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虽然班主任在开班会时再三要求同学们爱护教室环境,但是随手乱扔垃圾、人走关灯、在课桌上任意刻画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B. 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对某些大公司售后服务的“双重”标准提出质疑,这让那些公司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
C. 中华民族是最爱惜生命的民族,无论是先哲的“未知生焉知死”还是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都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D. “阳光体育工作”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开展 形式的体育活动。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昨日,中国小将石宇奇在世界羽毛球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男子小组赛中战胜现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丹麦选手安赛龙,无独有偶,小将陈雨菲也于当天战胜泰国名将因达农。
②“青山绿水”农家乐被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中间穿过,老张陶醉于美丽的环境之中,更感叹于店老板的待客之道,他说:“贵店山好水好风气好,对待客人相敬如宾啊!”
③1936年12月12日,为迫使蒋介石改变对日政策,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押在官邸,宋子文曾冒死前往西安看望身陷囹圄的蒋介石,令蒋十分感动。
④记叙文的写作同样讲求结构安排,比如有的人特别注重首尾呼应,也就是前面写什么,结尾再升华一下,这种草蛇灰线的写法能使行文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
⑤按理说,人大代表应该爱惜羽毛,修身正己,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应该为人楷模,才能让选民放心,并因此得到社会的尊重,可是他的表现却恰恰相反。
⑥在今天的班会上,刘峰同学讲述了自己在运动会期间的种种表现,承认了自己“集体观念淡薄”等思想问题,这种引火烧身的做法反倒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2)《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渡黄河
南朝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注:公元398-493年,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此诗作于公元492年,诗人以南朝使者的身份出使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须渡河北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B. 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
C. “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
D. 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 具感情力量。
E. 此诗写诗人北渡滔滔黄河、身临其境,写出了旅途的感慨,流露出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之志。
2.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僧虔少时,群从并会,客有相之云:“僧虔仕当至公,余人莫及。”及僧虔弱冠,雅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吴郡顾宝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飞白以示之。宝先曰:“下官今为飞白屈矣。”孝武初,出为武陵太守,携诸子侄。时兄僧绰为人所害,兄子俭中涂得病,僧虔为废寝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宜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转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东,请假归,客劝僧虔以佃夫要幸,宜加礼接。僧虔曰:“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佃夫使御史中丞孙复奏僧虔,坐免官。寻以白衣领侍中。元徽中,为吏部尚书,寻加散骑常侍,转右仆射。升明二年,为尚书令。时齐高帝辅政,朝廷礼乐多违正典,僧虔上表请正声乐,高帝乃使侍中萧惠基调正清商音律。齐受命,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有得十余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武帝即位,以风疾欲陈解,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及此授,僧虔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我若复此授,一门有二台司,危矣。”乃固辞,上优而许之。客问其故,僧虔曰:“吾荣位已过,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贻官谤邪?”俭既为朝宰,起长梁斋,制度小过,僧虔视之不悦,竟不入户。俭即日毁之。俭每觐见,辄勖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永明三年薨,时年六十。追赠司空,侍中如故。谥简穆。
(《南史·王僧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B.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C.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D.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B. 飞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
C.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舍人起初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南朝时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参预机密,权势日重,甚至专断朝政。
D. 白衣,是古代平民服,因此白衣多指平民。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僧虔长于书法,广受称赞。宋文帝赞扬王僧虔题在扇子上的字写得比王子敬好,王僧虔所做的飞白也使吴郡狂人顾宝先折服。
B. 王僧虔兄长去世,代育其孤。他不仅在王俭生病时尽心尽力照顾他,而且经常用前人的优秀言行、忠贞知足的道理勉励他。
C. 王僧虔博览文史,重视礼乐。他能辨识出古墓中出土的竹简是《周官》缺少的部分,还建议朝廷礼乐采用符合正典的音乐。
D. 王僧虔行事低调,屈己自容。他和王俭身居高位,王僧虔辞官以回避皇帝的猜忌。王俭为他所修的房子规格稍过,他竟然不愿进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武帝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
(2)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也是耿直敢言的环保斗士。秉持着“饮冰室主人”梁启超那份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他率先以公民的名义为环境发声,为“无告的自然”请命。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诚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诚十分抗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微因之子”的横幅,都会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
在梁从诫家中的墙上,有一张他很喜欢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开启透进亮光的门。梁从诚曾把这张照片用在他担任主编的《知识分子》杂志的封面上。梁从诚对自己的学生说,可惜杂志只出了两期。他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努力开启着这扇门,让更多的亮光透进房屋。
梁从诚去世后,1000多人自发前来陪伴这位从60岁开始重新行走的启蒙者,他离开了,与他挚爱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有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
三代精英,一身正气,自然之友,公益楷模
两袖清风,八方奔走,精神领袖,社会乐活
(摘编自:《梁从诫慢走,慢慢走》,有删改)
材料二:
1994年,62岁的梁从誡创建“自然之友”,这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注册的300元钱是梁从诫向亲戚借的,而“自然之友”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梁从诚的夫人方晶,梁家成了“自然之友”的办公室。梁从诚在“自然之友”的很长时间,没有任何报酬,最初的几年,都是靠老伴一人的還休金维持生活。
“自然之友”以环境教育为重心,希望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教育公众。梁从诚也曾提起很多让人气馁的事——往往是呼吁再呼吁,林子还是被一片片砍拌。但“讲了白讲,白讲也要讲”。1994年以来,“自然之友”陆续开展过羚羊车、野马车、美境行动、绿色希望行动、绿地图、自然体验营等公众教育活动,同时,它就如一只母鸡一样,孵化出了无数民间环保小鸡。
某地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平方公里的森林,这片森林里有200只国家保护动物金丝猴。“自然之友”给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写信,很快,宋健等做了批示,这片森林得以留存。美国《断闻周刊》将此事视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此后,为了保护藏羚羊,“自然之友”为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筹款40万元,以维持其运转的花销。
在中国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大潮中,梁从诚似乎是过时的旧人,衣服旧,骑自行车,用手帕,自己带筷子,不看电视……但在另一方面,他和祖父、父亲一样,有着远远超乎现实的敏感意识,如他始终认为人口问题是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
(摘编自《“失败英雄”梁从诫》,有删改)
材料三:
杨澜:虽然个人在一个大的时代旋涡中所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每一个人都仍然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是什么样的性格又决定你们祖孙三代的命运呢?
梁从诫:我曾经说我们家三代都是失败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我的祖父,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变法维新的话,那他是失败的,而如果说他的事业是向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想,那么他是成功的;我的父亲,如果说他的主要事业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文物,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失败的,但是我父亲做了这么多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他让西方世界知道我们中国有非常辉煌的建筑历史,这点是成功的。
杨澜:看您家的三代人,应该说都有这种所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的一个情结,您觉得你们祖孙三代是一脉相承的吗?
梁从诫:我觉得我的祖父也好,我父亲也好,一直到我,都觉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回报。
(摘编自《梁从诫访谈录》,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从诫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即使环保工作困难重重,但他仍不放弃。
B. 有人认为”自然之友”的发展离不开梁从诫家族名望的支持,但梁从诫并不喜欢“名门之后”这个称谓。
C. 现实生活中,梁从诫似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但是他对很多现实问题却异常敏感。
D. 梁从诫一生为民间环保事业奔走,在保护环境上做出了很大贡献,赢得了大家高度的评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梁从诫创办的“自然之友”是民间环保组织,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甚至要靠梁从诫夫人的退休金维持运转,梁从诫很长时间都未有过报酬。
B. “自然之友”坚持环境教育为工作重心,在教育大众的过程中屡常遭遇挫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C. 自然保护和经济利益常常是矛盾的,为了自然保护,梁从诫只得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求助,此举被誉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
D. 梁从诫热心于救国救民,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启迪更多的人,所以在自己主编的杂志封面用了一张微透亮光的门的照片。
E. “成”和“败”是相对的,梁从诫的先辈们从事的事业均遭遇失败,可是他们在介绍西方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上成功的。
3.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梁从诫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