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错位之思 凸凹 (1)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错位之思

凸凹

(1)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

(2)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

(3)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4)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5)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

(6)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7)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

(8)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

(9)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

(10)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

(11)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

(12)“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她说。

(13)待我把下巴笑酸了,我极想睡上一觉。

(14)“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

(15)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

(16)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

(17)现在的我,不仅身形伟岸,气壮如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拥有,譬如官位,譬如文名,在外人看来,是有力量、有分量的人了,足可以傲然挺立,纵横左右。但那空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上的生命暗示却从未离我远去。苍鹰之小、人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从而师从自然、内敛守成。

(选自201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农村妇女,她对生活有着朴素而深刻的理解,教育孩子也有独到之处。

B. 第(8)段从母亲联想到岁月,在岁月的艰难中,人们往往难以左右生活,而只能顺应生活,这就导致了错位的出现。

C. 第(11)段中,母亲怜爱的微笑却被我怀疑为嘲弄,并因而奋力追赶,表现出儿童特有的好胜心,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

D. 第(15)段中的景物描写,借天空的空阔,写出了“我”因疲劳不堪、百无聊赖而产生的寂寞、空虚之感。

2.在母亲身上,“错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3.“错位”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1.D 2.(1)母亲的手美丽、纤长、白皙时却不善女红,丑陋、短粗、弯曲时却异常灵巧。(2)母亲的身姿袅娜、柔软、温暖,却要负重而变得蹒跚而瘸、步态老丑。(3)母亲的生命年轻时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劳碌奔波,内心却洒满阳光;年老时本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清闲且乐此不疲。 3.(1)在错位中,人们失去的同时也在收获,其中蕴含着公平、平衡;(2)在现实中,泰然面对错位,化被动为主动,方能进入乐生佳境;(3)在自然中,可以认识天地之大、人力之微,进而懂得敬畏自然,内敛守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借天空的空阔,写出了‘我’因疲劳不堪、百无聊赖而产生的寂寞、空虚之感”赏析错误,应是以天空的空阔反衬苍鹰的渺小,引发对生命卑微的思考。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在母亲身上,‘错位’体现在哪些方面”,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从文章中筛选出“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体现在母亲身上“错位”。 3.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错位’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能力。通读文章,可以根据文章中“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苍鹰之小、人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从而师从自然、内敛守成”等信息,分析概括“错位”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曾繁仁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生命的伟大。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在让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选自2017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生生美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美学”中的“生生”一词出自《周易》,而“生命的创生”这一具体理解,是由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最先提出的。

B. “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现生命的伟大”,这一观点系统地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本质思想,直指我国古代艺术的核心。

C. 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等,都体现了“生生美学”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D. “生生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相和的“中和之美”,形式上虽与古希腊的“和谐之美”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却并无差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天人相和”的认知过程、特点及内涵的分析,说明了“天人相和”的生态观影响了古希腊“和谐之美”生态观的形成。

B. 文章第三段论证了“生生美学”呈现出“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既揭示了世间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揭示了艺术创造的规律。

C. 文章第四段列举例子,论证了“生生美学”具有意味无穷的含蓄之美,这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有所体现。

D. 文章对“生生美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梳理,以此证明其作为原生性的中国美学,始终鲜活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美学”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美学形态,彰显生命之美,崇尚人与自然的相亲相和,反对单纯表现自然之美。

B. 在“生生美学”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曾经一度缺乏必要的自信,只能以“审美智慧”来定义,而不敢称其为中国的美学理论。

C. “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年画中常见的题材,表现的是寒凝大地、雪孕万物的美的形态,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D. 齐白石画虾,寥寥数笔;活泼灵动,对水不着一墨,代之以大片空白,却使整幅画神韵充盈,凭借阴阳虚实对比而使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写作。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关于“放下”或“不放下”,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读书节活动学生筹备委员会发给本地某知名作家的邀请函的正文,其中有三 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我校第五届读书节将于 2017 年 10 月 25 日至 10 月 28 日举行。作为家乡学子,我们特向 您发出诚挚邀请,恭请您莅临指导并给广大莘莘学子发表演讲。虽然您现在已是炙手可热的 公众人物,事务繁忙,但我们仍十分期盼您的惠顾。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___________: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______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10~100米的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_______________,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然,“空巢青年”也不会一直空巢下去。就连比较开放自由的美国人,    对婚姻存在质疑,    未婚者中依然有超过  90%的人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选择结婚。     ,社会的压力却往往不给“空巢青年”喘息的空间,每逢过年,④    上演逼婚的 戏码,也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空巢青年”——仿佛一个人生活,⑤    生理有毛病,⑥    心理不健康。

A. 即使    但是    由于    总会    不是    而是

B. 虽然    可是    但是    都会    不是    就是

C. 即使    可是    可是    都会    不是    而是

D. 虽然    但是    所以    就会    不是    就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