美人形象。全词同样抒写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纵深层次则是词人政治理想幻灭后生 活情操的写照,依然渗透了词人的理性精神。其词就表层次咏物而言,“似花非花”,已臻 极品;就纵深层次寄寓自己的“心志”而言,“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 醉,何以泪堕。”(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词人的人格情操物化成荷花形象,浑然一 体。贺铸对咏物的要求是“题咏不窘于物象”,即不要被所咏之物拘限,须得象外之旨。《芳 心苦》就是“题咏不窘于物象”的上乘之作。

《横塘路》与《芳心苦》等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所选取的香草美人之类柔美的意象, 表达的隐约朦胧,情感的缠绵纠葛,以及风格的委婉缅邈、艳丽秾至,都十分吻合歌词传统 的审美特征。但是,词作的深层却已融入了词人的“心志”,或者说歌词已经发挥了它的寄 寓功能。周济声称北宋词“无寄托”,这并不排除北宋个别词人的部分词作的“有寄托”。 贺铸词所表现出来的“新质”,就已经为南宋词人导夫先路。

(节选自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词中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解释“似花非花”的含义。

3.贺铸《芳心苦》一词体现的承前启后的文学史意义有哪些?

 

1.唐末五代以来,词人写享乐生活而与《离骚》比兴暗合;北宋词人别有喻托, 但写得似有似无;贺铸在词中首次自觉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 2.“似花”指《芳心苦》一词咏荷花;“非花”指词人用了拟人手法,将荷花转 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美人。 3.继承了《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表达个人心志;符合歌词传统的审美特征;为南宋词人开创“有寄托”的创作道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词中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题区间主要第一段的开头几句,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写的,原文说:唐末五代以来,词喜欢描写美女,并以精美的环境作为烘托。这与《离骚》常常用香草美人以喻忠贞的比兴手法暗合。北宋词人或者在词中别有喻托,也写得似有似无,缥缈不可捉摸。贺铸由于生平的独特经历,是北宋词人中第一位自觉地运用《离骚》深邃的比兴手法的作家。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语境,结合前后的句子来理解含义。“似花非花”是作者对《芳心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一种形象比喻,文中说了两个方面,一是表层次的,一是纵深层次的,可见“似花”说的是表层次的内容,“非花”纵深层次的内容。回答时抓住:《芳心苦》的表层次是咏荷花,但是,词人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其转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美人形象。全词同样抒写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纵深层次则是词人政治理想幻灭后生 活情操的写照,依然渗透了词人的理性精神。其词就表层次咏物而言,“似花非花”,已臻 极品;就纵深层次寄寓自己的“心志”而言,“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 醉,何以泪堕。”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回答本题抓住“承前启后”这个限制词,“承前”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启后”是对后人的影响。前文刚论述完词中使用《离骚》比兴手法所经历了的几个阶段,后文马上例举了贺铸《芳心苦》一词,可见贺铸的《芳心苦》一词是成功运用《离骚》比兴的典范,与《离骚》的相似处都是用香草美人以喻忠贞的比兴手法。第二段重点论述了《芳心苦》对后世的影响,抓住文中的:以及风格的委婉缅邈、艳丽秾至,都十分吻合歌词传统 的审美特征。周济声称北宋词“无寄托”,这并不排除北宋个别词人的部分词作的“有寄托”。 贺铸词所表现出来的“新质”,就已经为南宋词人导夫先路。可见主要影响是:符合歌词传统的审美特征;为南宋词人开创“有寄托”的创作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大长了!二老说你在 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 唇笑着。

请分析《边城》里这段文字的作用。

 

查看答案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从宝玉手中接过一本书,“越看越爱看”,“自 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看的是什么书?后来宝玉用书中言语与她说笑,她有什么反应? 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善于写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 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扣人心弦。如官渡、赤壁、彝陵之战。

B. 在《头发的故事》中,鲁迅对“盘在头顶上的辫子”和“围观的麻木群众”都作了 讽刺,借此指出中国人善忘的特点。以上两者也是在他多篇作品中都出现过的常见形象。

C. 《茶馆》第一幕,多处表现了外来文化对没落的清朝的影响和冲击:从吃洋饭的马五爷,到想开工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到对洋玩意充满抵触情绪的常四爷,到刘麻子手上的 鼻烟壶和小时表,都是如此。

D. 《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相反而和谐的两面:既有老人和大马林鱼的 激烈对抗,也有老人对大海和海洋生物的深深的爱意——比如他把大海称为“她”,他喜爱飞鱼,替小燕鸥伤心。

E. 哈姆莱特说“我的命运在高声呼喊”。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继承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统,把人物命运置于不可违背的天意之下,让主人公在命运和神祇面前觉察出 自己的渺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所以喻道,而非道也”。求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 拘泥于某象,变其象也可;及   道   之   既   喻   而   理   之   既   明   亦   不   恋   着   于   象   舍   象   也   可   到   岸   舍   筱   见   月   忽指,获鱼兔而弃筌蹄,胥得意忘言之谓也。

(节选自钱钟书《管锥编》)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4 处)

及 道 之 既 喻 而 理 之 既 明 亦 不 恋 着 于 象 舍 象 也 可 到 岸 舍 筱 见 月 忽 指

2.“获鱼兔而弃筌蹄”这句话里包含了哪个成语?出自哪部典籍?

3.概括材料中所说的“象”和“道”的关系。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 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1 月正式发布,语文科目将《红楼梦》等  6 部经典 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而此前,从 2008 年开始,江苏省语文高考也将中外十部文学名著 列入文科加试内容。

有人说,高考考名著,有助于促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也有人说,用试题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还有人说,如果双赢的局面能够出现,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