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计重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计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注重庆方言的传承。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整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这篇万字论文的主题,契合了当令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流动日益频繁,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几乎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代价之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护方言”的声音、行动近年来屡屡进入公共舆论空间。。

比如2015年,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发起了一项名为“響應“(响应)的方言调查计划,将用5至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再比如,北京,上海等地教育部门正积极推动方言进课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現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调零。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

不过,在主张“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其中一种代表性意见,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言下之意,保护方言其实没有必要,并且是很难的。但保护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任由方言的消逝,如何保护才是关键。

在全球化时代。希望依靠行政力量来保卫方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可以借助行政权力对于方言的尊重和敬畏,让方言消失得慢一点,或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传承方式。北如,在城镇化进程中,适当保留一些“乡音化”的地名;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对那些与方言有关的地方特色文化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而在社会层面,消除对方言的歧视很有必要。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保护方言”的声音与行动,包括这次4名高中生的论文,多发轫于民间层面。这象征着民众对方言的怜惜,带有某种文化自觉的意味,也让人对方言的前景有相对更乐现的期待。这也给我们启示,保护方言无须刻意的强力安排,而要多依循社会的自发动力,给予方言保护必要的空间,作为社会环境的产物,语言并非一成不变,它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方言也不例外。认识到这一点,在今天谈保护方言,不妨说是谈如何让社会语言的流变显得更自然。

到底如何对待方言,其实并无多少少深奥的道理可辩。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还是一个社会对文化

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

(节选自朱昌俊《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重庆市高中生的万字论文表达了当今社会人们怀念方言的乡愁,因而受到专家学者关注。

B. 某些地方曲艺只有以方言演出,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方言衰败,这些曲艺就会凋零。

C. 当今时代;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来保护方言不太可能,还必须依靠广大民众的自觉参与。

D. 语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必然随社会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规律也与社会演变规律相一致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重庆高中生撰写的万字论文说起,由小见大,引出保护方言的话题。

B. 第三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结合具体事例,揭示了保护方言的必要性。

C. 文章紧密联系社会时代,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论述如何保护方言的问题。

D. 对于保护方言,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指出了如何对待方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社会向现代化迈进几乎必然会导致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这也是公众关注“保护方言”问题的背景。

B. “響應”的方言调查计划以及某些地区教育部门积极推动方言进课堂,生动地折射出当今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

C. 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保护方言存在争议,周有光认为大都会里不可能使用方言,保护方言难度很大,意义不大。

D. 从某种程度上看,如何对待方言反映出一个社会对文化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1.C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论文表达了当今社会人们怀念方言的乡愁”不正确,原文为“契合了当今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B项,“只有以方言演出,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不正确,原文为“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D项,“其变化规律也与社会演变规律相一致”不正确,原文说“语言……有着自己的变化规律”。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最后指出了如何对待方言”不正确。最后一段指出的是“它(如何对待方言)”的本质内涵。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周有光认为大都会里不可能使用方言”理解错误,原文为“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必然是用全国的各种语言甚至是世界的各种语言’”。还有“保护方言……意义不大”无中生有。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哈佛凌晨4点半》最初在网上疯转,后又出版成书,畅销一时。该文描述的是,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已经坐满图书馆,静静看书、思考、做笔记……

然而,耶鲁大学本科毕业、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李柘远,通过亲身经历和调查证明,“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想象,根本不存在。

对于《哈佛凌晨4点半》这本“伪书”,对于其风靡一时、迷倒众生的原因,你怎么看?

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_______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_______之人交往。

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上太行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  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材也。予观其黟然黑,邪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夫攻之者也。凡攻琴,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诚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宜气养德,情和志。何至黟然邪然,为腐材置物耶?”

    “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驰,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朴其中,其外,见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古文鉴赏大辞典》,有删节)

【注】①机弦;控制琴弦。②比度:排比音节的高低度数。③亮节:加大、节制琴的音量。④栝(guā):琴弦插入琴体的一端。⑤数次;数,琴徽的度数;次,合乎次序,位置正确。⑥中疏:指琴体中间空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将夫攻之者也              尤:怒,怪罪。

B. 是以宫商不诚职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二个音阶,此指音阶。

C. 可以宜气养德,情和志        道:通“导”,治理。

D. 朴其中,其外                文:雕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病材也                              鹏之徙南冥也

B. 隘故声应沉伏                         斧斤时入山林

C. 凡攻琴,首选材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 用世,不见则用身              弟子入孝,出则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制琴喻用人,由物及人,以小见大,以琴的四大部件各自的作用,道出用人时,“劲则能弗挠”“时则能应变”“序则能辨方”“虚则能受益”四方面的意义。

B. 文中批评今之琴四部件制作不当致使琴不中用,也就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用人之不当,使文章增添了对现实的揭露意义。

C. “信取于弦乎……一物而众理备焉。”借仲鹖之口来绾结文章的前后内容,沟通全文的内在意理,是全文的点晴之笔。

D. 仲鹖说:“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说的是他信服何子说的道理,愿更换琴弦,调整琴弦的松紧,使琴重放光芒。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遇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傲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集·沧浪亭记》)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使伶伦钩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2)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