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同学们,我们大家有的生活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同学们,我们大家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农村。但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你的周围肯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的却是看不见的。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幸福看得见 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与舒畅,感到幽雅与宁静。幸福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般静静地绽放。无论你在何方,幸福一定会伴随你一生。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似一把锋利的刀割在我的脸上,狂风咆哮着,将路边的大树吹得东倒西歪,路上行人少之又少。我和爸爸一起去厂里。我们抵着寒风向前走着。突然,一股刺骨的北风袭来,我瑟瑟发抖,身上起了鸡皮疙瘩,打了几个寒颤,牙齿在不停的打架,无论我怎么指使它们都不听所动。这时,我轻声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我冷。”说完接连打了几个喷嚏。爸爸听到后,麻利地脱下了身上的大衣,蹲在我身前,轻轻地将大衣给我穿上。我看着自己的新装扮,感觉滑稽又可笑。顿时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而爸爸呢?身上只有一件羊毛衫,顶着寒风。他把双手紧紧地插在裤兜里,不让它们给冻坏了,只见他在发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寒冷时的表情,这就是幸福,一种无微不至的幸福,一种令人感到温暖的幸福。 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阳台上晒着三床被子。左右两边是爸爸妈妈的,中间是我的。现已是正午,阳光强烈,正好照在我的被子上。我走过去,下意识的伸手去摸摸我的被子,暖烘烘的舒服极了!再去摸摸爸爸妈妈的被子,冰凉冰凉完全不同的感受啊!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一段话:“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人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想起来确实如此。妈妈为我提供了她力所能及的东西,给我买好看的衣服,给我做喜欢吃的食物,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是一种令人值得去细细回忆品味的幸福。 幸福如海,浩瀚而又深邃;幸福似山,阳刚而厚重;幸福如天,广阔而又博爱! 幸福,我看见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比如本题,先给定一定的材料,说明无论生活在哪里,周围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变化引发了自己的“的联想、思考和感悟”进行立意作文。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针对自己周围的变化,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具体写作时,考生既可以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写成记叙文,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写作:(1)看得见的变化:①(城市)人们娱乐活动变了,过去的打麻将、打扑克,变为练合唱、学书法、跳交际舞等。②(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少了,盖房子、看病、结婚等,更相信科学。(2)看不见的变化:①(城市)人们变得更宽容,更理性,更文明了,牢骚、抱怨、愤恨从人们心中渐渐消失了。②(农村)邻里和睦了,婆媳和睦了,干群关系和谐了,语言行为文明了。写成议论文,可以根据以下立意进行写作:(1)没有基层社会的进步,就没有整个国家的进步;(2)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3)精神文明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  [宋]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洛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①。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注] ①攕:同“掺”。手纤细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三十三年”既点明了与故人分别时间之久,也饱含了对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

B. 词中“烟浪””云帆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

C. “巉巉”明写山势峭拔险峻,暗写官场险恶;“攕攕”实写手的纤细,虚写情的脆弱。

D. “莫上孤峰尽处”既是词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旧友的殷殷寄语,表达委婉含蓄。

E. 词的上片因事起情,下片缘景抒情,全词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写作技法高超。

2.请赏析词的最后三句“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4)李商隐在《马嵬(其二)》中将帝王往日夫妻恩爱场景与军队哗变停留不前的状况进行鲜明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易简,字国宝,京兆万年人。性介特寡合。少好学,工诗。梁乾化中,邵王友诲镇陕,易简举进士,诣府拔解,友诲赠钱二十万。明年遂擢第,复隐华山。华帅李保衡复辟从事。逾年,尹皓代保衡,易简仍在幕府。会朱友谦以河中叛归庄宗,攻华州甚急,城中危惧,咸请筑月城以自固。皓恃勇不听,下令曰:“有敢复言者斩。”易简固请,乃许。板筑始毕,外城果坏,军民赖之。会夜不能攻,友谦遂遁去。皓卒,易简归田里。久之,召为著作郎,数月弃去。复召为右拾遗,上书忤旨,出为邓州节度推官。后唐同光中,遣魏王继岌伐蜀,以宰相郭崇韬为招讨使,辟易简为巡官,改魏王都督府记室参军。府罢,退居华阴,作《小隐诗》二十首并序以见志,好事者多传诵。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曰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改水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晋初,赐金紫,判弘文馆、史馆事。晋祖为治务求速效,易简上《渐治论》以谏之,诏书褒答,以论付史馆。及废翰林学士,易简兼知内制,又拜御史中丞。晋祖在大梁,台省湫隘,易简奏举故事,一岁得元省钱二百万,缮治省署及造器物,号为举职。周朝讳“简”,易止名易。广顺初,迁礼部尚书。是冬,合三铨为一,令易简权判,俄改刑部尚书。周祖将亲郊,命判兵部,会册四庙,命为副使。周祖晏驾,为山陵副使。显德四年,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归乡里。宋初,召加少傅。所居华阴,构一鸣堂、二品楼,优游自适。建隆四年四月,无疾卒,年七十九。子景让,进士及第,至尚书郎。

(节选自《旧唐书·王易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诘/拜中书舍人/

B. 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曰/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C. 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D. 秦王从荣闻/而重之谓/宰相冯道/李愚日/易简有才岂宜/久居外地/即召为祠部/员外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的统称,即殿试及第者之称。

B. 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杜甫曾任左拾遗。

C. 晏驾,对古时帝王倦于政事的讳称。晏,迟;驾,帝王之车;晏驾,帝王车子迟出。

D. 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指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乞骸骨等代指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易简很有才华。考中进士,又能写诗,因而受到很多人的敬重。华帅李保衡征召他担任从事,同光年间伐蜀时,他又被朝廷辟为巡官。

B. 王易简性情孤傲,身经数朝,几度归隐。他的长官尹皓去世后,他就隐居了;在都督府任职时,都督府撤销后,他又隐居了。

C. 晋祖很赏识王易简。不仅下诏褒奖他,还把他写的论文交付史馆收藏,并让他兼管皇帝诏令的书写,而且还授予他御史中丞。

D. 后周朝廷也很赏识王易简。不仅让他担任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周祖外出时,还让他兼管兵部事务,后又让他主管祖庙册封事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城果坏,军民赖之。会夜不能攻,友谦遂遁去。

(2)晋祖为治务求速效,易简上《渐治论》以谏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一句中,“保鲜”一词形象生动,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 韭菜娇小、精致,能唤起诗人细腻、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诗歌形式,用五言诗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 唐朝的韭菜是不幸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世面没有见过;唐朝的韭菜又是幸运的,因为它“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D. 杜甫之所以“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人们创作速度为什么这么快。

2.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说“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     ),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②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      )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忘,死生不问了。

③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个人在雅致的房间里(      )。只有微弱的秦升在抗御风雪和安静。只有音乐长存。

A. 内含      胸怀     踱步    B. 内涵     胸襟     踱步

C. 内含      胸怀     徘徊    D. 内涵     胸襟     徘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