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知胜负之所在。是美恶横生,而忧乐出,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糟啜醨             哺:吃

B. 美恶之,战乎中     辨:区别

C. 岁比不             登:登高

D. 齐桓公之遗         烈:功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美恶横生        修补破败

B. 求祸辞福          夏凉冬温

C. 自其内而观        人固疑余不乐也

D. 知胜负之所在    而忧乐出

3.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如果有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就都有值得快乐之处。

B.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

C.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铲去墙上雕镂的花纹,蔽身于粗陋的屋舍里

D. 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4.结合文章第④段,请指出苏轼“超然”的表现,并简要分析。

5.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

故 画 竹 必 先 得 成 竹 于 胸 中 执 笔 熟 视 乃 见 其 所 欲 画 者 急 起 从 之 振 笔 直 遂 以 追 其 所 见 如 兔 起 鹘 落 少 纵 则 逝 矣 与 可 之 教 予 如 此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C 2.B 3.C 4.整理园圃,清扫庭院,修补破败,摘蔬取鱼,酿酒脱粟,表现出很快乐,这是他能超然物外的结果。 5.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叶叶而累之/ 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执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结合上下文可知,“岁比不登”意思是“连年收成不好”,“登”的意思应是“丰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_______,明月夜,_______。(苏轼《江城子》)

(3)_______,谁怕?_______。(苏轼《定风波》)

(4)长恨此身非我有,_______。(苏轼《临江仙》)

(5)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6)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8)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9)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10)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1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12)_______,诵明月之诗,_______。(苏轼《赤壁赋》)

(13)白露横江,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苏轼《赤壁赋》)

(1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5)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16)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查看答案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A. 而今安在哉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孰能讥之乎

C. 足音辨人

余与四人拥火

D. 扣弦歌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表被动)

B.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为、是)

C. 此所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表凭借,用来)

D. 某所,母立于兹(代词,你的)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帮助)

③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错误)

④不出,火尽(将要)

幽壑之潜蛟(舞蹈)

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

⑦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经)

诸父异爨(等到)

⑨何日默默在此(尽、整)

⑩后五年,吾妻来(女子出嫁)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⑦⑧    C. ④⑥⑧⑩    D. ⑤⑦⑨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