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页的翻过
张承志
前年回草原时,以前羊群珠散草海的风景,被挖上了疮疤似的黑窟窿。原来是承包了这片草原的一支采矿队,挖开青草,开出一个个采铜的土矿坑。采矿坑或是矩形的探槽,深数米;或是坑道,深不可测。
以前,牧民们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它既是牧民的古老家乡,也是我插队的最初营地,我自然也很喜欢这个地名。谁知古老地名是一种原罪,因为它招灾酿祸。
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前年发现,牧民兄嫂的神经已经失衡,我也目击了游荡成群的闲汉,夜间轰鸣的载重卡车。黑洞愈挖愈多,南边山坡一片疮痍。采矿队每天用大拖拉机运水,水井几近干涸,在水草丰足的乌珠穆沁罕见的水纠纷,终于出现了。人们争执时一片混乱。家家的狗都晕了,不知该叫该咬。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嫂更加憔悴了,他们求救般地望着我,不知所措。
在都市里,我们习惯了在可怕的喧嚣中,日复一日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被扯出一根线。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换回存活,忘了安宁也是自己的权利。
而北方的大草原则不同。那里静谧得——据说能听见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草海的潮动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经常是当汽车一直开到鼻子下头,才被人听见。
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渐渐凝结了自己的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的前庭,又枕靠同样几十里空阔的腹地。所以视野里任何一星人影都为他们了解,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寻马找牛;同样哪怕夜深时分的一声响动也能为他们判断,意识到那是某某趁月色运草。
环境的巨变,安宁的打破,不仅是对一种千年未改的古老心理的压力,也是对一种特殊能力的破坏——牧民们对自己不能判断感到慌乱。无力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
总之,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游牧民的一项奢侈。相比都市,我们愈感到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不管怎样,安宁被打破了。
一连三年,每个夏季我都返回乌珠穆沁的草原,为的是在渴望的安静里休息身心;没想到,却看够了历史翻页的实相。
第一年的富裕使我惊奇而满足。第二年门口就出现了闯入者;对来串门的采矿队,我不知说什么才好。我只能叨叨些保护草场,心里却满是烦恼。我的安宁也被毁了,千里迢迢地来看破坏植被。第三年牧民兄嫂要求我立刻去为他们上诉官员,他们已经急得乱了方寸。
窥见了历史的翻页,究竟是一种收获呢,还是一种痛苦?
游牧社会的文化,是一个伟大的传统和文化。它曾经内里丰富无所不包。无论拉水的牛比赛的马,讲起来都是套套解数、娓娓动人。无论语言的体系或一个单词的色彩,分析到底都会现出真理,闪起朴素的光辉。在如此世界里,男女老幼生死悲欢,无不存在得生动感人。它深藏着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一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一些人的基本问题。
若是培养它的环境存在,它就存在。反之它会逐步消失。不知道,人类是否已经决定要改变这个环境。尽管世界上还有各大牧区,牧养而不是厩养的文化还在继续;但是,如乌珠穆沁那样的,相对纯粹的游牧文化类型,过去就曾经罕见,今后更临近终结。
随着一种强力的推动,在人对富足与舒适的追求之中,在对青草和对人的侵犯之中,机械人声轰鸣嘈杂,历史在以旧换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连续三年都回到了乌珠穆沁草原,原想在此修养身心,可发现草原安宁被毁坏,草原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 牧民兄嫂被当前的变化弄得神经失衡,日益憔悴,他们对家乡这种变化产生了愤恨之感,总想逃离。
C. 文中将“我”在都市的生活感受与草原的生活感受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原先北方大草原的安宁生活的怀念。
D. 世界上各大牧区的牧养文化仍在继续,但相对纯粹的游牧文化类型随着历史的发展,会越来越接近于终结。
2.乌珠穆沁草原的过去与现在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窥见了历史的翻页,究竟是一种收获呢,还是一种痛苦”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的确,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的交往,还包括西亚、地中海地区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贸易物品也不仅仅有丝绸,还有各种手工制品、植物、动物、美术品等。因此,不能死板地看待“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虽然汉唐丝绸之路基本走向大致固定,但由于政治、宗教、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选取不同的走向。我们曾经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一件公元474年至475年阚氏高昌王国护送各国使者出境的记录,它勾勒出当时南北、东西交往的路线;也说明当时虽然兵荒马乱,但丝绸之路仍然通畅。
历史上,丝绸之路干道周边强大的势力,都希望能够控制这条既有经济利益又有军事价值的交通路线。吐鲁番出土的一些文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商旅行走在丝路上的记录,也记载了强大的国家制度对于交通路线的维护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城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丝绸之路的维护、东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甚至有些今天看来比较偏远的城镇,在某个历史时段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位于今陕西最北端靖边县的统万城,在北魏打通了从河西到达北魏首都平城的捷径之后,就成为西方世界与平城交往线上的关节点。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这两方面的情形,在历史上都留下许多的例子。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与中国的两种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中国传到新罗、日本。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虽然我们目前在中亚、西亚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斯文、阿拉伯文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已不再是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而是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之路。
B. 丝绸之路既有经济价值,也有军事价值,只有势力强大的国家才能控制好这条路线。
C. 山西最北端靖边县的统万城因为比较偏远而成为西方世界与平城交往线上的关节点。
D. 无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是好是坏,人们之间文化的交流通道从未中断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从丝绸之路的命名写起,得出了不能死板地看待“丝绸之路”的结论。
B. 文章主题部分侧重从中国与波斯文化交流方面来论证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C. 文章列举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论证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有交融的观点。
D. 文章用金银器和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的事实,证明了波斯与中国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
3.下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越来越广,这得益于学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考古发掘的进步。
B. 丝绸之路走向大致固定,但不同时代有不同变化,这也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C. 从出土文书中有关阐氏高昌王国护送各国使者出境的记录可知丝绸之路的演变轨迹。
D. 从撒马尔罕壁画、波斯文、阿拉伯文献及一些考古发现中可见中国文化对中亚、西亚的影响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对马云说:“我佩服你能熬过那么多难熬的日子,换成我早就疯了,你真不容易!”马云说:“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点都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我更佩服的是你,明知道日子一点不会变,还坚持几十年照常过。换成我,早疯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根据检察官的陈述,概括正当防卫需同时具备的五个条件,每个不超过10个字。
近日,备受关注的“于某故意伤害案”二审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对于于某刺死辱母讨债者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的争议,参与本案的检察官认为:于某的捅刺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合法的权益而实施的;本案存在持续性、复合型、严重性的不法现实侵害;于某的行为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于某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的反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小说要求在情节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这需要作家有较高的叙事能力,创作起来很难;而回忆性散文需要把真正经历过的、平淡普通的生活写得真实可感,打动人心,①_____。后者之难就在于不仅需要高超的叙事之功,更需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忠诚:②_____,但热爱与忠诚无法通过训练获得。所以,有作家抱怨回忆性散文写不好,主要是因为 ③_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时间难以捉摸,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空间来表达它。比如说我们用一个表盘,在上面刻上十二个点来表达一天的二十四小时: ① 用一条直线来表达一段时间。但是这种表达 ② 是不完全的,一条直线 ③ 可以表达时间所经历的路程, ④ 不能表达时间的方向。有人说,可以加一个箭头,说明时间就是朝那个方向的, ⑤ 似乎还是不太贴切,因为时间难以捉摸,我们也就无法准确判断它的具体方向。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A | 要么 | 又 | 尽管 | 但是 | / |
B | 再 | 还 | 即使 | 然而 | 不过 |
C | 或者 | / | 虽然 | 却 | 但 |
D | / | 却 | 如果 | 就 | 当然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