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成而德衰。    (《谏太宗十思疏》)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5)古人提倡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体现了这种追求。

(6)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通过唐庄宗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警示。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莫不殷忧而道著 (3)濯清涟而不妖 (4)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 (5)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判”“殷忧”“道著”“濯”“清涟”“妖”“忧”“毫”“莫”“常”“微”“智”“溺”理解字义去记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 黜量耕稼 , 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                   ,伎艺                   ,武夫                   ,文士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莸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 , 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指冠礼,《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中国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代表已经成年。

B. 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C. 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D. 羲、农即伏羲和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人物。伏羲教人们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教人们种植,尝百草,被奉为农业神。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原句: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译句: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B. 原句: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译句:有认识他的人在旁看到,就替他下地。

C. 原句: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句:(这些人)又何必吝惜几年的勤学,而去长受一生的愧辱呢!

D. 原句: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句: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

3.选用下列词语组成四个语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讲议    致精    经书    沉思    惯习    法术    器用    弓马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帝每叹日:“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遵之见思若此。

(4)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

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颊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史。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涿郡太守张丰执使者举兵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四年,遵与朱祜及建威大将军耿介、骁骑将军刘喜俱击之。遵兵先至,急攻丰,丰功曹孟宏执丰降。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反。既执当斩,犹曰:“肘石有玉玺。”遵为椎破之,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所恨!”诸将皆引还,遵受诏留屯良乡拒彭宠。因遣护军傅玄袭击宠将李豪于潞,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相拒岁余,数挫其锋,党与多降者。及宠死,遵进定其地。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裤,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悼之尤甚。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丧礼成,复亲祠以太牢,如宣帝临霍光故事。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事,大司农给费。至葬,车驾复临,赠以将军、侯印绶,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谥曰成侯。葬,车驾复临其坟,存见夫人室家。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遵之见思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祭遵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署为门下史             署:提拔

B. 丰功曹孟宏执丰降       执:逮捕

C. 愍悼之尤甚             愍:怜悯

D. 既葬,车驾复临其坟     既:在……之后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B. 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C. 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D. 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遵家境很好,但是他为人恭顺俭朴,厌恶穿华丽的衣服。

B. 祭遵杀了刘秀身边的童仆,因人说情没有获罪,但刘秀告诫他人出事要躲着祭遵

C. 张丰因听信自己能当天子的话而造反,到被捕临杀前才知道是受人欺骗。

D. 祭遵死后,刘秀亲自用太牢祭祀他,像汉宣帝祭祀霍光一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 余之力尚足以入 , 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慈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慈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慈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可以无悔矣 ,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命盖尽且    B. 命乃尽

C. 名盖穷且    D. 名乃穷

2.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相如广成传

B. 以其乃华山之阳之也         甚善。我固当

C. 火尚足以                 道德之广崇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微风鼓浪,水石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浮图,又作“浮屠”“佛图”,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文中的“浮图”专指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佛塔。

B. 古人注重孝道,父母去世后,儿子需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守孝期间于父母坟墓旁搭建的守护屋舍,叫做““冢”。亦作“庐墓”。

C. “阴阳”古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地理上就得出“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华山之阳”,就是指华山的南面。

D.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文中“萧君圭君玉”,姓 “萧”,名“君玉”,字“君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辅,以议论为主。记游详略得当,议论独到深刻,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

B. 第一段中的“其文漫灭”对应第四段中的“古书之不存”,第一段中的“华"字读音的错误对应第四段中的“后世之谬其传”,使文章前呼后应,结为一体。

C. 作者退出后洞之后,从“志、力、物、恒”四个角度论述达到成功的条件,结合自己盲目跟随别人的做法,作者特别强调了恒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D. 文章善用对比手法,用前洞的平旷对比后洞的“窈然”,以前洞的“记游者甚众”对比后洞的“来而记之者”少,以“欲出者”的懈怠对比“我”的“有志与力”,使文章的主旨在对比中凸显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四组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组是

A. 原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句: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是因为心思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心思浮躁。

B. 原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句:现在的许多人,他们比圣人差得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是圣人,愚蠢的人就更是愚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他们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C. 原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句: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D. 原句: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句: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开始的一种察举人才的制度,由地方官举荐当地孝顺父母、品德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B. “郡将下车辄切齿”中的“下车”是指官员初上任,成语“下车伊始”也是这个意思

C. “戊申晦,五鼓”中的“五鼓”即“五更”,也叫“平旦”,指凌晨3一5点;晦,指农历每月初一。

D.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宗庙。有时,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